一种制备球形钨基粉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180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球形金属基粉末制备研究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超细球形钨基粉末的制备方法,具体工艺为:S1将金属钨源和纳米氧化物源混合均匀,溶于溶剂中,持续搅拌得到透明的前驱体溶液,S2将得到的前驱体溶液进行射频等离子球化,前驱体溶液被载气输送雾化喷嘴,被雾化后到达射频等离子加热的高温区,首先前驱体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分解得到WO3和相应的氧化物的纳米复合粉末,然后纳米复合粉末与H2反应得到氧化物弥散强化钨粉,随后复合粉末熔化,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变成球形,并经过冷却得到超细球形钨基粉末。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制备超细球形氧化物弥散强化钨粉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生产周期短、成本低、操作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球形钨基粉末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球形金属基粉末制备研究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超细球形钨基粉末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钨具有高熔点、优异的高温性能、低的热膨胀系数、高热导率、低的氕氘滞留、高的溅射阈值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原子能、国防、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电子电气、冶金钢铁等现代工业
但是钨及钨基材料同样存在一系列问题,严重限制其应用范围。首先,钨有低温脆性,其韧脆转变温度约为400℃,这导致其室温脆性严重。这不仅使其加工困难,还会使其在室温使用时受到严重的限制。其次,钨存在再结晶脆化的问题。即温度超过钨的再结晶温度时,钨的晶粒会明显长大,且再结晶杂质在晶界处偏聚的浓度更高,这会使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下降,韧脆转变温度也会相应提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将纳米氧化物引入钨基体制备氧化物弥散强化(OxideDispersionStrengthening,ODS)钨基合金。首先,尺寸细小的弥散相引入基体可以显著细化基体晶粒。钨低温脆性的来源是O、N、P等微量杂质在晶界的偏聚,若能降低基体晶粒尺寸即可增加材料中的晶界数量。晶界数量提高后,同样杂质含量的情况下,杂质在晶界处的分布密度将会降低,这将显著的抑制钨在室温的脆性。其次,细小弥散的氧化物粒子可以有效的抑制钨的再结晶形核,从而提高钨的再结晶温度。再结晶温度的提升意味着钨的使用温度和服役稳定性都将获得提升。最后,高强度的纳米氧化物可以在基体中起到阻碍位错运动的作用,位错运动受阻即材料获得了强化。综上所述,使用纳米氧化物对钨粉进行弥散强化是有效提升钨的综合性能和可靠性的有效方法。虽然使用ODS钨可以解决一些钨材料本身的性能问题,但是ODS钨合金的硬度高、塑性低和加工成形性差,很难通过传统机加工方法制备出形状复杂零件,这严重制约了ODS钨合金的推广应用。国际上一直致力于ODS钨合金的开发及其先进成形技术的研究。粉末注射成形技术和3D打印技术作为粉末近净成形的代表技术,适合于尺寸适中、形状复杂零件的成形。由于具有成本低、精度高、少切削甚至无切削等一系列优点,粉末注射成形技术和3D打印技术制备ODS钨合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保证近净成形过程中复杂微细结构的完整性,通常粉末注射成形和3D打印用的粉末需要粒径细小的球形粉末来保证其流动性和填充性能。然而目前大多数制备氧化物弥散强化钨基粉末的方法均只能得到非球形粉末。因此,必须开发一种新的超细球形钨基粉末的制备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超细球形钨基粉末的方法,旨在开发一种高效方法制备球形的、具有超细氧化物弥散相的钨基合金粉末。超细球形钨基粉末的可设计性强、氧化物弥散相特别细小。本专利技术首先采用前驱体溶液为原料,接着将前驱体溶液在载气为氢气的条件下等离子球化获得超细球形钨基粉末。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备超细球形钨基粉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前驱体溶液的配置:原料中金属钨源为偏钨酸铵((NH4)6H2W12O40·5H2O),纳米氧化物源为Al(NO3)3·9H2O、Y(NO3)2·6H2O和La(NO3)2·6H2O中的一种,溶于适量溶剂以后搅拌得到透明溶液,所述金属钨源和纳米氧化物源的用量为使得最终制备得到的粉末中的纳米氧化物占超细球形钨基粉末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3-5wt.%;S2超细球形粉末产品的制备:将得到的前驱体溶液进行射频等离子球化,前驱体溶液被载气输送雾化喷嘴,被雾化后到达射频等离子加热的高温区,首先前驱体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分解得到WO3和相应的氧化物的纳米复合粉末,然后纳米复合粉末被作为载气的H2还原得到氧化物弥散强化钨粉,随后复合粉末熔化,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变成球形,并经过冷却得到超细球形钨基粉末。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S1中的溶剂为去离子水。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S1中纳米氧化物源为Al(NO3)3·9H2O、Y(NO3)3·6H2O和La(NO3)3·6H2O中的一种,最终纳米氧化物占超细球形钨基粉末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3-5wt.%,优选0.6-2wt.%。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S2中的载气为氢气,载气流量为8-20L/min,优选载气流量为10-15L/min。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S2中的中气为氩气,中气流量为25-40L/min,优选中气流量为30-35L/min。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S2中的壳气为氩气,壳气流量为65-100L/min,优选壳气流量为70-80L/min。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S2中的前驱体溶液送料速率为0.1-1.6L/min,优选0.2-0.4L/min。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S2中的腔内负压为6000-16000Pa,优选6500-13500Pa。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得到的超细球形钨基粉末球形度高、粒径细小,一般为纳米级,纳米级的球形粉末中有更细小的纳米晶结构和纳米氧化物弥散相分布在其中。2、本专利技术制备产品的可设计性强,不仅产品成分可控,产品的粒径和球形度也可通过适当的工艺控制,且超细球形粉末中纳米氧化物弥散相尺寸特别细小。3、本专利技术中工艺简单,可以直接从前驱体原料直接获得球形的目标粉末,是一种高效的超细球形钨基粉末的制备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超细球形钨基粉末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超细球形钨基粉末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制备超细球形钨基粉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前驱体溶液的配置:将金属钨源和纳米氧化物源混合均匀,溶于溶剂中,持续搅拌得到透明的前驱体溶液,S2超细球形钨基粉末的制备:将S1得到的前驱体溶液进行射频等离子球化,具体包括将得到的前驱体溶液进行射频等离子球化,前驱体溶液被载气输送雾化喷嘴,被雾化后到达射频等离子加热的高温区,首先前驱体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分解得到WO3和相应的氧化物的纳米复合粉末,然后纳米复合粉末于H2反应得到氧化物弥散强化钨粉,随后复合粉末熔化,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变成球形,并经过冷却得到超细球形钨基粉末。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S1中金属钨源为(NH4)6H2W12O40·5H2O。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S1中的纳米氧化物源为Al(NO3)3·9H2O、Y(NO3)3·6H2O或La(NO3)3·6H2O中的一种。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S1中纳米氧化物源加入量为最终超细球形钨基粉末中占超细球形钨基粉末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3-5wt.%。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S1中纳米氧化物源加入量还可为最终超细球形钨基粉末中占超细球形钨基粉末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6-2wt.%。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述S2中的具体工艺参数为:载气为氢气,载气流量为8-20L/min,中气为氩气,中气流量为25-40L/min,壳气为氩气,壳气流量为65-100L/min;前驱体溶液送料速率为0.1-1.6L/min。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S2中的具体工艺参数还可为:载气为氢气,载气流量为10-15L/min,中气为氩气,中气流量为30-35L/min,壳气为氩气,壳气流量为70-80L/min;前驱体溶液送料速率为0.2-0.4L/min。所述S2中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超细球形钨基粉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前驱体溶液的配置:将金属钨源和纳米氧化物源混合均匀,溶于溶剂中,持续搅拌得到透明的前驱体溶液,S2.超细球形钨基粉末的制备:将S1.得到的前驱体溶液进行射频等离子球化,具体包括将得到的前驱体溶液进行射频等离子球化,前驱体溶液被载气输送雾化喷嘴,被雾化后到达射频等离子加热的高温区,首先前驱体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分解得到WO3和相应的氧化物的纳米复合粉末,然后纳米复合粉末与H2反应得到氧化物弥散强化钨粉,随后复合粉末熔化,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变成球形,并经过冷却得到超细球形钨基粉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超细球形钨基粉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前驱体溶液的配置:将金属钨源和纳米氧化物源混合均匀,溶于溶剂中,持续搅拌得到透明的前驱体溶液,S2.超细球形钨基粉末的制备:将S1.得到的前驱体溶液进行射频等离子球化,具体包括将得到的前驱体溶液进行射频等离子球化,前驱体溶液被载气输送雾化喷嘴,被雾化后到达射频等离子加热的高温区,首先前驱体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分解得到WO3和相应的氧化物的纳米复合粉末,然后纳米复合粉末与H2反应得到氧化物弥散强化钨粉,随后复合粉末熔化,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变成球形,并经过冷却得到超细球形钨基粉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金属钨源为(NH4)6H2W12O40·5H2O。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纳米氧化物源为Al(NO3)3·9H2O、Y(NO3)3·6H2O或La(NO3)3·6H2O。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纳米氧化物源加入量为最终制备得到的超细球形钨基粉末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选辉章林陈晓玮刘烨陈旭秦明礼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湘潭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