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射性结直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1640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放射性结直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将小鼠随机分成两个大组;正常喂养1‑2周,让小鼠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模拟照射时小鼠的体位,取平均值;制定放射治疗计划;依据分组设计不同,采用不同剂量梯度射线单次大剂量照射;评估结直肠组织病变严重程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临床实际,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常用治疗射线(6MV X射线)能更好的模拟出临床放疗副反应的放射性结直肠损伤病变过程且动物死亡率低,简便易重复,为研究放射性结直肠损伤提供了实验基础,方便进一步研究放射性结直肠损伤机制及指导临床用药,更贴近临床实际,更有利于放射性肠炎的病程机制研究及药物开发研究,并可进一步拓展应用于放射性肠炎的防治技术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射性结直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模型类生物医学的
,尤其涉及一种放射性结直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放射治疗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约7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用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新辅助放化疗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的同时,结直肠癌幸存者也越来越多,放射性结直肠炎患者早已超过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患者之和。放射性结直肠炎是结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后常见的肠道并发症,尽管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提升,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正常的组织辐射毒性仍然是癌症治疗的最大障碍。早期放射肠病发生在放射治疗3个月内,并影响患者治疗时的生活质量。此外,由于放射性结直肠炎的发生还可能会导致治疗中断或改变原治疗方案,因此影响肿瘤控制的可能性。迟发放射性肠炎更是癌症长期存活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放射性肠病早期肠黏膜细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动脉壁肿胀、闭塞,引起肠壁缺血,黏膜糜烂。晚期肠壁引起纤维化,肠腔狭窄或穿孔,腹腔内形成脓肿、瘘道和肠粘连等。因此,迫切需要对放射性肠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进行探索及开展放射性肠病防治相关工作。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出现小鼠放射性结直肠炎的建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射性结直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以解决当前研究放射性肠病没有可靠、合理、贴近临床的动物研究模型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放射性结直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将小鼠随机分成两个大组;S20、正常喂养1-2周,让小鼠适应新的生活环境;S30、待小鼠长至6-7W后,取3只小鼠处死后,模拟照射时小鼠的体位,计算仰卧位、四肢固定状态下,小鼠结直肠部位到脊柱的深度,取平均值;S40、制定放射治疗计划;S50、待小鼠长至6-7W后,称量体重,依次麻醉后固定四肢,按照上述步骤S40的放射治疗计划,用医用直线加速器6MVX射线,依据分组设计不同,采用不同剂量梯度射线单次大剂量照射;S60、分别放回各自的鼠笼中正常喂养,照射后7天内为小鼠急性放射性结直肠炎时期,期间密切观察小鼠的观察指标,直至喂养至照射后第7天,将小鼠安乐死后,取下小鼠结直肠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后,常规脱水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评估结直肠组织病变严重程度;S70、对于慢性放射性结直肠炎组,在小鼠度过急性放射性结直肠炎后,每5天观察小鼠的观察指标,直至喂养至照射后第6周,将小鼠安乐死后,取下小鼠结直肠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后,常规脱水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评估结直肠组织病变严重程度。优选的,在步骤S10中,所述小鼠为4-5W的C57BL/6雄性小鼠;分组情况如下:急性放射性结直肠炎组:0Gy、12Gy、18Gy、22Gy;慢性放射性结直肠炎组:0Gy、12Gy、18Gy,每个剂量组5-7只小鼠,每组小鼠用特定的鼠笼及水瓶,分开喂养。优选的,在步骤S40中,放射治疗计划为:照射体位:仰卧位;源皮距100cm,照射深度1.5cm;射线束:X线;能量:6MV;剂量率:500cGy/min;臂架角度:180°;射野面积4×1cm;机器名义剂量:22Gy、18Gy、12Gy、0Gy。进一步的,在步骤S40中,采用小鼠放射性X射线辐照模具进行小鼠行腹部结直肠外照射,用7.9cm厚铅块遮蔽小鼠其他部位,采用两块0.5cm厚的有机玻璃补偿板,使得建成区深度=两块有机玻璃板的厚度+背部皮肤与结肠之间的距离,使得结肠位于最大深度剂量处;将小鼠麻醉后固定于活动补偿板上,并调整其腹部位置,使得照射孔的上缘与小鼠肋弓下缘连线平齐,腹部正中放置于照射孔正中。优选的,在步骤S50中,待小鼠长至6-7W后,称量体重22±1g,采用不同剂量梯度射线单次大剂量照射。优选的,在步骤S60中,急性放射性结直肠炎实验观察终点为7天,观察指标为小鼠体重变化、饮食情况、及粪便形状,2-3天观察一次,评价模型效果为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优选的,在步骤S70中,慢性放射性结直肠炎实验观察终点为6周,观察指标为小鼠体重变化、饮食情况、及粪便形状,5天观察一次,评价模型效果为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另外,所述小鼠放射性X射线辐照模具包括遮挡铅块,所述遮挡铅块的正中位置开有贯穿遮挡铅块的照射孔;所述遮挡铅块上设有固定补偿板,所述固定补偿板上设有活动补偿板。优选的,所述遮挡铅块的长度为8cm,宽度为7cm,厚度为7.9cm;所述固定补偿板和活动补偿板均为有机玻璃补偿板;所述固定补偿板和活动补偿板的厚度均为0.5cm。所述照射孔的长度为4cm,宽度1cm。本专利技术的放射性结直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合临床实际,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常用治疗射线(6MVX射线)能更好的模拟出临床放疗副反应的放射性结直肠损伤病变过程且动物死亡率低,简便易重复,为研究放射性结直肠损伤提供了实验基础,方便进一步研究放射性结直肠损伤机制及指导临床用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放射性结直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能够得到具有放射性肠炎症状的小鼠动物模型,因实验设计模拟了临床患者设计过程,设计更为严谨、合理,更贴近临床实际,更有利于放射性肠炎的病程机制研究及药物开发研究。本专利技术建立了小鼠的放射性肠病动物模型,为进行放射性肠病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并可进一步拓展应用于放射性肠炎的防治技术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小鼠放射性X射线辐照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急性放射性结直肠炎病理染色观察(小鼠结直肠组织HE染色)图;图3是慢性放射性结直肠炎病理染色观察(小鼠结直肠组织HE染色)图;图4是急性放射性结直肠炎病理染色观察(小鼠结直肠组织天狼星红染色)图;图5是慢性放射性结直肠炎病理染色观察(小鼠结直肠组织天狼星红染色)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见图1至图5所示,对本专利技术的放射性结直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的进行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将提供一种贴近临床的放射性结直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研究放射性肠病的病程机制及药物开发研究提供动物模型研究基础。所需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实验动物选用SPF级C57BL/6雄性小鼠30只(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体重14±1g,周龄4-5周左右,饲养于动物中心的SPF级环境中,本实验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本专利技术的仪器设备选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A)型号:美国VARIAN23EX,影子板(有机玻璃板)、铅块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疗科模室提供;小鼠气体麻醉机和异氟烷购自上海玉研仪器公司。本专利技术的实验试剂的选用:苏木素-伊红染液购自biosharp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狼星红染色试剂盒购自雷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动物分组:小鼠称重,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急性放射性结直肠炎组,下分4个小组,分别为:0Gy组、12Gy组、18Gy组、22Gy组;慢性放射性结直肠炎组,下分3个小组,分别为:0Gy组、12Gy组、18Gy组,每组6只。每组小鼠用特定的鼠笼及水瓶,分开喂养。急性放射性结直肠炎造模:C57/BL6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两周后,长至6-7周龄,称量体重约22±1g;另取3只非分组内小鼠处死后,模拟照射时小鼠的体位,计算仰卧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射性结直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将小鼠随机分成两个大组;S20、正常喂养1‑2周,让小鼠适应新的生活环境;S30、待小鼠长至6‑7W后,取3只小鼠处死后,模拟照射时小鼠的体位,计算仰卧位、四肢固定状态下,小鼠结直肠部位到脊柱的深度,取平均值;S40、制定放射治疗计划;S50、待小鼠长至6‑7W后,称量体重,依次麻醉后固定四肢,按照上述步骤S40的放射治疗计划,用医用直线加速器6MV X射线,依据分组设计不同,采用不同剂量梯度射线单次大剂量照射;S60、分别放回各自的鼠笼中正常喂养,照射后7天内为小鼠急性放射性结直肠炎时期,期间密切观察小鼠的观察指标,直至喂养至照射后第7天,将小鼠安乐死后,取下小鼠结直肠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后,常规脱水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评估结直肠组织病变严重程度;S70、对于慢性放射性结直肠炎组,在小鼠度过急性放射性结直肠炎后,每5天观察小鼠的观察指标,直至喂养至照射后第6周,将小鼠安乐死后,取下小鼠结直肠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后,常规脱水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评估结直肠组织病变严重程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射性结直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将小鼠随机分成两个大组;S20、正常喂养1-2周,让小鼠适应新的生活环境;S30、待小鼠长至6-7W后,取3只小鼠处死后,模拟照射时小鼠的体位,计算仰卧位、四肢固定状态下,小鼠结直肠部位到脊柱的深度,取平均值;S40、制定放射治疗计划;S50、待小鼠长至6-7W后,称量体重,依次麻醉后固定四肢,按照上述步骤S40的放射治疗计划,用医用直线加速器6MVX射线,依据分组设计不同,采用不同剂量梯度射线单次大剂量照射;S60、分别放回各自的鼠笼中正常喂养,照射后7天内为小鼠急性放射性结直肠炎时期,期间密切观察小鼠的观察指标,直至喂养至照射后第7天,将小鼠安乐死后,取下小鼠结直肠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后,常规脱水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评估结直肠组织病变严重程度;S70、对于慢性放射性结直肠炎组,在小鼠度过急性放射性结直肠炎后,每5天观察小鼠的观察指标,直至喂养至照射后第6周,将小鼠安乐死后,取下小鼠结直肠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后,常规脱水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评估结直肠组织病变严重程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结直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0中,所述小鼠为4-5W的C57BL/6雄性小鼠;分组情况如下:急性放射性结直肠炎组:0Gy、12Gy、18Gy、22Gy;慢性放射性结直肠炎组:0Gy、12Gy、18Gy,每个剂量组5-7只小鼠,每组小鼠用特定的鼠笼及水瓶,分开喂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结直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0中,放射治疗计划为:照射体位:仰卧位;源皮距100cm,照射深度1.5cm;射线束:X线;能量:6MV;剂量率:500cGy/min;臂架角度:180°;射野面积4×1cm;机器名义剂量:22Gy、18Gy、...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轶颜鸿妹李易奕许健柱罗经杰陈龙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