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可控的散热配电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1411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力可控的散热配电柜,属于配电柜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可散热配电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控散热的配电柜,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箱体、与箱体一端连通的进风管,所述箱体内部靠近进风管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风板,所述第一通风板边沿与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风板端面均布有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板远离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通风板,所述第二通风板与第一通风板紧贴设置,所述第二通风板中部连接有转动主轴,所述第二通风板设置有转动控制箱,所述转动控制箱的转动盘与转动主轴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另一端连通有出风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力可控的散热配电柜,具有对排进箱体内部的风量进行控制的效果。

A Wind-Controlled Heat Dissipation Cabi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力可控的散热配电柜
本技术属于配电柜
,具体涉及一种风力可控的散热配电柜。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配电柜,正常使用时各电器元件会发出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配电柜有足够的散热性,但是由于很多的原因,总会发生配电柜过热不能及时散热而出现的散热问题,影响配电柜的正常使用,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更优的散热系统,能够应对不同环境下的应急使用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借测量仪表可显示运行中的各种参数,还可对某些电气参数进行调整,对偏离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提示或发出信号,常用于各工厂、建筑、变电所中。由于配电内电路板结构紧凑,电路板上电容器、电感器等都会散发大量的热量,而配电柜内散热空间有限,其散热就更加重要,目前的配电柜几乎很少考虑散热性能,基本靠自然散热,这样在一些特殊场合,例如夏季室外使用,外界高温导致配电柜散热困难。现有技术中,针对配电柜的散热无法做到针对箱体内部实时温度做出有效的风量调控的问题,由此存在箱体内温度高时,散热能力不足或箱体内温度低时,风力的提供太大以至于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柜的散热无法做到针对箱体内部实时温度做出有效的风量调控的问题,提供一种风力可控的散热配电柜,采用可对箱体内部热量进行实时监测转动控制箱对第二通风板与第一通风板之间的通风口径进行调控,从而实现对排进箱体内部的风量进行控制。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风力可控的散热配电柜,包括箱体、与箱体一端连通的进风管,所述箱体内部靠近进风管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风板,所述第一通风板边沿与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风板端面均布有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板远离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通风板,所述第二通风板与第一通风板紧贴设置,所述第二通风板中部连接有转动主轴,所述第二通风板设置有转动控制箱,所述转动控制箱的转动盘与转动主轴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另一端连通有出风管。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控制箱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底部设置有与箱体固定连接的固定板,机壳外设置有吸热片组件,所述机壳内包括置于机壳下端的动力箱,所述动力箱包括置于动力箱中部的液体腔、置于液体腔外部的热气腔,所述热气腔与吸热片组件中的导热管连通,所述液体腔中还设置有可沿液体腔长度方向运动的活塞,所述活塞上端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端铰接有转动杆,所述机壳内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转动主轴连接的转动盘,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与转动盘端面铰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风板远离第一通风板的一侧设置有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的侧壁与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轮组件中的转动轮紧贴第二通风板的侧壁。进一步的,所述滑轮组件沿箱体长度方向的主轴对称设置有两组。进一步的,所述吸热片组件包括多个吸热片,多个所述吸热片中部均设置有导热管,多个所述导热管穿过所述机壳,多个所述导热管穿过机壳的一端与所述热气腔连通。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进风管对箱体内部排入冷风,冷风首先穿过第一通风板的通风口,由于第二通风板的转动,使得第二通风板的通风口与第一通风板的通风口之间形成可控制的通风口径,由此实现了对箱体内部风量的控制,由转动控制箱对箱体内部温度的检测,控制第二通风板的转动,则有效的实现了可根据箱体内部的温度进行合适的风量的输入,从而使得箱体内部散热的功能更加智能化。2、本技术中,转动控制箱包括机壳内部中的热气腔对吸热片组件在箱体中检测到的温度进行收集,从而使得液体腔中液体膨胀或蒸发形成气体推动液体腔中的活塞向上运动,由此在活塞向上运动的情况下使得活塞上的推杆推动转杆,由转杆带动转动盘转动,从而调节第二通风板与第一通风板配合后的通风量的大小,实现进风管对冷空气的输送量的控制,由此通过转动控制箱中的液体腔中液体受热的膨胀情况,调节了转动盘对第二通风板的转动,具有十分智能的使用效果。3、本技术中,所述第二通风板远离第一通风板的一侧设置有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的侧壁与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轮组件中的转动轮紧贴第二通风板的侧壁,滑轮组件中的转动轮有利于第二通风板的转动,同时也加强了第二通风板与第一通风板之间的紧密效果,实现对通风的控制精度高的效果。4、本技术中,所述吸热片组件包括多个吸热片,多个所述吸热片中部均设置有导热管,多个所述导热管穿过所述机壳,多个所述导热管穿过机壳的一端与所述热气腔连通;多个吸热片对箱体中的温度得以更加精确的采集,从而精确的控制了液体腔中液体的膨胀或蒸发程度,使得活塞的上升对旋钮开关的转盘的调节具有更好的精准性,实现空心转盘精准的风力调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配电柜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通风板和第二通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转动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箱体、2-进风管、3-第一通风板、4-通风孔、5-第二通风板、6-转动主轴、7-转动控制箱、8-转动盘、9-出风管、10-机壳、11-固定板、12-吸热片组件、13-动力箱、14-液体腔、15-热气腔、16-导热管、17-活塞、18-推杆、19-转动杆、21-滑轮组件、22-转动轮、23-吸热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一种风力可控的散热配电柜,包括箱体1、与箱体1一端连通的进风管2,所述箱体1内部靠近进风管2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风板3,所述第一通风板3边沿与箱体1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风板3端面均布有通风孔4,所述第一通风板3远离进风管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通风板5,所述第二通风板5端面均布有通风孔4,第二通风板5与第一通风板3紧贴设置,所述第二通风板5中部连接有转动主轴6,所述第二通风板5设置有转动控制箱7,所述转动控制箱7的转动盘8与转动主轴6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的另一端连通有出风管9;进风管2对箱体1内部排入冷风,冷风首先穿过第一通风板3的通风孔4,由于第二通风板5的转动,使得第二通风板5的通风口4与第一通风板3的通风口4之间形成可控制的通风口径,由此实现了对箱体1内部风量的控制,由转动控制箱7对箱体1内部温度的检测,控制第二通风板5的转动,则有效的实现了可根据箱体1内部的温度进行合适的风量的输入,从而使得箱体1内部散热的功能更加智能化。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控制箱7包括机壳10,所述机壳10底部设置有与箱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1,机壳10外设置有吸热片组件12,所述机壳10内包括置于机壳10下端的动力箱13,所述动力箱13包括置于动力箱13中部的液体腔14、置于液体腔14外部的热气腔15,所述热气腔15与吸热片组件12中的导热管16连通,所述液体腔14中还设置有可沿液体腔14长度方向运动的活塞17,所述活塞17上端设置有推杆18,所述推杆18的顶端铰接有转动杆19,所述机壳10内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转动主轴6连接的转动盘8,所述转动杆19的另一端与转动盘8端面铰接,转动控制箱7包括机壳1内部中的热气腔15对吸热片组件12在箱体1中检测到的温度进行收集,从而使得液体腔14中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力可控的散热配电柜,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与箱体(1)一端连通的进风管(2),所述箱体(1)内部靠近进风管(2)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风板(3),所述第一通风板(3)边沿与箱体(1)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风板(3)端面均布有通风孔(4),所述第一通风板(3)远离进风管(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通风板(5),所述第二通风板(5)端面均布有通风孔(4),第二通风板(5)与第一通风板(3)紧贴设置,所述第二通风板(5)中部连接有转动主轴(6),所述第二通风板(5)设置有转动控制箱(7),所述转动控制箱(7)的转动盘(8)与转动主轴(6)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的另一端连通有出风管(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可控的散热配电柜,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与箱体(1)一端连通的进风管(2),所述箱体(1)内部靠近进风管(2)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风板(3),所述第一通风板(3)边沿与箱体(1)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风板(3)端面均布有通风孔(4),所述第一通风板(3)远离进风管(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通风板(5),所述第二通风板(5)端面均布有通风孔(4),第二通风板(5)与第一通风板(3)紧贴设置,所述第二通风板(5)中部连接有转动主轴(6),所述第二通风板(5)设置有转动控制箱(7),所述转动控制箱(7)的转动盘(8)与转动主轴(6)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的另一端连通有出风管(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可控的散热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控制箱(7)包括机壳(10),所述机壳(10)底部设置有与箱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1),机壳(10)外设置有吸热片组件(12),所述机壳(10)内包括置于机壳(10)下端的动力箱(13),所述动力箱(13)包括置于动力箱(13)中部的液体腔(14)、置于液体腔(14)外部的热气腔(15),所述热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凡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伊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