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线圈继电器控制线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1345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线圈继电器控制电路,其包括正极输入端、负极输入端、维持电路、触发电路、双线圈继电器和欠压保护电路;正极输入端与维持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维持电路的输出端与触发电路的控制端和双线圈继电器的公共脚相连;触发电路的输入端与双线圈继电器的触发脚相连,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负极输入端相连并接地;欠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以及第一MOS管;第一分压电阻一端与维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第一分压电阻另一端与第二分压电阻一端和第一MOS管的栅极相连;第二分压电阻另一端与第一MOS管的源极和负极输入端相连;第一MOS管的漏极与双线圈继电器的维持脚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能电力的优点。

A Double Coil Relay Control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线圈继电器控制线路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双线圈继电器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为了降低继电器的能耗,一般继电器控制电路都先采用大电流触发继电器吸合,然后用小电流来维持继电器的吸合状态。其中双线圈继电器采用一个小阻值的触发线圈来触发继电器吸合,用一个大阻值的维持线圈来维持继电器吸合;配合图1所示;目前双线圈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正极输入端IN+’、负极输入端IN-’、维持电路A’、触发电路B’和双线圈继电器C’;其中双线圈继电器C’具有触发线圈Rt’、维持线圈Rh’、公共脚COM’、触发脚TC’和维持脚HC’;公共脚与触发线圈Rt’一端和维持线圈Rh’一端相连,触发脚TC’与触发线圈Rt’另一端相连,维持脚HC’与维持线圈Rh’另一端相连;正极输入端IN+’和负极输入端IN-’用于接入直流供电电源;正极输入端IN+’与维持电路A’的输入端相连,该维持电路A’的输出端与触发电路B’的控制端和双线圈继电器C’的公共脚COM’相连;触发电路B’的输入端与双线圈继电器C’的触发脚TC’相连,触发电路B’的输出端与双线圈继电器C’的维持脚HC’和负极输入端IN-’相连并接地。其中触发电路B’包括RC微分电路B1’和MOS管开关电路B2’,RC微分电路B1’的输入端即为所述触发电路B’的控制端,RC微分电路B1’的输出与MOS管开关电路B2’的控制端相连,MOS管开关电路B2’的输入端即为触发电路B’的输入端,MOS管开关电路B2’的输出端即为触发电路B’的输出端。当正极输入端IN+’和负极输入端IN-’接入直流供电电源的瞬间,维持电路A’通电而给触发电路B’的RC微分电路B1’供电,RC微分电路B1’再给MOS管开关电路B2’控制端输入高电平而控制MOS管开关电路B2’导通,此时双线圈继电器C’的触发线圈Rt’通电导通,双线圈继电器C’吸合;当RC微分电路B1’的通电时间到达RC微分电路B1’的时间常数后,RC微分电路B1’没有D电压输出,MOS管开关电路B2’断开,触发线圈Rt’断开通电,此时维持电路A’只给双线圈继电器C’的维持线圈Rh’供电,此时电路通过该维持线圈Rh’来维持双线圈继电器C’吸合。但是目前这种双线圈继电器控制电路存在以下问题:1、当双线圈继电器C’的维持线圈Rh’断开通电后,维持线圈Rh’会产生反向电动势,这个反向电动势有可能会对供电电源产生损伤;2、当这种双线圈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维持电路A’的输出电压大于零但是小于双线圈继电器C’的维持电压时,此时双线圈继电器C’释放,电路处于欠压状态,但是此时供电电源还是会对双线圈继电器C’的维持线圈Rh’供电,会造成电力浪费;其中双线圈继电器C’的维持电压等于维持线圈Rh’阻值乘以双线圈继电器C’的维持电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双线圈继电器控制电路,其能节能电力。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双线圈继电器控制电路,其包括正极输入端、负极输入端、维持电路、触发电路和双线圈继电器;其中双线圈继电器具有触发线圈、维持线圈、公共脚、触发脚和维持脚;公共脚与触发线圈一端和维持线圈一端相连,触发脚与触发线圈另一端相连,维持脚与维持线圈另一端相连;正极输入端与维持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维持电路的输出端与触发电路的控制端和双线圈继电器的公共脚相连;触发电路的输入端与双线圈继电器的触发脚相连,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负极输入端相连并接地;所述的一种双线圈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欠压保护电路;所述欠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以及第一MOS管;第一分压电阻一端与维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第一分压电阻另一端与第二分压电阻一端和第一MOS管的栅极相连;第二分压电阻另一端与第一MOS管的源极和负极输入端相连;第一MOS管的漏极与双线圈继电器的维持脚相连。所述欠压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负极与第一MOS管栅极相连,第一稳压二极管正极与第一MOS管源极相连。所述的一种双线圈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反向吸收电路,所述反向吸收电路包括反向吸收二极管;反向吸收二极管的正极与双线圈继电器的维持脚相连,反向吸收二极管的负极与双线圈继电器的公共脚相连。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通过控制第一分压电阻与第二分压电阻的阻值,能使得当维持电路的输出电压小于双线圈继电器的维持电压时,第一MOS管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小于第一MOS管的导通电压,而使得第一MOS管截止,从而使得维持电路停止给双线圈继电器的维持线圈供电以节省电力。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双线圈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双线圈继电器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2所示,本技术揭示了揭示了一种双线圈继电器控制电路,其包括正极输入端IN+、负极输入端IN-、维持电路A、触发电路B和双线圈继电器C;其中双线圈继电器C具有触发线圈Rt、维持线圈Rh、公共脚COM、触发脚TC和维持脚HC;公共脚与触发线圈Rt一端和维持线圈Rh一端相连,触发脚TC与触发线圈Rt另一端相连,维持脚HC与维持线圈Rh另一端相连;正极输入端IN+与维持电路A的输入端相连,该维持电路A的输出端与触发电路B的控制端和双线圈继电器C的公共脚COM相连;触发电路B的输入端与双线圈继电器C的触发脚TC相连,触发电路B的输出端与负极输入端IN-相连并接地。本技术的关键在于:本技术还包括欠压保护电路D;所述欠压保护电路D包括第一分压电阻R1、第二分压电阻R2以及第一MOS管Q1;第一分压电阻R1一端与维持电路A的输出端相连,第一分压电阻R1另一端与第二分压电阻R2一端和第一MOS管Q1的栅极相连;第二分压电阻R2另一端与第一MOS管Q1的源极和负极输入端IN-相连;第一MOS管Q1的漏极与双线圈继电器C的维持脚HC相连。本技术通过控制第一分压电阻R1与第二分压电阻R2的阻值,使得当维持电路A的输出电压大于等于双线圈继电器C的维持电压时,第一MOS管Q1栅极的电压大于等于第一MOS管Q1的导通电压,而使得第一MOS管Q1导通,从而使得维持电路A给双线圈继电器C的维持线圈Rh供电而控制双线圈继电器C吸合;而当维持电路A的输出电压小于双线圈继电器C的维持电压时,第一MOS管Q1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小于第一MOS管Q1的导通电压,而使得第一MOS管Q1截止,从而使得维持电路A停止给双线圈继电器C的维持线圈Rh供电以节省电力。进一步,为保护第一MOS管Q1,所述欠压保护电路D还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第一稳压二极管ZD1负极与第一MOS管Q1栅极相连,第一稳压二极管ZD1正极与第一MOS管Q1源极相连;通过第一稳压二极管ZD1可以防止第一MOS管Q1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过高而导致第一MOS管Q1损坏。进一步,本技术还包括反向吸收电路E,所述反向吸收电路E包括反向吸收二极管D2;反向吸收二极管D2的正极与双线圈继电器C的维持脚HC相连,反向吸收二极管D2的负极与双线圈继电器C的公共脚COM相连;这样当维持电路A停止给双线圈继电器C的维持线圈Rh供电时,维持线圈Rh产生的反向电动势会经由反向吸收二极管D2回流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线圈继电器控制电路,其包括正极输入端、负极输入端、维持电路、触发电路和双线圈继电器;其中双线圈继电器具有触发线圈、维持线圈、公共脚、触发脚和维持脚;公共脚与触发线圈一端和维持线圈一端相连,触发脚与触发线圈另一端相连,维持脚与维持线圈另一端相连;正极输入端与维持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维持电路的输出端与触发电路的控制端和双线圈继电器的公共脚相连;触发电路的输入端与双线圈继电器的触发脚相连,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负极输入端相连并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双线圈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欠压保护电路;所述欠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以及第一MOS管;第一分压电阻一端与维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第一分压电阻另一端与第二分压电阻一端和第一MOS管的栅极相连;第二分压电阻另一端与第一MOS管的源极和负极输入端相连;第一MOS管的漏极与双线圈继电器的维持脚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线圈继电器控制电路,其包括正极输入端、负极输入端、维持电路、触发电路和双线圈继电器;其中双线圈继电器具有触发线圈、维持线圈、公共脚、触发脚和维持脚;公共脚与触发线圈一端和维持线圈一端相连,触发脚与触发线圈另一端相连,维持脚与维持线圈另一端相连;正极输入端与维持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维持电路的输出端与触发电路的控制端和双线圈继电器的公共脚相连;触发电路的输入端与双线圈继电器的触发脚相连,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负极输入端相连并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双线圈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欠压保护电路;所述欠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以及第一MOS管;第一分压电阻一端与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功杨善进颜善茂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著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