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0992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在基体上形成有:第1发光元件以及第2发光元件,其具有使来自发光功能层的射出光在夹着上述发光功能层的反射层与半透光反射层之间共振的共振结构;以及像素定义层,其在上述反射层与上述半透光反射层之间用绝缘材料形成,且形成有与上述第1发光元件以及上述第2发光元件的各个对应的开口部。上述第1发光元件中的上述反射层以及上述半透光反射层的第1间隔与上述第2发光元件中的上述反射层以及上述半透光反射层的第2间隔不同。上述像素定义层的膜厚小于上述第1间隔与上述第2间隔的差量。

Luminescent devic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410290988X、申请日为2014年6月25日、专利技术名称为“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利用了有机EL材料等发光材料的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在基板上平面状地排列了例如利用了有机EL材料的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作为各种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周围形成了围堰(bank)的区域形成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具体而言,在基板的面上按照每个像素独立地形成的第1电极(阳极)的周围形成有围堰,在围堰所包围的区域形成有发光层,并遍及基板的整个区域形成有覆盖发光层和围堰的第2电极(阴极)。在各发光元件形成有使来自发光层的射出光在反射层与半透光反射层(第2电极)之间共振的共振结构。共振结构的共振波长根据在反射层与半透光反射层之间形成的光路长调整层的膜厚按照各像素的显示颜色独立地设定。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10-56017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按照与不同的显示颜色对应的每个像素而反射层与半透光反射层之间的光路长调整层的膜厚不同,所以在与光路长调整层相比形成于上层的各层产生起因于光路长调整层的膜厚的不同的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装置,包括:设置有显示区域和周边区域的基板;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周边区域二者处的密封体;设置在所述密封体与所述基板之间的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一导电体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处,所述第二导电体设置在所述周边区域处,所述第一导电体具有反射表面;设置在所述密封体与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中的每一个之间的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密封体与所述第一导电体之间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密封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的导通用电极;设置在所述密封体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外围边缘、所述第二电极的外围边缘和所述导通用电极的外围边缘中的每一个之间,且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开口部、设置在所述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7.01 JP 2013-1377841.一种发光装置,包括:设置有显示区域和周边区域的基板;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周边区域二者处的密封体;设置在所述密封体与所述基板之间的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一导电体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处,所述第二导电体设置在所述周边区域处,所述第一导电体具有反射表面;设置在所述密封体与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中的每一个之间的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密封体与所述第一导电体之间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密封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的导通用电极;设置在所述密封体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外围边缘、所述第二电极的外围边缘和所述导通用电极的外围边缘中的每一个之间,且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开口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第二开口部和设置在所述导通用电极上的第三开口部的像素定义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密封体与所述像素定义层、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导通用电极中的每一个之间,且具有半透射反射表面的第三电极,所述第一导电体的反射表面与所述第三电极的半透射反射表面之间的与所述第一电极重叠的第一间隔与在所述第一导电体的反射表面与所述第三电极的半透射反射表面之间的与所述第二电极重叠的第二间隔不同,并且,所述像素定义层的厚度小于第一间隔与第二间隔之间的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导电体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的与所述导通用电极重叠的第三间隔等于所述第一间隔或所述第二间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泽陵一天野温腰原健深濑章夫岩田信一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