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焚烧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0191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水槽,所述水槽倾斜设置,所述水槽出水端处设有用于将沉淀出的杂质分流的开关装置,所述水槽进水端处设有向水槽输料的输送带,于输送带与开关装置之间的水槽侧壁顶部设有泄流口,所述输送带上方设有料斗,所述料斗底部设有向输送带卸料的卸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废水处理装置,用以解决修建沉淀池占地较大以及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问题。

A Wastewater Treatment Device for Waste Incin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焚烧废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焚烧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需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破坏生产生活安全,破坏社会和谐。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当今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垃圾处理的目的是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垃圾焚烧处理之后,产生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以及其他杂质。因而需要设立专门的沉淀池来使得这些杂质等沉淀下去。而建立沉淀池需要占用较大面积同时也会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来修建沉淀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垃圾焚烧废水处理装置,用以解决修建沉淀池占地较大以及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垃圾焚烧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水槽,所述水槽倾斜设置,所述水槽出水端处设有用于将沉淀出的杂质引出水槽的开关装置,所述水槽进水端处设有向水槽输料的输送带,于输送带与开关装置之间的水槽侧壁顶部设有泄流口,所述输送带上方设有料斗,所述料斗底部设有卸料口。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给出的一种垃圾焚烧废水处理装置,用以解决修建沉淀池占地较大以及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问题。焚烧产生的废水导入水槽内。通过在料斗内加入混凝剂,混凝剂沿着输送带输送至水槽内,使得污水与混凝剂混合,污水中悬浮物的胶体及分散颗粒在分子力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絮状体且在沉降过程中它们互相碰撞凝聚,其尺寸和质量不断变大,沉速不断增加,并在随着水流在水槽中流动过程中沉降至水槽底部并堆积于开关装置处。沉淀出杂质的污水会从泄流口流出,打开开关装置沉淀出的杂质会经过位于开关装置从出水端流出水槽。从而避免了修建沉淀池。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垃圾焚烧废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2所示,一种垃圾焚烧废水处理装置,所述水槽1倾斜设置,所述水槽1出水端处设有用于将沉淀出的杂质引出水槽1的开关装置,所述水槽1进水端处设有向水槽1输料的输送带3,于输送带2与开关装置之间的水槽1侧壁顶部设有泄流口11,所述输送带3上方设有料斗2,所述料斗2底部设有卸料口。上述方案中,焚烧产生的废水从水槽1的进水端进入水槽1内。通过在料斗2内加入混凝剂,混凝剂从卸料口落入到输送带3上并沿着输送带3输送至水槽1内,使得污水与混凝剂混合,污水中悬浮物的胶体及分散颗粒在分子力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絮状体且在沉降过程中它们互相碰撞凝聚,其尺寸和质量不断变大,沉速不断增加,并在随着水流在水槽1中流动过程中沉降至水槽1底部并堆积于开关装置处。沉淀出杂质的污水会从泄流口11流出,打开开关装置沉淀出的杂质会经过位于开关装置从出水端流出水槽1。从而避免了修建沉淀池。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参照图1-2所示,所述开关装置包括设于水槽1内的阻流板4,所述阻流板4底部与水槽1底壁之间形成过水通道,所述阻流板4上铰接有用于开关过水通道的活动板5,所述水槽1上设有拉起或放下活动板5的拉升装置,所述泄流口11设于阻流板4与输送带3之间的水槽1侧壁,所述泄流口11底部高度低于阻流板4顶部高度。上述方案中,污水再流动过程中,沉淀出的絮状体由于惯性的原因会在阻流板4前方堆积,沉淀出杂质的污水会从泄流口11流出。通过拉升装置的作用,使得活动板5围绕阻流板4上下往复运动,进而间歇的打开过水通道,使得堆积于阻流板4前方的絮状物通过过水通道后从出水端流出水槽1,避免了阻流板4前方的絮状物由于排放不及时导致絮状物堆积过多从而泄流口11流出。阻流板4的两侧壁于与水槽1侧壁连接,阻流板4底部与水槽1底部留有供水流经过的空隙,从而阻流板4与水槽1内壁配合形成过水通道。泄流口11底部高度低于阻流板4顶部高度,使得沉淀后的污水可以从泄流口11流出,而不会堆积在水槽1并从阻流板4顶部漏出水槽1。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参照图1、图2所示,所述阻流板4两侧壁分别与水槽1侧壁连接,阻流板4顶部向上延伸至水槽1侧壁顶部,阻流板4底部向着水槽1出水口延伸。上述方案中,活动板5设于阻流板4与水槽1出水端之间。阻流板4倾斜设置于水槽1内,使得沉淀出的絮状物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堆积于阻流板4底部并流入过水通道内。进而向上提起活动板5即可打开过水通道,使得絮状物随着水流从过水通道内流出。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参照图1、图2所示,所述拉升装置包括设于水槽1侧壁上的电机61,所述电机61主轴向水槽1内延伸,于水槽1内的电机61主轴上设有固定板62,所述固定板62上设有第一螺栓63,所述第一螺栓63外活动套设有套环64,所述套环64上设有与活动板5铰接的连接杆65。上述方案中,电机61位于活动板5正上方的水槽1侧壁顶部。电机61转动,进而固定板62转动,进而使得第一螺栓63带动连接杆65上下往复运动并带动活动板5围绕阻流板4上下转动进而打开或关闭过水通道。而套环64位于最低点时,活动板5底端与水槽1底壁连接以封闭过水通道。除此之外,套环64移动时,过水通道处于打开状态。套环64内环直径大于第一螺栓63螺杆直径,进而使得套环64可以在第一螺栓63上移动。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参照图1-2所示,于传动带3处的水槽1侧壁顶部设有第二螺栓12,所述第二螺栓12一端设于水槽1侧壁内,所述第二螺栓12另一端向上延伸并超出输送带3上表面,所述第二螺栓12上固定设有用于将输送带3上输送的料抚平的分料件7。上述方案中,分料件7为V型结构,分料件7的底面与输送带3上表面平行,分料件7的尖端朝向卸料口使得卸料口卸出的料留在输送带7上时,分料件7的尖端正对卸料。当卸料随着输送带3移动时,被分料件7的尖端分开并沿着分料件7的两翼移动从而抚平位于输送带3上的卸料并将卸料在输送带3上摊开从而增大与卸料与污水的接触进而提高沉淀效率。分料件7位于卸料口与输送带3卸料端之间。转动第二螺栓12时,可以调整分料件7底面与输送带3之间的间距。从而当提高卸料口单位时间内卸出的料时,可以转动第二螺栓12提高分料件7底面与输送带3之间的间距;当减少卸料口单位时间内卸出的料时,可以转动第二螺栓12减少分料件7底面与输送带3之间的间距。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参照图1-2所示,所述料斗2底部设有用于调节开关,所述调节开关包括设于卸料口下方的滑架21,所述滑架21上滑动滑板22,所述滑板22紧贴卸料口滑动。上述方案中,滑板22紧贴卸料口滑动,从而使得滑板22在滑架21上往复滑动时,可以增加或减少卸料口大小进而调整卸料口流量大小。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焚烧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水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1)倾斜设置,所述水槽(1)出水端处设有用于将沉淀出的杂质引出水槽(1)的开关装置,所述水槽(1)进水端处设有向水槽(1)输料的输送带(3),于输送带(3)与开关装置之间的水槽(1)侧壁顶部设有泄流口(11),所述输送带(3)上方设有料斗(2),所述料斗(2)底部设有卸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焚烧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水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1)倾斜设置,所述水槽(1)出水端处设有用于将沉淀出的杂质引出水槽(1)的开关装置,所述水槽(1)进水端处设有向水槽(1)输料的输送带(3),于输送带(3)与开关装置之间的水槽(1)侧壁顶部设有泄流口(11),所述输送带(3)上方设有料斗(2),所述料斗(2)底部设有卸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包括设于水槽(1)内的阻流板(4),所述阻流板(4)底部与水槽(1)底壁之间形成过水通道,所述阻流板(4)上铰接有用于开关过水通道的活动板(5),所述水槽(1)上设有拉起或放下活动板(5)的拉升装置,所述泄流口(11)设于阻流板(4)与输送带(3)之间的水槽(1)侧壁,所述泄流口(11)底部高度低于阻流板(4)顶部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板(4)两侧壁分别与水槽(1)侧壁连接,阻流板(4)顶部向上延伸至水槽(1)侧壁顶部,阻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国琴张彪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市聚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