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去除水体中藻类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9451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去除水体中藻类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由进水向出水方向依次设有预氧化单元、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滤池、清水池;预氧化单元设有高锰酸钾加药桶及次氯酸钠加药桶,用于通过加入高锰酸钾及次氯酸钠进行协同预氧化;混凝池设有聚合氯化铝加药桶,絮凝池设有石灰加药桶,用于通过向混凝池加入聚合氯化铝,向絮凝池加入石灰进行协同混凝;清水池的进水端设有用于发射高强紫外光的高强紫外灯,出水端设有次氯酸钠加药桶,用于通过高强紫外光及次氯酸钠对清水池的进出水进行协同消毒。本发明专利技术预氧化效率高,副产物产量低;混凝沉淀效果好,除藻效率高;末端光解/消毒能力强,出水水质有保障;工艺流程简单,投资建设成本低。

An Effective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Algae from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去除水体中藻类的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去除水体中藻类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全国淡水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仅破坏景观、散发恶臭,同时导致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危害饮水安全。含藻微污染水源进入市政给水设施后,不仅对水处理构筑物产生不良影响,如干扰混凝沉淀过程、缩短滤池运行周期、破坏工艺构筑物等;同时,藻类的代谢产物(如:藻毒素)还会成为致癌致畸等毒性物质或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影响饮水安全。因此,针对微污染水源,如何在常规工艺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现有工艺,有效去除藻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藻类的去除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三类方法。物理法主要包括气浮或超声,物理法虽效果好,且不产生二次污染,但基建及处理成本高,不适用于阶段性藻类爆发的微污染水源。生物生态法主要通过引入不同生态位生物进行捕食藻类,该方法虽投资小且无二次污染,但周期长见效慢。化学法主要包括混凝剂强化法、预氧化法、高级氧化法和电化学法,其中,电化学法受水质影响严重,且能耗较高,不适用大规模应用;混凝强化、预氧化和高级氧化因操作简单、技术成熟,是目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去除水体中藻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进水向出水方向依次设有预氧化单元、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滤池、清水池;所述预氧化单元设有高锰酸钾加药桶及次氯酸钠加药桶,用于通过加入高锰酸钾及次氯酸钠进行协同预氧化;所述混凝池设有聚合氯化铝加药桶,所述絮凝池设有石灰加药桶,用于通过向混凝池加入聚合氯化铝,向絮凝池加入石灰进行协同混凝;所述清水池的进水端设有用于发射高强紫外光的高强紫外灯,出水端设有次氯酸钠加药桶,用于通过高强紫外光及次氯酸钠对清水池的进出水进行协同消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去除水体中藻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进水向出水方向依次设有预氧化单元、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滤池、清水池;所述预氧化单元设有高锰酸钾加药桶及次氯酸钠加药桶,用于通过加入高锰酸钾及次氯酸钠进行协同预氧化;所述混凝池设有聚合氯化铝加药桶,所述絮凝池设有石灰加药桶,用于通过向混凝池加入聚合氯化铝,向絮凝池加入石灰进行协同混凝;所述清水池的进水端设有用于发射高强紫外光的高强紫外灯,出水端设有次氯酸钠加药桶,用于通过高强紫外光及次氯酸钠对清水池的进出水进行协同消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去除水体中藻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池,所述调节池的进水端与原水连接,出水端与所述预氧化单元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去除水体中藻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为斜管沉淀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去除水体中藻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为65°斜管沉淀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去除水体中藻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为V型砂滤池,所述砂滤池中滤料的粒径为0.8-1.2mm。6.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高效去除水体中藻类的装置去除水体中藻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原水进入预氧化单元后,在预氧化单元内首先投加高锰酸钾,随后投加次氯酸钠,通过高锰酸钾与次氯酸钠的协同作用进行预氧化,以灭活藻细胞,并保持藻细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婷张岍邢丁予李家练曹腾飞陈虹黄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水龙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