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薄板坯中包水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9444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薄板坯中包水口,包括碗部、本体、扁形内腔、凸台、铁壳、快换面、塞棒、薄板坯中包水口、中间包、薄板坯浸入式水口、结晶器、钢水、引流器、锥体和螺纹槽,所述碗部一侧设置有中间包,所述碗部内设置有薄板坯中包水口,所述碗部下端设置有本体,所述本体上一侧设置有凸台,所属本体另一侧底部设置有铁壳,所述本体底部设置有快换面,所述快换面下端设置有薄板坯浸入式水口,所述薄板坯浸入式水口一侧设置有结晶器,所述两本体间设置有扁形内腔,所述扁形内腔上方设置有塞棒,该种新型薄板坯中包水口的研制通过设置凸台以及引流器能够确保钢水能够均匀平稳的分布到结晶器中。

A New Type of Tundish Nozzle for Thin Sla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薄板坯中包水口
本技术涉及一种薄板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薄板坯中包水口。
技术介绍
目前薄板坯连铸在拉钢过程中使用的是薄板坯整体浸入式水口,因结晶器断面的特殊性,要求薄板坯整体浸入式水口插入结晶器部分外径小且壁厚薄。同时,薄板坯在浇钢过程中流入结晶器中的钢流不稳会引起结晶器液面的扰动,引起钢水卷渣或吸空气的现象,还很有可能引起铸坯角部纵裂纹现象的发生,影响铸坯质量。因此浇铸薄板坯时对钢水在结晶器中的流场要求比较高,进而对起导流作用的薄板坯中包水口或薄板坯浸入式水口内部结构要求较高,以确保钢水能够均匀平稳的分布到结晶器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薄板坯中包水口,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薄板坯中包水口,包括碗部、本体、扁形内腔、凸台、铁壳、快换面、塞棒、薄板坯中包水口、中间包、薄板坯浸入式水口、结晶器、钢水、引流器、锥体和螺纹槽,所述碗部一侧设置有中间包,所述碗部内设置有薄板坯中包水口,所述碗部下端设置有本体,所述本体上一侧设置有凸台,所述本体另一侧底部设置有铁壳,所述本体底部设置有快换面,所述快换面下端设置有薄板坯浸入式水口,所述薄板坯浸入式水口一侧设置有结晶器,所述本体间设置有扁形内腔,所述扁形内腔上方安装有塞棒,所述扁形内腔中填充有钢水,所述扁形内腔中设置有引流器,所述引流器上设置有锥体,所述锥体上设置有螺纹槽。优选的,所述碗部内腔为圆形,碗部内腔以下部位为扁形,扁形内腔由碗部底到快换面按一定的比例逐渐变大。优选的,所述扁形内腔由碗部底到快换面变化过程中,内腔长度方向按照1:(1~5)的比例等比或等间距变化。优选的,所述薄板坯中包水口侧壁上的凸台之间的间距由碗部底到快换面逐渐变小,且按照1:(1~3)的比例变化。优选的,所述薄板坯中包水口碗部底与扁形内腔接触处凸出扁形内腔5~3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新型薄板坯中包水口的研制通过设置凸台以及引流器能够确保钢水能够均匀平稳的分布到结晶器中。1)通过设置凸台以确保钢水平稳分布到结晶器中;2)通过设置引流器能够减少钢水的泼贱,且设置的锥体能起到汇聚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薄板坯中包水口的研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薄板坯中包水口在使用过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引流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碗部、2-本体、3-扁形内腔、4-凸台、5-铁壳、6-快换面、7-塞棒、8-薄板坯中包水口、9-中间包、10-薄板坯浸入式水口、11-结晶器、12-钢水、13-引流器、14-锥体、15-螺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薄板坯中包水口,包括一种新型薄板坯中包水口,包括碗部1、本体2、扁形内腔3、凸台4、铁壳5、快换面6、塞棒7、薄板坯中包水口8、中间包9、薄板坯浸入式水口10、结晶器11、钢水12、引流器13、锥体14和螺纹槽15,所述碗部1一侧设置有中间包9,所述碗部1内设置有薄板坯中包水口8,所述碗部1下端设置有本体2,所述本体2上一侧设置有凸台4,所述本体2另一侧底部设置有铁壳5,所述本体2底部设置有快换面6,所述快换面6下端设置有薄板坯浸入式水口10,所述薄板坯浸入式水口10一侧设置有结晶器11,所述本体2间设置有扁形内腔3,所述扁形内腔3上方安装有塞棒7,所述扁形内腔3中填充有钢水12,所述扁形内腔3中设置有引流器13,所述引流器13上设置有锥体14,所述锥体14上设置有螺纹槽15,所述碗部1内腔为圆形,碗部1内腔以下部位为扁形,扁形内腔3由碗部1底到快换面6按一定的比例逐渐变大,所述扁形内腔3由碗部1底到快换面6变化过程中,内腔长度方向按照1:(1~5)的比例等比或等间距变化,所述薄板坯中包水口8侧壁上的凸台4之间的间距由碗部1底到快换面6逐渐变小,且按照1:(1~3)的比例变化,所述薄板坯中包水口8碗部1底与扁形内腔3接触处凸出扁形内腔3(5~35)mm。工作原理:在工作时塞棒7抬起,钢水12通过碗部1流进扁形内腔3,顺着凸台4流进结晶器11,薄板坯浸入式水口10的主要功能是防止中间罐注流的二次氧化和钢水飞溅,薄板坯中包水口8能够调节钢水12浇注量,且引流器13能够减少钢水12的泼贱,设置的锥体14能起到汇聚作用,从而更好的确保钢水12能够均匀平稳的分布到结晶器11中,提高铸坯质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薄板坯中包水口,包括碗部(1)、本体(2)、扁形内腔(3)、凸台(4)、铁壳(5)、快换面(6)、塞棒(7)、薄板坯中包水口(8)、中间包(9)、薄板坯浸入式水口(10)、结晶器(11)、钢水(12)、引流器(13)、锥体(14)和螺纹槽(15),其特征在于:所述碗部(1)一侧设置有中间包(9),所述碗部(1)内设置有薄板坯中包水口(8),所述碗部(1)下端设置有本体(2),所述本体(2)上一侧设置有凸台(4),所述本体(2)另一侧底部设置有铁壳(5),所述本体(2)底部设置有快换面(6),所述快换面(6)下端设置有薄板坯浸入式水口(10),所述薄板坯浸入式水口(10)一侧设置有结晶器(11),所述本体(2)间设置有扁形内腔(3),所述扁形内腔(3)上方安装有塞棒(7),所述扁形内腔(3)中填充有钢水(12),所述扁形内腔(3)中设置有引流器(13),所述引流器(13)上设置有锥体(14),所述锥体(14)上设置有螺纹槽(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薄板坯中包水口,包括碗部(1)、本体(2)、扁形内腔(3)、凸台(4)、铁壳(5)、快换面(6)、塞棒(7)、薄板坯中包水口(8)、中间包(9)、薄板坯浸入式水口(10)、结晶器(11)、钢水(12)、引流器(13)、锥体(14)和螺纹槽(15),其特征在于:所述碗部(1)一侧设置有中间包(9),所述碗部(1)内设置有薄板坯中包水口(8),所述碗部(1)下端设置有本体(2),所述本体(2)上一侧设置有凸台(4),所述本体(2)另一侧底部设置有铁壳(5),所述本体(2)底部设置有快换面(6),所述快换面(6)下端设置有薄板坯浸入式水口(10),所述薄板坯浸入式水口(10)一侧设置有结晶器(11),所述本体(2)间设置有扁形内腔(3),所述扁形内腔(3)上方安装有塞棒(7),所述扁形内腔(3)中填充有钢水(12),所述扁形内腔(3)中设置有引流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业兴何枫刘丽任林赵现华鄢凤明郭钰龙王次明王晓东王培勇刘天亮孙春晖王佳宁杜冀川张盛刘靖轩张晗刘美荣高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