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895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它包括:气泵、气容器、控制阀、气囊连接接头、气囊、控制系统;气泵与气容器相连,控制阀安装在气容器上;气囊连接接头与控制阀的阀体上的气囊接口经管道相连接;气囊连接接头设置在体外反搏床上;控制系统包括总控制系统、气泵控制系统、气压传感器、控制阀控制系统、续贯切换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设有多个不同的备用气囊接口,在使用时会有若干个接口不被使用,这样的接口会使用封堵塞进行封堵,封堵后可以防止气体外泄,造成气容器内部压力不足影响反搏效果。在三级续贯切换成二级续贯时,首先关闭第三控制阀门,然后调整气容器内部的气压,可以保证关闭第三控制阀门时,不影响其余的气囊工作。

Continuous mode switching system of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
本技术属于体外反搏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
技术介绍
体外反搏是一种通过体外无创性按压下半身的方法,减轻和消除心绞痛症状,改善机体重要脏器的缺氧缺血状态,同时也是一种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设备。它是通过包裹在四肢和臀部的气囊,在心脏舒张期对气囊充气加压,促使肢体动脉的血液驱返至主动脉,使舒张压明显增高,为心脏增加血流,降低心脏后负荷;在心脏收缩期气囊迅速排气,压力解除,促使主动脉内收缩压下降,最大限度减轻心脏射血期阻力,血液加速流向远端,从而达到反搏效应。现有的体外反搏装置可以在患者的手臂、腿部、臀部上包裹气囊,通过气囊对人体的按压,达到体外反搏的目的;但是实际使用时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原因,可能只需要腿部、臀部气囊不需要手臂部的气囊;也有时,患者开始使用时需要将腿部、臀部上包裹上气囊,在治疗一段时间后,由于患者心率过快,需要将自动控制臀部上的气囊停止工作。这种体外反搏的续贯工作方式需要控制系统控制体外反搏治疗装置的气源就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体外反搏的续贯工作方式需要控制系统控制体外反搏治疗装置的气源就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调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它包括:气泵、气容器、控制阀、气囊连接接头、气囊、控制系统;所述的气泵与气容器相连,所述的气容器呈气罐状,气容器上设有进气管口;所述的气泵的出气管口与进气管口相连;所述的控制阀安装在气容器上;所述的气囊连接接头与控制阀的阀体上的气囊接口经管道相连接;所述的气囊连接接头设置在体外反搏床上;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总控制系统、气泵控制系统、气压传感器、控制阀控制系统、续贯切换系统;所述的气泵控制系统、气压传感器、控制阀控制系统、续贯切换系统与总控制系统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第三控制阀门;所述的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第三控制阀门结构相同,都包括阀体、阀芯、电磁铁;所述的阀芯安装在阀体中,电磁铁固定在阀体上,电磁铁可以带动阀芯移动;所述的阀体上设有进气孔、出气孔、气囊接口;所述的进气孔与气容器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的电磁铁带动阀芯移动可以使得进气孔与气囊接口联通或者出气孔与气囊接口联通;进一步的,所述的气囊连接接头包括小腿气囊连接接头、大腿气囊连接接头、臀部气囊连接接头、小臂气囊连接接头;所述的小腿气囊连接接头、小臂气囊连接接头与第一控制阀门的气囊接口相连接;所述的大腿气囊连接接头、与第二控制阀门的气囊接口相连接;所述的臀部气囊连接接头与第三控制阀门的气囊接口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小腿气囊连接接头、大腿气囊连接接头、臀部气囊连接接头、小臂气囊连接接头的结构相同;都包括第一接头体、卡接口、封堵塞、第二接头体;所述的第一接头体呈管状,底部设有软管接口,顶部设有卡接口;所述的卡接口为快速连接接口;所述的封堵塞呈圆柱状,与卡接口相匹配;所述的第二接头体呈管状,一端与卡接口相匹配,另一端经管道与气囊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气泵控制系统与气泵相连,用于控制气泵的转速,以间接控制气泵的输出气压;进一步的,所述的气压传感器设置在气容器的内部,用于监测气容器的内部气压,且气压传感器与总控制系统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阀控制系统与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第三控制阀门的电磁铁分别相连,用于控制阀门的开合状态及开合时间;进一步的,所述的续贯切换系统包括手动切换模块、自动切换模块、人体生理信息采集传感器、判断模块;所述的手动切换模块包括手动切换按钮;所述的自动切换模块与人体生理信息采集传感器相连,自动切换模块内还设有判断模块;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系统还包括气压设定模块、气压显示模块、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所述的气压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气压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数据;所述的气压设定模块用于设定气囊的压力;所述的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用于设定自动切换模块的切换条件;所述的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用于设定的切换条件为人体生理信息,如心率,自动切换条件输入模块与判断模块相连接通讯;本技术公开了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它包括:气泵、气容器、控制阀、气囊连接接头、气囊、控制系统;气泵与气容器相连,控制阀安装在气容器上;气囊连接接头与控制阀的阀体上的气囊接口经管道相连接;气囊连接接头设置在体外反搏床上;控制系统包括总控制系统、气泵控制系统、气压传感器、控制阀控制系统、续贯切换系统;本技术上设有多个不同的备用气囊接口,在使用时会有若干个接口不被使用,这样的接口会使用封堵塞进行封堵,封堵后可以防止气体外泄,造成气容器内部压力不足影响反搏效果。在三级续贯切换成二级续贯时,首先关闭第三控制阀门,然后调整气容器内部的气压,可以保证关闭第三控制阀门时,不影响其余的气囊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的系统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的控制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的气囊连接接头的全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的气囊连接接头安装封堵塞状态的全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的气囊连接接头安装第二接头体状态的全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的控制系统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的顺序框图;图8为本技术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的S01步骤的顺序框图;图9为本技术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的S02步骤的顺序框图;图10为本技术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的S03步骤的顺序框图;图11为本技术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的S06步骤的顺序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请参见附图1-6,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它包括:气泵1、气容器2、控制阀3、气囊连接接头4、气囊5、控制系统6;所述的气泵1与气容器2相连,所述的气容器2呈气罐状,气容器2上设有进气管口21;所述的气泵1的出气管口11与进气管口21相连;所述的控制阀3安装在气容器2上;所述的控制阀门3包括第一控制阀门301、第二控制阀门302、第三控制阀门303;所述的第一控制阀门301、第二控制阀门302、第三控制阀门303结构相同,都包括阀体31、阀芯32、电磁铁33;所述的阀芯32安装在阀体31中,电磁铁33固定在阀体31上,电磁铁33可以带动阀芯3移动;所述的阀体31上设有进气孔311、出气孔312、气囊接口313;所述的进气孔311与气容器2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的电磁铁33带动阀芯3移动可以使得进气孔311与气囊接口313联通或者出气孔312与气囊接口313联通;所述的气囊连接接头4与气囊接口313经管道相连接;所述的气囊连接接头4设置在体外反搏床上,包括小腿气囊连接接头41、大腿气囊连接接头42、臀部气囊连接接头43、小臂气囊连接接头44;所述的小腿气囊连接接头41、小臂气囊连接接头44与第一控制阀门301的气囊接口313相连接;所述的大腿气囊连接接头42、与第二控制阀门302的气囊接口313相连接;所述的臀部气囊连接接头43与第三控制阀门303的气囊接口313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气泵(1)、气容器(2)、控制阀(3)、气囊连接接头(4)、气囊(5)、控制系统(6);所述的气泵(1)与气容器(2)相连,所述的气容器(2)呈气罐状,气容器(2)上设有进气管口(21);所述的气泵(1)的出气管口(11)与进气管口(21)相连;所述的控制阀(3)安装在气容器(2)上;所述的气囊连接接头(4)与控制阀(3)的阀体(31)上的气囊接口(313)经管道相连接;所述的气囊连接接头(4)设置在体外反搏床上;所述的控制系统(6)包括总控制系统(601)、气泵控制系统(61)、气压传感器(62)、控制阀控制系统(63)、续贯切换系统(64);所述的气泵控制系统(61)、气压传感器(62)、控制阀控制系统(63)、续贯切换系统(64)与总控制系统(60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气泵(1)、气容器(2)、控制阀(3)、气囊连接接头(4)、气囊(5)、控制系统(6);所述的气泵(1)与气容器(2)相连,所述的气容器(2)呈气罐状,气容器(2)上设有进气管口(21);所述的气泵(1)的出气管口(11)与进气管口(21)相连;所述的控制阀(3)安装在气容器(2)上;所述的气囊连接接头(4)与控制阀(3)的阀体(31)上的气囊接口(313)经管道相连接;所述的气囊连接接头(4)设置在体外反搏床上;所述的控制系统(6)包括总控制系统(601)、气泵控制系统(61)、气压传感器(62)、控制阀控制系统(63)、续贯切换系统(64);所述的气泵控制系统(61)、气压传感器(62)、控制阀控制系统(63)、续贯切换系统(64)与总控制系统(60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3)包括第一控制阀门(301)、第二控制阀门(302)、第三控制阀门(303);所述的第一控制阀门(301)、第二控制阀门(302)、第三控制阀门(303)结构相同,都包括阀体(31)、阀芯(32)、电磁铁(33);所述的阀芯(32)安装在阀体(31)中,电磁铁(33)固定在阀体(31)上,电磁铁(33)可以带动阀芯(32)移动;所述的阀体(31)上设有进气孔(311)、出气孔(312)、气囊接口(313);所述的进气孔(311)与气容器(2)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的电磁铁(33)带动阀芯(32)移动可以使得进气孔(311)与气囊接口(313)联通或者出气孔(312)与气囊接口(313)联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连接接头(4)包括小腿气囊连接接头(41)、大腿气囊连接接头(42)、臀部气囊连接接头(43)、小臂气囊连接接头(44);所述的小腿气囊连接接头(41)、小臂气囊连接接头(44)与第一控制阀门(301)的气囊接口(313)相连接;所述的大腿气囊连接接头(42)、与第二控制阀门(302)的气囊接口(313)相连接;所述的臀部气囊连接接头(43)与第三控制阀门(303)的气囊接口(313)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外反搏续贯模式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腿气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卫华姜章军史国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好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