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喂药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703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在的喂药瓶每次使用后很难清洗,可能沾染细菌,使用被细菌污染的喂药瓶会对婴幼儿造成交叉感染的问题。为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婴幼儿喂药瓶,该婴幼儿喂药瓶包括瓶体、导液结构和连接嘴,导液结构与瓶体为可拆卸连接设置;导液结构包括导液管和与瓶体相连接的锁紧部,导液管的第一端设置在锁紧部上,导液管的第二端设置有出液口,导液管与锁紧部连通设置,连接嘴与导液管的第二端或者瓶体连接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清洗方便,无复杂结构,药瓶倒置药液不会流出,通过挤压瓶体的外侧壁使药液流出,制造成本低。

Infant feeding bo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婴幼儿喂药瓶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婴幼儿喂药瓶。
技术介绍
婴幼儿生病后,为了对婴幼儿进行良好的治疗,需要对婴幼儿喂药,由于药物大多都输苦涩味,婴幼儿不愿吞咽,只能强行灌服。强行喂药会给婴幼儿带来痛苦,甚至发生危险,不利于婴幼儿的身心健康。现有的喂药瓶通常是普通的塑料瓶或者玻璃瓶,玻璃瓶易碎,普通的塑料瓶可能含有害成分,同时这类瓶体作为婴幼儿喂药瓶使用,其容量过大或者过小,药瓶的瓶口小,且有一定的深度,不适合婴幼儿喂药使用,由于药片粉碎后产生很多粉末,粉末溶于水后,对婴幼儿喂药过程中,很大一部分会因婴幼儿的不配合而洒到衣服上,既浪费药剂,也延缓婴幼儿的恢复;如果喂药瓶在使用过程忘记拧紧瓶盖,很容易使喂药瓶里药液洒出,每次喂药瓶用完之后,部分粉末会粘附在药瓶的内侧壁上,很难清理干净,可能沾染细菌,造成交叉感染,延缓婴幼儿病情的恢复或者引起其他的并发症。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婴幼儿喂药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婴幼儿喂药瓶,以解决现在的喂药瓶每次使用后很难清洗,可能沾染细菌,使用被细菌污染的喂药瓶会对婴幼儿造成交叉感染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婴幼儿喂药瓶,该婴幼儿喂药瓶包括瓶体、导液结构和连接嘴,导液结构与瓶体为可拆卸连接设置;导液结构包括导液管和与瓶体相连接的锁紧部,导液管的第一端设置在锁紧部上,导液管的第二端设置有出液口,导液管与锁紧部连通设置,连接嘴与导液管的第二端或者瓶体连接设置。在上述婴幼儿喂药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喂药瓶还包括导液帽,倒液帽代替连接嘴,导液帽与导液管的第二端连接,导液管的第一端的直径与导液管的第二端直径相同。在上述婴幼儿喂药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导液管的第一端直径大于导液管的第二端直径。在上述婴幼儿喂药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导液帽与导液管的第二端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在上述婴幼儿喂药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瓶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刻度显示区。在上述婴幼儿喂药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刻度显示区的设置刻度值范围为2毫升~10毫升。在上述婴幼儿喂药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刻度显示区设置有凸起的数字和刻度线。在上述婴幼儿喂药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锁紧部与瓶体的可拆卸连接为螺纹连接或者卡扣连接。在上述婴幼儿喂药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喂药瓶的材料为软质PP塑料,且不含DEHP成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婴幼儿喂药瓶,结构简单,清洗方便,无复杂结构,药瓶倒置药液不会流出,通过挤压瓶体的外侧壁使药液流出,使得制造成本低;该喂药瓶可做一次性使用,当然,由于采用螺纹或者卡扣连接方式,喂药瓶的某些组件,例如导液管、连接嘴等,可以一次使用后进行更换,瓶体清洗后可重复使用;喂药瓶具有刻度显示区,便于观察瓶内药液的液位,在给婴幼儿喂药过程中可以随时观察瓶内药液的剩余情况;导液管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嘴,避免在喂药过程中导液管与婴幼儿的空腔接触,由于导液管过硬而伤到婴幼儿的口腔;喂药瓶的材质为软质PP塑料,不含DEHP,安全可靠,不易破损,不含塑化剂,相比较其他材质;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喂药瓶可以分为不同容量的规格,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也可以降低使用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婴幼儿喂药瓶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婴幼儿喂药瓶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婴幼儿喂药瓶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婴幼儿喂药瓶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瓶体;2、锁紧部;3、导液管;4、刻度显示区;5、导液帽;6、奶嘴型连接嘴;7、鸭嘴型连接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上”、“下”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具体地,如图1至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婴幼儿喂药瓶包括瓶体1、导液结构和连接嘴,导液结构与瓶体1为可拆卸连接设置;导液结构包括导液管3和与瓶体1相连接的锁紧部2,导液管3的第一端设置在锁紧部2上,导液管3的第二端设置有出液口,导液管3与锁紧部2连通设置,连接嘴与导液管3的第二端或者瓶体1连接设置。在本专利技术中,锁紧部2和导液管3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由锁紧部2和导液管3两部分组装而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灵活设置,只要能够使导液管3固定在锁紧部2上,并与锁紧部2导通即可。锁紧部2是为了实现瓶体1与导液结构的密闭连接,当然,锁紧部2内可以设置密封结构,例如密封垫圈,药液在锁紧部2与瓶体1连接处不会漏液,同时也避免瓶内药液被细菌感染。锁紧部2可以设置为圆形,也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对锁紧部2的形状的改变均应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内。连接嘴可以与瓶体通过螺纹或者卡扣连接,或者连接嘴直接与导液管3的第二端连接,在使用过程中,连接嘴可以作为一次性使用,下次更换连接嘴。连接嘴可以设为奶嘴型,也可以是鸭嘴性,也可以是其他非尖锐形状,连接嘴选用为柔软材质,避免对婴幼儿的口腔造成伤害。优选地,如图1至2所示,喂药瓶还包括导液帽5,倒液帽5代替连接嘴,导液帽5与导液管3的第二端连接,导液管3的第一端的直径与导液管3的第二端直径相同。导液帽5用于封闭导液管3的第二端,使瓶体1的药液不会漏洒,同时也保证了导液管3的第二端时刻处于一种密闭状态,降低了导液管3第二端沾染细菌的可能性。优选地,如图2所示,导液管3的第一端直径大于导液管3的第二端直径,通过挤压瓶体1的外侧壁,使药液通过导液管3喷射出来,瞬间喷射大量药液,以实现快速喂药的目的。优选地,导液帽5与导液管3的第二端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图中未示出),也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卡扣,堵塞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可以灵活设置导液帽5与导液管3的第二端的连接方式,只要通过导液帽5能够是导液管3的第二端封闭即可。优选地,如图1至5所示,瓶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刻度显示区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幼儿喂药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导液结构和连接嘴,所述导液结构与所述瓶体为可拆卸连接设置;所述导液结构包括导液管和与所述瓶体相连接的锁紧部,所述导液管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锁紧部上,所述导液管的第二端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导液管与锁紧部连通设置,所述连接嘴与所述导液管的第二端或者所述瓶体连接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幼儿喂药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导液结构和连接嘴,所述导液结构与所述瓶体为可拆卸连接设置;所述导液结构包括导液管和与所述瓶体相连接的锁紧部,所述导液管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锁紧部上,所述导液管的第二端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导液管与锁紧部连通设置,所述连接嘴与所述导液管的第二端或者所述瓶体连接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喂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喂药瓶还包括导液帽,所述倒液帽代替所述连接嘴,所述导液帽与所述导液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导液管的第一端的直径与所述导液管的第二端直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喂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管的第一端直径大于所述导液管的第二端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颖刘立刚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