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花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438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花盆,包括:底座,底座包括底板和圆环形的凸台,凸台固定于底板的上表面,凸台的内侧壁与外侧壁均与底板的上表面垂直;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孔洞,凸台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孔洞,任意一个第一孔洞均至少与一个第二孔洞相连通;外围板,外围板的底部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内壁借助螺纹连接套接于凸台的外侧壁上;内围板,内围板的口径小于外围板的口径,内围板的底部具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外壁借助螺纹连接套接于凸台的内侧壁上;其中,外围板和内围板在花盆的横截面方向上保持有间隙;当需要移栽花盆里的绿植时,先后将外围板和底座取下,然后便可将土壤及绿植由内围板顶出,移栽方便不伤根。

A Combination Flower P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花盆
本技术涉及花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花盆。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改善家庭的居住环境,经常会种植各类的花草绿植,但随着绿植的生长,常常会遇到需要给绿植更换花盆的情况。在更换花盆时,目前通常都是将绿植从原来的花盆中取出,再移栽到另一花盆中,取出绿植时,由于土壤、根部和盆体已形成一个整体,即使预先在上方松土,然后再向上提拉绿植仍然还是很费力,很难将其取出,并且还会对植物的根部造成一定损伤,影响成活率。基于此,专利技术人认为有必要设计一种便于取出绿植且不会伤及其根部的花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取出绿植且不会伤及其根部的花盆。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组合式花盆,包括:底座,该底座包括底板和圆环形的凸台,所述的凸台固定于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中央,凸台的内侧壁与外侧壁均与底板的上表面垂直;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孔洞,所述凸台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孔洞,任意一个所述的第一孔洞均至少与一个所述的第二孔洞相连通;外围板,该外围板的底部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壁借助螺纹连接套接于所述凸台的外侧壁上;内围板,该内围板的口径小于所述外围板的口径,所述内围板的底部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壁借助螺纹连接套接于所述凸台的内侧壁上;其中,所述的外围板和内围板在花盆的横截面方向上保持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内部设置有盘状的空腔,各所述的第一孔洞均连通至所述空腔的上表面,各所述的第二孔洞均连通至所述空腔四周的侧壁。进一步的,所述凸台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外螺纹。进一步的,所述外围板第一连接部以上的结构为锥筒状;所述内围板第二连接部以上的结构为同样为锥筒状,且与外围板的锥度一致。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是:当需要取出花盆里的绿植时,按住底座的底板,先将外围板从凸台上旋下,然后再抱住内围板,旋转底座的底板,将底座从内围板上旋下,由于底座旋下后,内围板的底部是敞开的,所以用手或工具即可从内围板的底部将土壤及绿植由内围板的顶部顶出;可见,本技术的花盆在取出绿植时较为方便且不会伤及到绿植的根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组装好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各组件拆分后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底座的立体结构图;图4是图1中外围板的立体半剖面图;图5是图1中内围板的立体半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介绍,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图5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组合式花盆,其包括底座1、外围板2和内围板3。所述的底座1包括底板11和圆环形的凸台12,所述的凸台12固定于所述底板11上表面的中央,凸台12的内侧壁与外侧壁均与底板11的上表面垂直;所述底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孔洞111,所述凸台12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孔洞121,任意一个所述的第一孔洞111均至少与一个所述的第二孔洞121相连通。所述外围板2的底部具有第一连接部21,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内壁借助螺纹连接套接于所述凸台12的外侧壁上。所述内围板3的口径小于所述外围板2的口径,所述内围板3的底部具有第二连接部31,所述第二连接部31的外壁借助螺纹连接套接于所述凸台12的内侧壁上。其中,所述的外围板2和内围板3在花盆的横截面方向上保持有间隙。关于本技术的使用,当需要取出花盆里的绿植时,按住底座1的底板11,先将外围板2从凸台12上旋下,然后再抱住内围板3,旋转底座1的底板11,将底座1从内围板3上旋下,由于底座1旋下后,内围板3的底部是敞开的,所以用手或工具即可从内围板3的底部将土壤及绿植由内围板3的顶部顶出。由于顶出的过程中不会伤害到绿植的根部,且原有的土壤也可以随绿植一起移栽,所以移栽到新的花盆后,基本上不会影响到绿植的成活率,并且该移栽的过程也较为方便,不需要松动土壤。设计第一孔洞111和第二孔洞121的目的在于:如图1所示,当向内围板3中的土壤4浇水时,多余的水分由土壤的底部流出后,会由第一孔洞111流入,然后从第二孔洞121流出,蓄存在外围板2和内围板3之间,蓄存的水能通过第一孔洞111继续为土壤保湿,尤其是保湿土壤的底部。对于需水较多的植物而言,非常实用,可以一次性浇入大量的水,蓄存在内外围板之间,使土壤的保湿时间更长,对于其他植物而言,每次浇入适量的水即可。优选地,各个所述的第一孔洞111与各个所述的第二孔洞121均是相同的。具体可由以下结构实现:所述底板11的内部设置有盘状的空腔112,各所述的第一孔洞111均连通至所述空腔112的上表面,各所述的第二孔洞121均连通至所述空腔112四周的侧壁。关于内、外围板与凸台12的连接,具体可由以下结构实现:所述凸台12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31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外螺纹。从而,旋转外围板2或内围板3即可将其与底座1的凸台12连接或拆分。优选地,所述外围板2第一连接部21以上的结构为锥筒状;所述内围板3第二连接部31以上的结构为同样为锥筒状,且与外围板2的锥度一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花盆,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该底座(1)包括底板(11)和圆环形的凸台(12),所述的凸台(12)固定于所述底板(11)上表面的中央,凸台(12)的内侧壁与外侧壁均与底板(11)的上表面垂直;所述底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孔洞(111),所述凸台(12)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孔洞(121),任意一个所述的第一孔洞(111)均至少与一个所述的第二孔洞(121)相连通;外围板(2),该外围板(2)的底部具有第一连接部(21),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内壁借助螺纹连接套接于所述凸台(12)的外侧壁上;内围板(3),该内围板(3)的口径小于所述外围板(2)的口径,所述内围板(3)的底部具有第二连接部(31),所述第二连接部(31)的外壁借助螺纹连接套接于所述凸台(12)的内侧壁上;其中,所述的外围板(2)和内围板(3)在花盆的横截面方向上保持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花盆,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该底座(1)包括底板(11)和圆环形的凸台(12),所述的凸台(12)固定于所述底板(11)上表面的中央,凸台(12)的内侧壁与外侧壁均与底板(11)的上表面垂直;所述底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孔洞(111),所述凸台(12)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孔洞(121),任意一个所述的第一孔洞(111)均至少与一个所述的第二孔洞(121)相连通;外围板(2),该外围板(2)的底部具有第一连接部(21),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内壁借助螺纹连接套接于所述凸台(12)的外侧壁上;内围板(3),该内围板(3)的口径小于所述外围板(2)的口径,所述内围板(3)的底部具有第二连接部(31),所述第二连接部(31)的外壁借助螺纹连接套接于所述凸台(12)的内侧壁上;其中,所述的外围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秋梅陈兴琼詹佳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登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