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磁保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242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磁保持继电器,包括接触装置、磁路装置、推动装置、线圈安装座、磁钢安装座、推动安装座、触点安装座、基座和盖子,基座表面上半部固定连接触点安装座,下半部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推动安装座、磁钢安装座、线圈安装座,磁路装置包括线圈组合、磁钢组合,线圈组合安装在线圈安装座内,磁钢组合安装在磁钢安装座内,推动装置安装在推动安装座,推动装置包括推动杆和压缩弹簧,推动杆包括下推动接杆和上推动杆,下推动杆与上推动杆固定连接,下推动杆连接磁钢组合并且随着磁钢组合的左右摆动而上下移动,上推动杆包括支撑杆和连接杆,连接杆上套设压缩弹簧,压缩弹簧顶端连接动接触杆下底面。

A High Stability Magnetic Re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稳定性磁保持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领域,具体是一种高稳定性磁保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磁保持继电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继电器,也是一种自动开关。和其他电磁继电器一样,对电路起着自动接通和切断作用。所不同的是,磁保持继电器的常闭或常开状态完全是依赖永久磁钢组合的作用,其开关状态的转换是靠一定宽度的脉冲电信号触发而完成的。传统的磁保持继电器常闭或常开状态完全是依赖永久磁钢组合的摆动实现的,磁钢组合的摆动是来自于正反直流脉冲电压激励线圈组合产生的磁场变化实现的,仅受到电磁力的作用,磁保持继电器的稳定性需要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磁保持继电器,包括:接触装置、磁路装置、推动装置、线圈安装座、磁钢安装座、推动安装座、触点安装座、基座和盖子,所述基座表面上半部固定连接触点安装座,下半部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推动安装座、磁钢安装座、线圈安装座,所述磁路装置包括线圈组合、磁钢组合,所述线圈组合安装在线圈安装座内,线圈组合外接调节开关,所述磁钢组合安装在磁钢安装座内,所述接触装置安装在触点安装座内,所述接触装置包括动接触点装置和静接触点装置,所述静接触点装置包括固定在触点安装座上的静接触杆和固定在静接触杆上的第一接触块,所述动接触点装置包括固定在触点安装座上的固定杆、与固定杆一端连接在固定杆上方可上下摆动的动接触杆、固定在动接触杆上表面的第二接触块,所述动接触杆连接推动装置并随着推动装置的上下移动而上下移动,所述推动装置安装在推动安装座,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推动杆和压缩弹簧,所述推动杆包括下推动接杆和上推动杆,所述下推动杆与上推动杆固定连接,下推动杆连接磁钢组合并且随着磁钢组合的左右摆动而上下移动,上推动杆包括支撑杆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长度小于支撑杆,限位杆为“7”字型结构限制动接触杆的移动,所述连接杆上套设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顶端连接动接触杆下底面,所述盖子安装在基座上。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动接触杆下表面设置凸台,压缩弹簧固定在凸台上使得压缩弹簧不被脱落。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磁路装置还包括固定压板,所述固定压板安装在磁钢安装座上。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基座与盖子之间卡扣连接。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中压缩弹簧顶端固定在凸台上使得压缩弹簧不被脱落,始终保持在推动杆的运动过程中,与动触动杆紧密接触,磁钢组提供的保持力通过推动杆施加到压缩弹簧上而作用在触点装置,使第一接触块与第二接触块可靠的接触。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新型用去掉部分盖子俯视图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左视图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去掉盖子立体图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立体图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A放大图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动接触装置立体图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如图1-6所示,本技术一种高稳定性磁保持继电器,包括:接触装置40、磁路装置、推动装置、线圈安装座、磁钢安装座、推动安装座、触点安装座、基座70和盖子80,所述基座70表面上半部固定连接触点安装座,下半部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推动安装座、磁钢安装座、线圈安装座,所述磁路装置包括线圈组合10、磁钢组合20,所述线圈组合10安装在线圈安装座内,线圈组合10外接调节开关,所述磁钢组合20安装在磁钢安装座内,所述接触装置40安装在触点安装座内,所述接触装置40包括动接触点装置42和静接触点装置41,所述静接触点装置41包括固定在触点安装座上的静接触杆411和固定在静接触杆411上的第一接触块412,所述动接触点装置42包括固定在触点安装座上的固定杆421、与固定杆421一端连接在固定杆421上方可上下摆动的动接触杆423、固定在动接触杆423上表面的第二接触块422,所述动接触杆423连接推动装置并随着推动装置的上下移动而上下移动,所述推动装置安装在推动安装座,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推动杆30和压缩弹簧50,所述推动杆30包括下推动杆31和上推动杆,所述下推动杆31与上推动杆固定连接,下推动杆31连接磁钢组合20并且随着磁钢组合20的左右摆动而上下移动,上推动杆包括支撑杆322和连接杆321,所述连接杆321的长度小于支撑杆322,限位杆为“7”字型结构限制呢动接触杆423的移动,所述连接杆321上套设压缩弹簧50,所述压缩弹簧50顶端连接动接触杆423下底面,所述盖子80安装在基座70上。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动接触杆423下表面设置凸台4231,所述凸台4231上固定压缩弹簧50使得压缩弹簧50不被脱落。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磁路装置还包括固定压板21,所述固定压板21安装在磁钢安装座上。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基座70与盖子80之间卡扣连接。具体地,压缩弹簧50顶端固定在凸台4231上使得压缩弹簧50不被脱落,始终保持在推动杆30的运动过程中,与动触动杆紧密接触,磁钢组提供的保持力通过推动杆30施加到压缩弹簧50上而作用在触点装置,使第一接触块412与第二接触块422可靠的接触。详细地,本技术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第一接触块412与第二接触块422断开接触释放、重新接触释放状态平时由磁钢组合20内的永久磁铁所产生的磁力所保持。当继电器的触点需要释放或闭合状态时,只需要用正反直流脉冲电压激励线圈组合10,继电器在瞬间就完成了开与合的状态转换。通常第一接触块412与第二接触块422处于保持状态时,线圈不需要继续通电,仅靠永久磁铁的磁力就能维持继电器的状态不变。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稳定性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装置(40)、磁路装置、推动装置、线圈安装座、磁钢安装座、推动安装座、触点安装座、基座(70)和盖子(80),所述基座(70)表面上半部固定连接触点安装座,下半部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推动安装座、磁钢安装座、线圈安装座,所述磁路装置包括线圈组合(10)、磁钢组合(20),所述线圈组合(10)安装在线圈安装座内,线圈组合(10)外接调节开关,所述磁钢组合(20)安装在磁钢安装座内,所述接触装置(40)安装在触点安装座内,所述接触装置(40)包括动接触点装置(42)和静接触点装置(41),所述静接触点装置(41)包括固定在触点安装座上的静接触杆(411)和固定在静接触杆(411)上的第一接触块(412),所述动接触点装置(42)包括固定在触点安装座上的固定杆(421)、与固定杆(421)一端连接在固定杆(421)上方可上下摆动的动接触杆(423)、固定在动接触杆(423)上表面的第二接触块(422),所述动接触杆(423)连接推动装置并随着推动装置的上下移动而上下移动,所述推动装置安装在推动安装座,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推动杆和压缩弹簧(50),所述推动杆(30)包括下推动杆(31)和上推动杆,所述下推动杆(31)与上推动杆固定连接,下推动杆(31)连接磁钢组合(20)并且随着磁钢组合(20)的左右摆动而上下移动,上推动杆包括支撑杆(322)和连接杆(321),所述连接杆(321)的长度小于支撑杆(322),限位杆为“7”字型结构限制动接触杆(423)的移动,所述连接杆(321)上套设压缩弹簧(50),所述压缩弹簧(50)顶端连接动接触杆(423)下底面,所述盖子(80)安装在基座(7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装置(40)、磁路装置、推动装置、线圈安装座、磁钢安装座、推动安装座、触点安装座、基座(70)和盖子(80),所述基座(70)表面上半部固定连接触点安装座,下半部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推动安装座、磁钢安装座、线圈安装座,所述磁路装置包括线圈组合(10)、磁钢组合(20),所述线圈组合(10)安装在线圈安装座内,线圈组合(10)外接调节开关,所述磁钢组合(20)安装在磁钢安装座内,所述接触装置(40)安装在触点安装座内,所述接触装置(40)包括动接触点装置(42)和静接触点装置(41),所述静接触点装置(41)包括固定在触点安装座上的静接触杆(411)和固定在静接触杆(411)上的第一接触块(412),所述动接触点装置(42)包括固定在触点安装座上的固定杆(421)、与固定杆(421)一端连接在固定杆(421)上方可上下摆动的动接触杆(423)、固定在动接触杆(423)上表面的第二接触块(422),所述动接触杆(423)连接推动装置并随着推动装置的上下移动而上下移动,所述推动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子平李久安单东飞杨杰鸿张乃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安迅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