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712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扭转杆,其通过在外筒部上设置凸部而对橡胶弹性体的弹性进行调谐,并且与在内轴构件上设置凸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重量,降低成本。扭转杆(1)具有第一外筒部(10)、第二外筒部(11)以及连结该第一外筒部与该第二外筒部的连结部(20),在该第一外筒部的筒内配置第一内轴构件(30),该第一内轴构件与该第一外筒部由第一橡胶弹性体(40)弹性连结,第一外筒部、第二外筒部以及连结部均由树脂制成,第一外筒部的内表面被与第一橡胶弹性体一体成形的覆盖橡胶(80)覆盖,在第一外筒部中的与第一橡胶弹性体连结的连结面上形成朝向第一内轴构件侧突出的凸部(50、51),凸部埋设于第一橡胶弹性体。

Torsion b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转杆
本技术涉及一种扭转杆,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设置在发动机和车身之间的扭转杆,其用于将汽车的发动机向车身进行防振支承。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将汽车的发动机向车身进行防振支承的防振装置,已知有扭转杆。通常使用的扭转杆具有第一外筒部、第二外筒部以及连结第一外筒部与第二外筒部的连结部,其中,在第一外筒部与第二外筒部的筒内分别配置有第一内轴构件、第二内轴构件,并且分别利用橡胶弹性体将第一内轴构件与第一外筒部、以及第二内轴构件与第二外筒部弹性连结起来。通过将这样的扭转杆安装在发动机与车身之间,能够减缓发动机与车身之间的振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CN100381298C专利文献2:CN105518336B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在以往的朝向铝制托架(BRKT)压入由橡胶弹性体连结外筒部与内轴构件而成的产品(呈大球状)中,作为橡胶形状以外的设计要素,通过在内轴构件上的与橡胶弹性体对置的部位设置隆起部,从而进行橡胶弹性体的弹性特性的调谐。然而,在向由金属(例如铝)制造的内轴构件上形成隆起部的情况下,将会导致内轴构件的重量增加、成本上升等问题。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转杆(1),其具有第一外筒部(10)、第二外筒部(11)以及连结该第一外筒部(10)与该第二外筒部(11)的连结部(20),在该第一外筒部(10)的筒内配置第一内轴构件(30),该第一内轴构件(30)与该第一外筒部(10)由第一橡胶弹性体(40)弹性连结,所述扭转杆(1)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筒部(10)、所述第二外筒部(11)以及所述连结部(20)均由树脂制成,所述第一外筒部(10)的内表面被与所述第一橡胶弹性体(40)一体成形的覆盖橡胶(80)覆盖,在所述第一外筒部(10)中的与所述第一橡胶弹性体(40)连结的连结面上形成朝向所述第一内轴构件(30)侧突出的凸部(50、51),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转杆(1),其具有第一外筒部(10)、第二外筒部(11)以及连结该第一外筒部(10)与该第二外筒部(11)的连结部(20),在该第一外筒部(10)的筒内配置第一内轴构件(30),该第一内轴构件(30)与该第一外筒部(10)由第一橡胶弹性体(40)弹性连结,所述扭转杆(1)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筒部(10)、所述第二外筒部(11)以及所述连结部(20)均由树脂制成,所述第一外筒部(10)的内表面被与所述第一橡胶弹性体(40)一体成形的覆盖橡胶(80)覆盖,在所述第一外筒部(10)中的与所述第一橡胶弹性体(40)连结的连结面上形成朝向所述第一内轴构件(30)侧突出的凸部(50、51),所述凸部(50、51)埋设于所述第一橡胶弹性体(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50)的顶面为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51)具有三维曲面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扭转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轴构件(30)中的与所述第一橡胶弹性体(40)连结的连结面为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扭转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诚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