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体的油杯冷却一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770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体的油杯冷却一体装置,包括轴承体、油杯连接管、盖板、第一冷却管、散热片、第二冷却管和油杯;第一冷却管为U型;第一冷却管焊在盖板的一侧;散热片缠绕在第一冷却管上;第一冷却管伸入轴承体的油腔内;在盖板的另一侧安装有两根第二冷却管;两根第二冷却管与第一冷却管连通;盖板上开设螺纹通孔;油杯连接管的第一端插入螺纹通孔内;油杯连接管的第二端旋入油杯内;油杯固定在盖板之上,油杯与轴承体的油腔连通;第二冷却管和油杯均位于轴承体的外部;盖板通过螺栓固定在轴承体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可高效降低油腔内的润滑油温度;将油杯和冷却系统设计成一体的装置,结构简单,节约了轴承体的空间,使泵的整体结构更加简洁、美观。

Oil Cup Cooling Unit for Bearing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体的油杯冷却一体装置
本技术涉及冷却及补油装置领域,特别涉及轴承体的油杯冷却一体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部分泵运转时工作载荷大、工作转速高。轴承在工作中必须对其进行可靠地润滑,而在工作载荷大、工作转速高的情况下一般选择润滑油来润滑。为保证轴承的正常润滑,通常要求轴承浸在润滑油中,油面高度不超过位于最下方的滚动体的中心。由于泵长时间的运转,一方面润滑油会有一定量的减少,另一方面各零件间的相互摩擦会使润滑油的温度升高,从而导致润滑油粘度降低,润滑效果变差,这都会使轴承无法得到很好的润滑,最终引起轴承温度升高以至烧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体的油杯冷却一体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轴承体的油杯冷却一体装置,包括轴承体、油杯和油杯连接管,还包括盖板、第一冷却管、散热片和第二冷却管;第一冷却管为U型;第一冷却管焊在盖板的一侧;散热片缠绕在第一冷却管上;第一冷却管伸入轴承体内;在盖板上开设两个安装孔;两个安装孔的位置与第一冷却管的两个管口的位置分别对应;第二冷却管固定在盖板的另一侧;第二冷却管有两根,两根第二冷却管分别插入两个安装孔;盖板上还开设螺纹通孔;油杯连接管的第一端插入所述螺纹通孔内;油杯连接管的第二端旋入油杯内;油杯固定在盖板之上,油杯与轴承体连通;第二冷却管和油杯均位于轴承体的外部;盖板通过螺栓固定在轴承体的一侧。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安装孔为卡套接头螺纹孔;卡套接头插入所述安装孔内;卡套接头包括螺母和卡套;第二冷却管插入卡套内,旋紧螺母,将第二冷却管固定在盖板的另一侧。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轴承体的油杯冷却一体装置还包括轴承体内安装的前轴承和后轴承;前轴承和后轴承之间为油腔;所述第一冷却管伸入油腔内;所述油杯与油腔连通;轴承体的顶部开设加油口;轴承体的另一侧设置油位指示窗口。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油杯为透明玻璃材质的恒位自动补油油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油杯采用可视恒位自动补油油杯部分可以保证轴承运行所需的润滑油油量。冷却系统由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组成。泵运行时,在一根第二冷却管的管口处接入冷却水,两根第二冷却管可任选其中一个为进水口,另一个则为出水口。冷却水经进水口流向U型的第一冷却管时,第一冷却管的外部与轴承体的油腔内的润滑油直接接触,第一冷却管内的冷却水与润滑油发生热交换,从而达到降低油腔内润滑油温度的目的。冷却系统可降低轴承体油腔内润滑油温度,实际应用情况反映该冷却系统可降低温度5℃~6℃。能很好的保护轴承,使泵安全、稳定地工作。同时将油杯和冷却系统设计成一体的装置,结构简单,节约了轴承体的空间,使泵的整体结构更加简洁、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中:1、盖板;2、第一冷却管;3、散热片;4、安装孔;5、第二冷却管;6、油杯;7、油腔;8、加油口;9、油位指示窗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轴承体的油杯冷却一体装置包括轴承体、油杯6和油杯连接管。轴承体内安装有前轴承和后轴承。前轴承和后轴承之间为油腔7。轴承体的顶部开设加油口8。油杯冷却一体装置安装在轴承体的一侧。轴承体的另一侧设置油位指示窗口9。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结合图2、图3,轴承体的油杯冷却一体装置,还包括盖板1、第一冷却管2、散热片3和第二冷却管5。第一冷却管2为U型。第一冷却管2焊在盖板1的一侧。第一冷却管2伸入油腔7内。散热片3缠绕在第一冷却管2上。第一冷却管2伸入轴承体内。在盖板1上开设两个安装孔4。两个安装孔4的位置与第一冷却管2的两个管口的位置分别对应。安装孔4为卡套接头螺纹孔。卡套接头插入安装孔4内。卡套接头包括螺母和卡套。第二冷却管5插入卡套内,旋紧螺母,将第二冷却管5固定在盖板1的另一侧。盖板1上还开设螺纹通孔。油杯连接管的第一端插入螺纹通孔内。油杯连接管的第二端旋入油杯6内。油杯6为透明玻璃材质的恒位自动补油油杯。油杯6固定在盖板1之上,油杯6与油腔7连通。第二冷却管5和油杯6均位于轴承体的外部。盖板1通过螺栓固定在轴承体的一侧。泵运行前,通过加油口8向油腔7内加入润滑油。润滑油适量,一般加至油位指示窗口9的中心线处。加油完成后,将油杯6取出并注满润滑油,用手指堵住油杯6的杯口,快速倒扣回油杯6的位置。在泵运行过程中,当油腔7内润滑油减少时,油杯6会自动补油至油腔7中。当观察到油杯6内的润滑油的油量下降到油杯6的三分之一时,需要及时向油杯6内补充注入润滑油。泵运行时,油腔7内的润滑油温度升高。温度升高,润滑油的粘度相应降低,密封性降低,会加快轴承的磨损,因此需要对润滑油进行降温。在第二冷却管5的管口处接入冷却水。两根第二冷却管5任选其中一根的管口为进水口,另一根的管口则为出水口。冷却水经进水口流向U型的第一冷却管2时,由于第一冷却管2的外部与油腔7内的润滑油直接接触,第一冷却管2内的冷却水与润滑油发生热交换,从而达到降低油腔7内润滑油温度的目的。散热片3缠绕在第一冷却管2上增加了与润滑油的接触面积,加强了降温效果。本技术实际应用情况反映该冷却系统可降低温度5℃~6℃。润滑油的种类的选择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选择和调整。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体的油杯冷却一体装置,包括轴承体、油杯(6)和油杯连接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1)、第一冷却管(2)、散热片(3)和第二冷却管(5);第一冷却管(2)为U型;第一冷却管(2)焊在盖板(1)的一侧;散热片(3)缠绕在第一冷却管(2)上;第一冷却管(2)伸入轴承体内;在盖板(1)上开设两个安装孔(4);两个安装孔(4)的位置与第一冷却管(2)的两个管口的位置分别对应;第二冷却管(5)固定在盖板(1)的另一侧;第二冷却管(5)有两根,两根第二冷却管(5)分别插入两个安装孔(4);盖板(1)上还开设螺纹通孔;油杯连接管的第一端插入所述螺纹通孔内;油杯连接管的第二端旋入油杯(6)内;油杯(6)固定在盖板(1)之上,油杯(6)与轴承体连通;第二冷却管(5)和油杯(6)均位于轴承体的外部;盖板(1)通过螺栓固定在轴承体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体的油杯冷却一体装置,包括轴承体、油杯(6)和油杯连接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1)、第一冷却管(2)、散热片(3)和第二冷却管(5);第一冷却管(2)为U型;第一冷却管(2)焊在盖板(1)的一侧;散热片(3)缠绕在第一冷却管(2)上;第一冷却管(2)伸入轴承体内;在盖板(1)上开设两个安装孔(4);两个安装孔(4)的位置与第一冷却管(2)的两个管口的位置分别对应;第二冷却管(5)固定在盖板(1)的另一侧;第二冷却管(5)有两根,两根第二冷却管(5)分别插入两个安装孔(4);盖板(1)上还开设螺纹通孔;油杯连接管的第一端插入所述螺纹通孔内;油杯连接管的第二端旋入油杯(6)内;油杯(6)固定在盖板(1)之上,油杯(6)与轴承体连通;第二冷却管(5)和油杯(6)均位于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亮杨超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艾比德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