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换向装置
本技术属于涉及石油开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换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油井开采过程中,由于压裂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个别区块压裂完成后地层压力高,而解决这个问题应用的技术主要是两种,一种是采用大密度压井液压井,另一种是采用带压作业设备,这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弊端,压井液会对地层造成污染,影响产能,采用带压设备增加了施工周期,危险系数大,并且增加了作业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安全稳定的、可以实现井口无压作业的井下换向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在一个总体方面,提供一种井下换向装置,包括上接头、液压缸套、中心管、背紧帽、换向销钉、换向套、钢球、弹簧、下接头,其中上接头、液压缸套和下接头从上至下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容纳管道,上接头的下部螺接在液压缸套的上部内侧,液压缸套的下部螺接在下接头的上部内侧;中心管设置在容纳管道内,中心管的上部套设在上接头的下部内侧,中心管的下部套设在液压缸套的下部内侧;换向套插设在中心管和液压缸套之间,背紧帽螺接在换向套的上部内侧,中心管外部设置有相互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1)、液压缸套(5)、中心管(6)、背紧帽(7)、换向销钉(9)、换向套(10)、钢球(14)、弹簧(16)、下接头(17),其中所述上接头(1)、所述液压缸套(5)和所述下接头(17)从上至下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容纳管道,所述上接头(1)的下部螺接在所述液压缸套(5)的上部内侧,所述液压缸套(5)的下部螺接在所述下接头(17)的上部内侧;所述中心管(6)设置在所述容纳管道内,所述中心管(6)的上部套设在所述上接头(1)的下部内侧,所述中心管(6)的下部套设在所述液压缸套(5)的下部内侧;所述换向套(10)插设在所述中心管(6)和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1)、液压缸套(5)、中心管(6)、背紧帽(7)、换向销钉(9)、换向套(10)、钢球(14)、弹簧(16)、下接头(17),其中所述上接头(1)、所述液压缸套(5)和所述下接头(17)从上至下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容纳管道,所述上接头(1)的下部螺接在所述液压缸套(5)的上部内侧,所述液压缸套(5)的下部螺接在所述下接头(17)的上部内侧;所述中心管(6)设置在所述容纳管道内,所述中心管(6)的上部套设在所述上接头(1)的下部内侧,所述中心管(6)的下部套设在所述液压缸套(5)的下部内侧;所述换向套(10)插设在所述中心管(6)和所述液压缸套(5)之间,所述背紧帽(7)螺接在所述换向套(10)的上部内侧,所述中心管(6)外部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换向轨道(111)和第二换向轨道(222),所述第一换向轨道(111)的下端面位于所述第二换向轨道(222)的下端面上方,所述换向销钉(9)一端嵌入换向轨道内并可在所述第一换向轨道(111)和所述第二换向轨道(222)内滑动,所述换向销钉(9)的另一端的上表面与所述背紧帽(7)相抵接,所述换向销钉(9)的另一端的下表面与所述换向套(10)相抵接;所述弹簧(16)设置在所述下接头(17)内部,所述钢球(14)设置在所述弹簧(16)的上方,所述钢球(14)与所述液压缸套(5)下端相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1)包括第一环面,所述第一环面和所述中心管(6)的上端面间隔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头(17)包括第二环面所述弹簧(16)的下端与所述下接头(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颖智,强晓光,吴双亮,
申请(专利权)人:海塔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