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风门调节装置及其引射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6698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灶风门调节装置,括调风板、调节件、弹性复位件以及弹性拉伸元件;调节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另一端设置有弹性拉伸元件,而调风板上设置有能与该第一配合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弹性复位件能使调风板具有保持向一次空气进气口移动的趋势;调风板能在上述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的配合下,沿调节件相对于一次空气进气口移动,从而改变进气间隙的大小,并且当调风板与引射管相抵而关闭一次空气进气口时,通过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而使调节件能与调风板同步移动并施力于上述弹性拉伸元件;还涉及应用有该装置的引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避免调风板卡死,并且在弹性拉伸元件的作用下轻松地将调风板回旋。

An Air Valve Regulating Device for Gas Cooker and Its Eje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灶风门调节装置及其引射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灶风门调节装置及其引射结构。
技术介绍
为保证燃烧器的正常工作,需调节一次空气量,目前最普遍的方式是在一次空气吸入口外面安装调风板,通过转动调风板来改变一次空气吸入口的有效流通截面,从而调节一次空气的吸入量。如专利号为ZL00240431.1(授权公告号为CN2456054Y)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燃气炉的空气调节装置》;如专利号为ZL201020128396.5(授权公告号为CN201628267U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燃气灶风门调节装置》等均公开了现有的调风板装置结构。一般的螺纹移动式调风板,当调风板抵到引射管时,若还继续将调风板往引射管方向旋,往往会造成调风板卡死,不便调节,使用者要想把调风板再次旋开也比较困难,造成不好的使用体验。此外,调风板卡死会造成燃烧器补充的一次空气不足,导致燃烧火焰长、黄火等不良燃烧工况的出现,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危害使用者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调风板卡死的燃气灶风门调节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方便调节的燃气灶风门调节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调风板卡死且进风量调节方便的引射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气灶风门调节装置,用于设置在引射管的一次空气进气口处,包括调风板,该调风板在使用状态下与上述一次空气进气口之间留有供空气进入的进气间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件、弹性复位件以及弹性拉伸元件;上述调节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另一端设置有上述弹性拉伸元件,而上述调风板上设置有能与该第一配合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上述弹性复位件能在使用状态下使上述调风板具有保持向上述一次空气进气口移动的趋势;使用状态下,上述调风板能在上述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的配合下,沿调节件相对于一次空气进气口移动,从而改变上述进气间隙的大小,并且当调风板与引射管相抵而关闭一次空气进气口时,通过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而使调节件能与调风板同步移动并施力于上述弹性拉伸元件。作为优选,还包括导向支撑件,上述调节件活动设置在该导向支撑件上,并且,当上述调风板与引射管相抵而关闭一次空气进气口时,该调节件能沿该导向支撑件与调风板同步移动。不仅能将调节件稳固设置,而且能使其稳定地相对于一次空气进气口移动,从而实现风门调节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中的调节件和导向支撑件可有多种实现方式,优选地:所述导向支撑件和调节件均为筒体,该调节件套设在导向支撑件的外周,所述调风板具有中心连接孔,其通过该中心连接孔套设在上述调节件的一端上;上述第一配合部为设置在调节件外周面上的外螺纹,上述第二配合部为设置在中心连接孔的孔周壁上的内螺纹,该内螺纹能与上述外螺纹啮合。这样当调风板与调节件均为活动状态时(即调风板未与引射管相抵时),调风板能顺利地通过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的配合而沿调节件向一次空气进气口移动,当调风板与引射管相抵时,调风板与调节件通过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螺纹连接,从而实现两者的同步移动。作为优选,所述调风板的一侧孔缘沿调节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而形成连接套,上述第二配合部延伸至该连接套的内环面上。从而能使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的配合更加稳固。作为优选,所述调节件的另一端的端沿沿周向径向向外延伸而形成限位凸缘;上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该弹簧套设在调节件上,且其一端与调风板相抵,另一端与上述限位凸缘相抵。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安装环套,该安装环套限位套设在上述限位凸缘上而使上述调节件至少被径向限位,上述弹性拉伸元件为拉簧,且该拉簧的一端固定在该安装环套上。作为优选,所述安装环套包括竖向环壁,该竖向环壁的一端的周缘径向向内延伸而形成限位环,该限位环支撑在限位凸缘的上环面上,而该竖向环壁的内壁面上间隔均设有限位凸块,各限位凸块均能与限位凸缘的外环面相抵。通过如上设计能使安装环套稳固地套设在上述限位凸缘上。作为优选,所述调风板的外观为与上述一次空气进气口处相匹配的圆形板。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有上述的燃气灶风门调节装置的引射结构,包括引射管、喷嘴座以及安装在该喷嘴座上的喷嘴,上述喷嘴座固定在引射管上,而上述喷嘴与引射管的一次空气进气口相对,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风门调节装置设置在一次空气进气口的外侧;所述导向支撑件的一端固定在喷嘴座上,另一端安装有上述喷嘴;所述弹性拉伸元件的一端固定在上述喷嘴座上。作为优选,所述喷嘴座上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弹性拉伸元件的一端嵌装在该安装凹槽中并通过紧固件固定,从而能使弹性拉伸元件稳固地设置在喷嘴座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调风板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配合下沿调节件相对于引射管的一次空气进气口移动,从而调节该一空气进气口的开口的大小,继而调节引射管的一次空气补充量。当调风板与引射管相抵而关闭一次空气进气口时,继续移动调风板,则通过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而使调风板与调节件连接,继而使调节件能与调风板同步移动向一次空气进气口移动并施力于上述弹性拉伸元件,此时,随着调节件的移动,弹性拉伸元件产生的拉力越大,则使用者移动调风板时感受到的阻力越大,从而意识到调风板已调节至其能调节的终点,从而放弃继续移动调风板,有效避免调风板卡死,并且在弹性拉伸元件的作用下轻松地将调风板回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引射结构的示意图(一次空气进气口打开状态下);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引射结构的剖视图(一次空气进气口打开状态下);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引射结构的示意图(一次空气进气口关闭状态下);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引射结构的剖视图(一次空气进气口关闭状态下);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燃气灶风门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燃气灶风门调节装置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燃气灶风门调节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图8为图7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8所示,一种引射结构,用于燃气燃烧器中,其包括引射管1、喷嘴座4、喷嘴3以及燃气灶风门调节装置2。上述引射管1的一端为一次空气进气口11,该端的两侧管壁上分别延伸有安装臂12,上述喷嘴座4的外形呈U型,其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安装臂12固定。上述喷嘴3安装在该喷嘴座4的横梁的中部,并与引射管1的一次空气进气口11相对。上述燃气灶风门调节装置2设置在一次空气进气口11的外侧,并与该一次空气进气口11相对。该燃气灶风门调节装置2包括调风板23、调节件22、弹性复位件24、弹性拉伸元件26以及导向支撑件21,该调风板23与上述一次空气进气口11之间留有供空气进入的进气间隙10,通过调节该进气间隙10的大小进而能调节进风量的大小。上述调节件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配合部221,另一端设置有上述弹性拉伸元件26,而上述调风板23上设置有能与该第一配合部221配合的第二配合部231,上述弹性复位件24能在使用状态下使上述调风板23具有保持向上述一次空气进气口11移动的趋势,上述调节件22活动设置在该导向支撑件21上。使用状态下,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灶风门调节装置,用于设置在引射管(1)的一次空气进气口(11)处,包括调风板(23),该调风板(23)在使用状态下与上述一次空气进气口(11)之间留有供空气进入的进气间隙(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件(22)、弹性复位件(24)以及弹性拉伸元件(26);上述调节件(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配合部(221),另一端设置有上述弹性拉伸元件(26),而上述调风板(23)上设置有能与该第一配合部(221)配合的第二配合部(231),上述弹性复位件(24)能在使用状态下使上述调风板(23)具有保持向上述一次空气进气口(11)移动的趋势;使用状态下,上述调风板(23)能在上述第一配合部(221)与第二配合部(231)的配合下,沿调节件(22)相对于一次空气进气口(11)移动,从而改变上述进气间隙(10)的大小,并且当调风板(23)与引射管(1)相抵而关闭上述一次空气进气口(11)时,通过第一配合部(221)与第二配合部(231)而使调风板(23)与调节件(22)连接,继而使调节件(22)能与调风板(23)同步向一次空气进气口(11)移动并施力于上述弹性拉伸元件(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灶风门调节装置,用于设置在引射管(1)的一次空气进气口(11)处,包括调风板(23),该调风板(23)在使用状态下与上述一次空气进气口(11)之间留有供空气进入的进气间隙(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件(22)、弹性复位件(24)以及弹性拉伸元件(26);上述调节件(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配合部(221),另一端设置有上述弹性拉伸元件(26),而上述调风板(23)上设置有能与该第一配合部(221)配合的第二配合部(231),上述弹性复位件(24)能在使用状态下使上述调风板(23)具有保持向上述一次空气进气口(11)移动的趋势;使用状态下,上述调风板(23)能在上述第一配合部(221)与第二配合部(231)的配合下,沿调节件(22)相对于一次空气进气口(11)移动,从而改变上述进气间隙(10)的大小,并且当调风板(23)与引射管(1)相抵而关闭上述一次空气进气口(11)时,通过第一配合部(221)与第二配合部(231)而使调风板(23)与调节件(22)连接,继而使调节件(22)能与调风板(23)同步向一次空气进气口(11)移动并施力于上述弹性拉伸元件(2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风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支撑件(21),上述调节件(22)活动设置在该导向支撑件(21)上,并且,当上述调风板(23)与引射管(1)相抵时,该调节件(22)能沿该导向支撑件(21)与调风板(23)同步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风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支撑件(21)和调节件(22)均为筒体,该调节件(22)套设在导向支撑件(21)的外周,所述调风板(23)具有中心连接孔(232),其通过该中心连接孔(232)套设在上述调节件(22)的一端上;上述第一配合部(221)为设置在调节件(22)的外周面上的外螺纹,上述第二配合部(231)为设置在中心连接孔(232)的孔周壁上的内螺纹,该内螺纹能与上述外螺纹啮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风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连接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情刘晓刚茅忠群诸永定蔡国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