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6475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面料。该立体面料包括表层、里层和中间层,表层由第一经纱与第一纬纱交织而成,里层由第二经纱与第二纬纱交织而成,中间层由第三纬纱与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交织后形成,并且,第三纬纱相互交叉,形成的横向上交叉角度为20°~10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立体面料其生产工艺简便,具有手感丰满、厚薄均匀以及结构稳定等特点。

A Three-dimensional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面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面料,具体涉及一种手感丰满且结构稳定的中空保暖立体面料。可用于制作服装、被子、靠垫等。
技术介绍
传统的单层、双层面料由于质地较为轻薄,作为防寒用途时一般会在两块面料之间填充羽绒或丝绵等填充物来增加保温性,这样一来虽然保暖性得到了有效改善,但产品较为厚实,轻量化受到了限制,因此有人提出设计成中空立体结构,如中国专利文献CN1720360A中公开了一种立体织物,通过由特定单丝纤维的聚酯复丝形成的呈波纹状弯曲的中间织物层接结表里层,利用立体空腔储存空气,获得保温效果,但由于中间层是织物层,相对来说立体织物的蓬松感较弱,手感较为硬挺。为了改善蓬松度和手感,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268765A中公开了一种全棉立体织物,由棉纱经纬交织分别形成表面组织、里面组织,在表面组织和里面组织之间填充第三组纬纱(棉纱)以代替中间织物层,但由于第三组纬纱(棉纱)直接填入并没有被固结,因此极易被抽出,而且由于第三组纬纱(棉纱)呈平直的形态,使得立体织物的中间部位不能形成良好的空气层效果。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6835431A中公开了一种采用纬纱作垫纱织造的保温面料及其织造方法,面料由上层、下层以及芯纬组成,芯纬是以织造方式夹在上下两层之间的一排较粗且蓬松柔软的棉纱或毛纱,形成保温层,虽然所得面料保温效果优越,而且芯纱与上下层固结,但这样的面料的立体效果较弱,空气层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厚薄均匀、手感柔软、结构稳定等特点的中空保暖立体面料。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面料,包括表层、里层和中间层,表层由第一经纱与第一纬纱交织而成,里层由第二经纱与第二纬纱交织而成,中间层由第三纬纱与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交织后形成,并且,第三纬纱相互交叉,形成的横向上交叉角度为20°~100°。本专利技术的立体面料,通过第三组纬纱的织入,有效解决了机织物空气层保暖面料立体感弱、空气层效果差的问题,并且结构稳定、手感柔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面料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其中a、b均为第三纬纱,A为第三纬纱a和第一经纱的交织点,B为第三纬纱a和第二经纱的交织点,A′为第三纬纱b和第二经纱的交织点,B′为第三纬纱b和第一经纱的交织点,θ为第三纬纱横向上的交叉角。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立体面料,包括表层、里层和中间层,表层由第一经纱与第一纬纱交织而成,里层由第二经纱与第二纬纱交织而成,中间层由第三纬纱与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交织后形成,并且,第三纬纱相互交叉,形成的横向上交叉角度为20°~100°。第三纬纱相互交叉的方式增强了面料的结构稳定性。这里的第三纬纱相互交叉,可以是一组连续的多根平行的第三纬纱和另一组连续的多根平行的第三纬纱交叉,也可以是相邻的两根第三纬纱相互交叉。相邻的两根第三纬纱相互交叉时,面料的中间层纱线及中间的空气分布均匀一致,整体结构均匀,因此作为优选。第三纬纱相互交叉,可以是在经纱方向上所有的第三纬纱相互交叉的方式都相同,也可以是某个特定长度内第三纬纱相互交叉的方式相同,这里的特定长度没有限定,只要能满足形成立体结构就可以,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一般选择大于4mm。当所有的第三纬纱的相互交叉方式都相同时,面料的外观呈现连续的条子花纹;当只是某个特定长度内第三纬纱的相互交叉方式相同时,则面料的外观呈现间断的条子花纹图案,条子可以规律或不规律分布,长条子和短条子可以任意搭配。当然,也可以在保持立体结构基本不受影响的条件下选择性地增加一些连接点,设计成格子、小提花等花纹图案,以此满足外观变化的需求。第三纬纱之间的交叉角度小于20°时,支撑角度过小,体现不出立体效果;而交叉角度大于100°时,支撑角度大,立体效果明显,但结构的稳定性差。考虑到面料的立体效果和结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中交叉角度优选为30°~75°。在立体结构中支撑点对称分布时支撑效果最好,所以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中间层在表层上的交织点与在里层上的交织点互相对称分布。这样不仅能获得更好的立体效果,结构更加稳定,而且中间层纬纱在面料中分布均匀,使得面料中所含的空气也能均匀分布,从而获得优良的保暖性能。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从面料平整度考虑优选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的长度接近或相同。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或者第二纬纱和第三纬纱之间分别形成了近似三角形的结构,当第三纬纱和第一纬纱(或第二纬纱)之间的长度差小于5%时,近似三角形趋于扁平,面料的立体效果有减弱的趋势;而当第三纬纱和第一纬纱(或第二纬纱)之间的长度差大于50%时,近似三角形的高度增大,面料的立体效果增强,但结构的稳定性有变差的趋势。因此,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第三纬纱比第一纬纱(或第二纬纱)长8%~35%。第三纬纱和第一纬纱(或第二纬纱)之间的长度差可以通过三维织机上引入不同的纬纱长度来获得,也可以通过普通的二维织机上部分采用弹性纱或高收缩纱来获得。其中,优选在普通二维织机上,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采用弹性纱或高收缩纱,第三纬纱采用非弹性纱或非高收缩纱。这里所说的弹性纱是指弹性伸长率大于15%的纱线。可以是由各种聚酯化合物中的一种成分通过拉伸、变形和热定型工艺,如高弹DTY;或者两种以上成分通过并列纺丝或复合加工所制成的纤维或纱线,如PBT/PET、高粘度PET/低粘度PET等;也可以是聚氨酯纤维与其它任意成分的纱线通过加捻或交络等方式组合成的纱线,如氨纶包覆纱等。非弹性纱是指相对于弹性纱而言弹性伸长率为15%以下的纱线。这里所说的高收缩纱是指沸水收缩率大于20%的纱线。可以是通过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改性所得到的各种低结晶度聚合物。非高收缩纱是指沸水收缩率为20%以下的纱线。本专利技术中,对纱线的原材料没有特别限定,根据面料的用途进行合理选择。可以是棉、毛等天然纤维,涤纶、锦纶等合成纤维,粘胶等纤维素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纱线形态可以是长丝或短纤维。为进一步增加面料的保暖性,优选部分使用如远红外涤纶、中空涤纶、生态棉、石墨烯等特殊纱线。为了提高面料的抗压性,第三纬纱优选芳纶、碳纤维等高强度的纤维。与多根长丝相比,单根长丝拥有更强的刚性、回复性和良好的抗弯性,因此本专利技术所用第三纬纱中部分或全部使用单根长丝后,可以使得中间层交叉结构的支撑性得到进一步增强,面料表面受压后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回弹,立体结构更加稳定。作为第三纬纱,也可以采用含有单根长丝的复合丝,即单根长丝作为芯纱和其它低弹长丝进行加捻、网络、包芯或包缠等加工后形成的复合丝。本专利技术中,考虑到支撑作用和可生产性,优选单根长丝的纤度为20~100旦尼尔(以下简称D)。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经纱、第一纬纱、第二经纱以及第二纬纱的纤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根据用途进行任意选择。考虑到生产性,优选纤度接近或一致,考虑面料的实际用途优选30~300D。第三纬纱要同时和第一经纱及第二经纱交织,因此和经纱的纤度差异不宜过大,而同时作为起填充作用的第三纬纱,又不宜太细,因此优选第三纬纱的纤度是第一纬纱(或第二纬纱)纤度的1~6倍。表里层面料的密度可以根据纱线纤度、面料特征及用途等任意调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考虑生产性优选接近或一致的经纬密度。考虑到中间层纬纱密度过低的话,有可能会由于填充纱数量不够而导致立体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面料,包括表层、里层和中间层,其特征是:所述表层由第一经纱与第一纬纱交织而成,所述里层由第二经纱与第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中间层由第三纬纱与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交织后形成,并且,第三纬纱相互交叉,形成的横向上交叉角度为20°~1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面料,包括表层、里层和中间层,其特征是:所述表层由第一经纱与第一纬纱交织而成,所述里层由第二经纱与第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中间层由第三纬纱与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交织后形成,并且,第三纬纱相互交叉,形成的横向上交叉角度为20°~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立体面料,其特征是:所述中间层在表层上的交织点与在里层上的交织点互相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立体面料,其特征是:所述第三纬纱比所述第一纬纱或第二纬纱长5%~50%。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立体面料,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燕蔡东照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