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淑贞专利>正文

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6040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过滤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延伸至第一壳体的顶部并连通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固定环、第一固定板、第一环形密封块、第二固定板、第二环形密封块、过滤棉、凹槽、卡槽和弹性件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呼吸过滤器往往都是一次性的,不能够对内部的过滤棉进行更换,达不到反复使用效果的问题,该呼吸科用呼吸过滤器,具备可反复使用的优点,降低了治疗成本,方便了使用者使用,提高了呼吸过滤器的实用性。

A Respiratory Filter for Respiratory Depar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过滤器
本技术涉及呼吸科
,具体为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过滤器。
技术介绍
呼吸内科为现代西医中一个科室,常见病症有肺炎杆菌肺炎、急性肺脓肿、肺炎球菌肺炎、哮喘、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肺曲菌病、肺念珠菌病、肺泡蛋白质沉积症、疱疹性咽峡炎、病毒性肺炎、矽肺、肺放线菌病、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哮喘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脱屑性间质性肺炎、免疫缺陷者肺炎、特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呼吸性细支气管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呼吸科病人在治疗的时候,需要使用到呼吸过滤器,但是现有的呼吸过滤器往往都是一次性的,不能够对内部的过滤棉进行更换,达不到反复使用的效果,增大了治疗成本,不方便使用者使用,降低了呼吸过滤器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过滤器,具备可反复使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呼吸过滤器往往都是一次性的,不能够对内部的过滤棉进行更换,达不到反复使用效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过滤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延伸至第一壳体的顶部并连通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数量不少于四个,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密封块,所述第二壳体内腔的顶部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数量不少于四个,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密封块,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块的表面与第一环形密封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块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接触,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块的顶部与第二固定板接触,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块的内腔设置有过滤棉,所述第一壳体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侧且位于凹槽的底部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顶部与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壳体两侧的底部均镶嵌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的一端第一固定板的一端延伸至卡槽的内腔。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和底部均与第三壳体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左端贯穿至卡槽的内腔。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管的表面和第二导管的表面均套设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底部与第一壳体接触。优选的,所述卡槽与卡块相适配,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块与第二环形密封块相适配,所述第三壳体的左侧开设有与卡块配合使用的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固定环、第一固定板、第一环形密封块、第二固定板、第二环形密封块、过滤棉、凹槽、卡槽和弹性件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呼吸过滤器往往都是一次性的,不能够对内部的过滤棉进行更换,达不到反复使用效果的问题,该呼吸科用呼吸过滤器,具备可反复使用的优点,降低了治疗成本,方便了使用者使用,提高了呼吸过滤器的实用性。2、本技术通过限位板的设置,起到了对卡块限位的作用,避免了卡块出现从第三壳体内腔弹出的现象,增大了卡块的稳定性,保证了弹性件能够稳定运行,通过防滑套的设置,增大了使用者手部与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使用者能够更加容易的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离,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通过密封垫的设置,避免了该过滤器内腔气体出现泄漏的现象,起到了密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弹性件的主视剖面图。图中:1、第一壳体;2、第一导管;3、第二壳体;4、第二导管;5、固定环;6、第一固定板;7、第一开口;8、第一环形密封块;9、第二固定板;10、第二开口;11、第二环形密封块;12、过滤棉;13、凹槽;14、卡槽;15、弹性件;16、第三壳体;17、弹簧;18、限位板;19、卡块;20、防滑套;21、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过滤器,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导管2,第一壳体1的内腔设置有第二壳体3,第二壳体3的顶部延伸至第一壳体1的顶部并连通有第二导管4,第一壳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5,固定环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6,第一固定板6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7,第一开口7的数量不少于四个,第一固定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密封块8,第二壳体3内腔的顶部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9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开口10,第二开口10的数量不少于四个,第二固定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密封块11,第二环形密封块11的表面与第一环形密封块8活动连接,第二环形密封块11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6接触,第一环形密封块8的顶部与第二固定板9接触,第二环形密封块11的内腔设置有过滤棉12,第一壳体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3,第一壳体1的两侧且位于凹槽13的底部均开设有卡槽14,卡槽14的顶部与凹槽13连通,第二壳体3两侧的底部均镶嵌有弹性件15,弹性件15远离的一端第一固定板6的一端延伸至卡槽14的内腔。本技术中:弹性件15包括第三壳体16,第三壳体16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7,弹簧1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8,限位板18的顶部和底部均与第三壳体16活动连接,限位板1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块19,卡块19的左端贯穿至卡槽14的内腔,通过限位板18的设置,起到了对卡块19限位的作用,避免了卡块19出现从第三壳体16内腔弹出的现象,增大了卡块19的稳定性,保证了弹性件15能够稳定运行。本技术中:第一导管2的表面和第二导管4的表面均套设有防滑套20,防滑套20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通过防滑套20的设置,增大了使用者手部与第一导管2和第二导管4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使用者能够更加容易的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分离,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本技术中:第二壳体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垫21,密封垫21的底部与第一壳体1接触,通过密封垫21的设置,避免了该过滤器内腔气体出现泄漏的现象,起到了密封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的作用。本技术中:卡槽14与卡块19相适配,第一环形密封块8与第二环形密封块11相适配,第三壳体16的左侧开设有与卡块19配合使用的通孔。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拉动第一导管2和第二导管4,使得凹槽13挤压卡块19,卡块19向第三壳体16的内腔移动,并且卡块19向上移动,即可分离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然后对过滤棉12进行更换,接着将第二壳体3移进第一壳体1的内腔,使得卡块19顺着凹槽13移动并卡进卡槽14的内腔,即可固定连接第一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过滤器,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导管(2),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腔设置有第二壳体(3),所述第二壳体(3)的顶部延伸至第一壳体(1)的顶部并连通有第二导管(4),所述第一壳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5),所述固定环(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6),所述第一固定板(6)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7),所述第一开口(7)的数量不少于四个,所述第一固定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密封块(8),所述第二壳体(3)内腔的顶部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9),所述第二固定板(9)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开口(10),所述第二开口(10)的数量不少于四个,所述第二固定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密封块(11),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块(11)的表面与第一环形密封块(8)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块(11)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6)接触,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块(8)的顶部与第二固定板(9)接触,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块(11)的内腔设置有过滤棉(12),所述第一壳体(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3),所述第一壳体(1)的两侧且位于凹槽(13)的底部均开设有卡槽(14),所述卡槽(14)的顶部与凹槽(13)连通,所述第二壳体(3)两侧的底部均镶嵌有弹性件(15),所述弹性件(15)远离的一端第一固定板(6)的一端延伸至卡槽(14)的内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过滤器,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导管(2),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腔设置有第二壳体(3),所述第二壳体(3)的顶部延伸至第一壳体(1)的顶部并连通有第二导管(4),所述第一壳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5),所述固定环(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6),所述第一固定板(6)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7),所述第一开口(7)的数量不少于四个,所述第一固定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密封块(8),所述第二壳体(3)内腔的顶部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9),所述第二固定板(9)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开口(10),所述第二开口(10)的数量不少于四个,所述第二固定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密封块(11),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块(11)的表面与第一环形密封块(8)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块(11)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6)接触,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块(8)的顶部与第二固定板(9)接触,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块(11)的内腔设置有过滤棉(12),所述第一壳体(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3),所述第一壳体(1)的两侧且位于凹槽(13)的底部均开设有卡槽(14),所述卡槽(14)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淑贞陈细群
申请(专利权)人:蒋淑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