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鼓形按摩捶
本技术涉及保健按摩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传承广西壮族传统医疗手段的鼓形按摩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壮族作为祖国南疆一个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和最先培植棉花的民族之一,高山畜牧业也较为发达。与这种物质生产活动相应的是,壮医药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医药于先秦时期开始草创萌芽,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约略于唐宋之际,已大抵形成了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金针等10多种内涵的壮医多层次结构,并逐步具有理论的雏型。在汉族中医“九针”形成齐备之前,由于壮族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民体质和地方病、多发病的防治需要,壮族先民已经知道在砭石的基础上,敲击陶片,使之比砭石更锋利,有目的地进行针刺治疗,陶针在壮族地区的使用,至少在战国之前就相当流行。壮医摸结定穴、壮医经筋疗法等疗法是壮医独有的诊病术,广泛运用于临床筋病痛症。壮医中的经筋疗法对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有显著的疗效,经筋,是人体皮肤、肌肉、筋膜、韧带结缔组织等筋肉系统的总称,经筋与静脉并为系,经筋为经脉提供着床基地,经脉经筋提供血气,经筋疗法调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鼓形按摩捶,其特征在于:其按摩捶杆(3)上端部固定设置上按摩鼓捶(2),下端固定设置下按摩鼓捶(5),按摩捶杆(3)靠下部分为手持部(4),手持部(4)上设置防滑纹路,按摩捶杆(3)上端覆盖并固定棉布,将鼓形按摩捶(5)覆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鼓形按摩捶,其特征在于:其按摩捶杆(3)上端部固定设置上按摩鼓捶(2),下端固定设置下按摩鼓捶(5),按摩捶杆(3)靠下部分为手持部(4),手持部(4)上设置防滑纹路,按摩捶杆(3)上端覆盖并固定棉布,将鼓形按摩捶(5)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鼓形按摩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捶杆(3)上端端部设置球形按摩部(1),球形按摩处的圆周半径为18-2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鼓形按摩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按摩鼓捶(2)分为外层绕绳(21)和内层绕绳(22)结构,内层绕绳(22)周向绕按摩捶杆(3)布置,外层绕绳(21)径向绕按摩捶杆(3)布置,外层绕绳(21)将内层绕绳(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