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宝光专利>正文

鼓形按摩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5980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53
一种鼓形按摩捶,其按摩捶杆上端部固定设置上按摩鼓捶,下端固定设置下按摩鼓捶,按摩捶杆靠下部分为手持部,手持部上设置防滑纹路,按摩捶杆上端覆盖并固定棉布,将鼓形按摩捶覆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鼓形按摩捶根据传统壮医的经筋疗法理论为基础,分析经筋疗法的步骤和原理,制作出鼓形按摩捶,利用上鼓锤、下鼓锤和球形按摩部等特殊形状部位,可实现其疗法中滚压、点、按、推、揉、弹等操作,并具备适中的硬度和弹性,能配合外用药水、针刺治疗和拔罐治疗,对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经痛、顽固性面瘫、偏头痛、中风偏瘫、骨质增生有显著的疗效。

Drum mass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鼓形按摩捶
本技术涉及保健按摩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传承广西壮族传统医疗手段的鼓形按摩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壮族作为祖国南疆一个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和最先培植棉花的民族之一,高山畜牧业也较为发达。与这种物质生产活动相应的是,壮医药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医药于先秦时期开始草创萌芽,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约略于唐宋之际,已大抵形成了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金针等10多种内涵的壮医多层次结构,并逐步具有理论的雏型。在汉族中医“九针”形成齐备之前,由于壮族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民体质和地方病、多发病的防治需要,壮族先民已经知道在砭石的基础上,敲击陶片,使之比砭石更锋利,有目的地进行针刺治疗,陶针在壮族地区的使用,至少在战国之前就相当流行。壮医摸结定穴、壮医经筋疗法等疗法是壮医独有的诊病术,广泛运用于临床筋病痛症。壮医中的经筋疗法对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有显著的疗效,经筋,是人体皮肤、肌肉、筋膜、韧带结缔组织等筋肉系统的总称,经筋与静脉并为系,经筋为经脉提供着床基地,经脉经筋提供血气,经筋疗法调理人体疾病。患者俯卧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鼓形按摩捶,其特征在于:其按摩捶杆(3)上端部固定设置上按摩鼓捶(2),下端固定设置下按摩鼓捶(5),按摩捶杆(3)靠下部分为手持部(4),手持部(4)上设置防滑纹路,按摩捶杆(3)上端覆盖并固定棉布,将鼓形按摩捶(5)覆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鼓形按摩捶,其特征在于:其按摩捶杆(3)上端部固定设置上按摩鼓捶(2),下端固定设置下按摩鼓捶(5),按摩捶杆(3)靠下部分为手持部(4),手持部(4)上设置防滑纹路,按摩捶杆(3)上端覆盖并固定棉布,将鼓形按摩捶(5)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鼓形按摩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捶杆(3)上端端部设置球形按摩部(1),球形按摩处的圆周半径为18-2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鼓形按摩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按摩鼓捶(2)分为外层绕绳(21)和内层绕绳(22)结构,内层绕绳(22)周向绕按摩捶杆(3)布置,外层绕绳(21)径向绕按摩捶杆(3)布置,外层绕绳(21)将内层绕绳(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光
申请(专利权)人:李宝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