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益江专利>正文

一种移动便携的手足外科用伤口包扎处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5954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医疗技术领域的一种移动便携的手足外科用伤口包扎处置车,包括底板,底板的底部均匀设置有两组安装座,安装座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一号杆,一号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轴,螺纹轴的外壁分别螺纹连接有两组二号杆,两组二号杆分别设置在一号杆的两侧,两组二号杆的另一端侧壁分别螺纹连接有螺帽,两组二号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轮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手臂与伸缩杆之间的空隙,便于医生对患者手臂进行伤口包扎,通过弹簧的设置,便于软垫的上下移动,通过弹簧套的设置,防止‑弹簧偏斜,通过软垫的设置,患者可将脚放在软垫上,医生可以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包扎。

A portable wound dressing disposal vehicle for hand and foot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便携的手足外科用伤口包扎处置车
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一种移动便携的手足外科用伤口包扎处置车。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交通事业和建筑事业的飞速发展,各种高暴力损伤所导致的外伤越来越多,这类外伤往往会伴随着出现四肢局部的伤口,严重者可能损伤动脉血管,导致局部出血不止,最终,多数情况下引起患者在急救现场失血量过多,从而导致患者休克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这类患者就给院前急救120的救护医务人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在急救现场第一时间的处理伤口、止血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目前,医疗急救的过程中,对于开放伤口的处理,传统的观念上,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局部伤口给予大量纱布局部填塞和覆盖,然后外绑绷带加压包扎的方式,这类方式的弊端在于,局部加压的力度往往取决于现场急救人员,可能出现过紧或者过松的情况,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止血效果,造成患者即使处理过后还大量失血。同时,该类加压的纱布往往也阻挡了进一步观察伤口止血的效果,从而急救人员无法得到第一时间信息来调整包扎的力度和强度;第二种,在第一种方法局部加压包扎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可在四肢肢体近端用止血带的形式,阻断患者近端的血流,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此类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在于止血的同时,牺牲了整个肢体的血流,影响整个肢体的新陈代谢,即使后期血流恢复,往往造成肢体不同程度的损伤。医生需要对病人进行手足外科的包扎过程,而市面上并没有一种便于移动的,可帮助医生进行伤口包扎的装置,急需一种手足外科用伤口包扎处置车。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移动便携的手足外科用伤口包扎处置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便携的手足外科用伤口包扎处置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医生需要对病人进行手足外科的包扎过程,而市面上并没有一种便于移动的,可帮助医生进行伤口包扎的装置,急需一种手足外科用伤口包扎处置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便携的手足外科用伤口包扎处置车,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均匀设置有两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一号杆,所述一号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的外壁分别螺纹连接有两组二号杆,两组所述二号杆分别设置在一号杆的两侧,两组所述二号杆的另一端侧壁分别螺纹连接有螺帽,两组所述二号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轮轴,所述轮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车轮,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板轴套,所述底板轴套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底板轴,所述底板轴的两端外壁活动套设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的侧壁均固定设置有侧壁轴套,所述侧壁轴套的内腔活动设置有伸缩套筒,所述伸缩套筒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顶部设置有松紧带安装板,所述松紧带安装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松紧带。优选的,所述底板设置为折线型。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均匀安装有弹簧套,所述弹簧套的内腔活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软垫。优选的,所述弹簧套、弹簧和软垫均设置有两组。优选的,所述翻转板的侧壁固定安装有翻转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一号杆和螺纹轴与螺纹轴之间的螺纹连接,调节一号杆和二号杆的角度,便于调节装置的高度,便于医生调整装置高度,适配医生便于包扎的装置高度,增加装置的多样性,通过车轮的设置,便于装置的移动,增加了装置的便携性,通过螺帽的设置,固定一号杆和二号杆的角度,固定装置的高度,通过底板轴套、底板轴和翻转板的配合,便于翻转板的翻转,便于使用者将翻转板翻转竖立,伤员可以靠在翻转板上,通过翻转把手的设置,便于手动翻转翻转板,通过伸缩套筒和伸缩杆的配合,便于适配不同长度手臂的伤员,通过松紧带将伤员手固定住,通过侧壁轴套和伸缩套筒的活动配合,便于使用者转动伸缩套筒,将手臂张开,通过手臂与伸缩杆之间的空隙,便于医生对患者手臂进行伤口包扎,通过弹簧的设置,便于软垫的上下移动,通过弹簧套的设置,防止-弹簧偏斜,通过软垫的设置,患者可将脚放在软垫上,医生可以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包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仰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角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底板,2-安装座,3-一号杆,4-螺纹轴,5-二号杆,6-螺帽,7-轮轴,8-车轮,9-底板轴套,10-底板轴,11-翻转板,12-侧壁轴套,13-伸缩套筒,14-伸缩杆,15-连接轴,16-松紧带安装板,17-松紧带,18-弹簧套,19-弹簧,20-软垫,21-翻转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移动便携的手足外科用伤口包扎处置车,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部均匀设置有两组安装座2,安装座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一号杆3,一号杆3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轴4,螺纹轴4的外壁分别螺纹连接有两组二号杆5,两组二号杆5分别设置在一号杆3的两侧,两组二号杆5的另一端侧壁分别螺纹连接有螺帽6,两组二号杆5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轮轴7,轮轴7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车轮8,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板轴套9,底板轴套9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底板轴10,底板轴10的两端外壁活动套设有翻转板11,翻转板11的侧壁均固定设置有侧壁轴套12,侧壁轴套12的内腔活动设置有伸缩套筒13,伸缩套筒1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14,伸缩杆14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连接轴15,连接轴15的顶部设置有松紧带安装板16,松紧带安装板1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松紧带17。其中,底板1设置为折线型,底板1的顶部均匀安装有弹簧套18,弹簧套18的内腔活动设置有弹簧19,弹簧19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软垫20,弹簧套18、弹簧19和软垫20均设置有两组,翻转板11的侧壁固定安装有翻转把手21。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技术通过一号杆3和螺纹轴5与螺纹轴4之间的螺纹连接,调节一号杆3和二号杆5的角度,便于调节装置的高度,便于医生调整装置高度,适配医生便于包扎的装置高度,增加装置的多样性,通过车轮8的设置,便于装置的移动,增加了装置的便携性,通过螺帽6的设置,固定一号杆3和二号杆5的角度,固定装置的高度,通过底板轴套9、底板轴10和翻转板11的配合,便于翻转板11的翻转,便于使用者将翻转板11翻转竖立,伤员可以靠在翻转板11上,通过翻转把手21的设置,便于手动翻转翻转板11,通过伸缩套筒13和伸缩杆14的配合,便于适配不同长度手臂的伤员,通过松紧带17将伤员手固定住,通过侧壁轴套12和伸缩套筒13的活动配合,便于使用者转动伸缩套筒13,将手臂张开,通过手臂与伸缩杆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便携的手足外科用伤口包扎处置车,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均匀设置有两组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一号杆(3),所述一号杆(3)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轴(4),所述螺纹轴(4)的外壁分别螺纹连接有两组二号杆(5),两组所述二号杆(5)分别设置在一号杆(3)的两侧,两组所述二号杆(5)的另一端侧壁分别螺纹连接有螺帽(6),两组所述二号杆(5)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轮轴(7),所述轮轴(7)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车轮(8),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板轴套(9),所述底板轴套(9)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底板轴(10),所述底板轴(10)的两端外壁活动套设有翻转板(11),所述翻转板(11)的侧壁均固定设置有侧壁轴套(12),所述侧壁轴套(12)的内腔活动设置有伸缩套筒(13),所述伸缩套筒(1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14),所述伸缩杆(14)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连接轴(15),所述连接轴(15)的顶部设置有松紧带安装板(16),所述松紧带安装板(1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松紧带(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便携的手足外科用伤口包扎处置车,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均匀设置有两组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一号杆(3),所述一号杆(3)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轴(4),所述螺纹轴(4)的外壁分别螺纹连接有两组二号杆(5),两组所述二号杆(5)分别设置在一号杆(3)的两侧,两组所述二号杆(5)的另一端侧壁分别螺纹连接有螺帽(6),两组所述二号杆(5)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轮轴(7),所述轮轴(7)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车轮(8),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板轴套(9),所述底板轴套(9)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底板轴(10),所述底板轴(10)的两端外壁活动套设有翻转板(11),所述翻转板(11)的侧壁均固定设置有侧壁轴套(12),所述侧壁轴套(12)的内腔活动设置有伸缩套筒(13),所述伸缩套筒(13)的另一端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益江李子轩
申请(专利权)人:彭益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