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管促孕合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56927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含有来自藻类、苔藓、真菌或植物或其派生物,例如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管促孕合剂及其制备方法;由赤芍80g、白芍80g、牡丹皮50g、桃仁50g、香附50g、路路通50g、海螵蛸80g、王不留行50g、冬瓜皮50g、牛膝50g、灸甘草30g、桂枝30g、水蛭10g、茯苓50g、泽泻50g、水牛角80g、莱菔子50g、茜草80g和甜菊苷4g组成;加水浸渍,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加入甜菊苷和对羟基甲苯甲酸乙酯,搅匀,加热溶解,冷却,滤过,继续加水;搅拌,灌装。本发明专利技术主治理气和血,利水通络。用于输卵管积水,盆腔炎,不孕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管促孕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含有来自藻类、苔藓、真菌或植物或其派生物,例如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药物制剂
,尤其涉及一种通管促孕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约占女性不孕的1/3,输卵管积水在输卵管病变中又最为常见。对于轻度输卵管积水性不孕首选宫腹腔镜微创手术,但术后再粘连问题会严重影响女性的生育功能。输卵管积水性不孕宫腹腔镜术后如何防治再粘连、积水的复发、改善输卵管功能以及提高自然妊娠率等问题都十分棘手。本病相当于中医学“不孕”、“带下病”等范畴。大多数医家认为瘀血为输卵管积水的主要病理基础,但笔者认为瘀血阻络,瘀积日久,津液布散失司而致痰湿内生,瘀阻水停,湿瘀互结,胞络阻塞,无以摄精成孕,故本病多为湿瘀胶结所致。正如《灵枢·百病始生篇》云:“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研制通管促孕合剂,重在活血化瘀,祛湿通络。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1)传统汤剂需专业中医师开具药方,煎药耗时较长,不利于推广,病人依从性差。(2)目前市面上尚无相关针对输卵管积水的中成药制剂,部分患者在手术之后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管促孕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管促孕合剂由赤芍80g、白芍80g、牡丹皮50g、桃仁50g、香附50g、路路通50g、海螵蛸80g、王不留行50g、冬瓜皮50g、牛膝50g、灸甘草30g、桂枝30g、水蛭10g、茯苓50g、泽泻50g、水牛角80g、莱菔子50g、茜草80g和甜菊苷4g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管促孕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管促孕合剂由赤芍80g、白芍80g、牡丹皮50g、桃仁50g、香附50g、路路通50g、海螵蛸80g、王不留行50g、冬瓜皮50g、牛膝50g、灸甘草30g、桂枝30g、水蛭10g、茯苓50g、泽泻50g、水牛角80g、莱菔子50g、茜草80g和甜菊苷4g组成。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通管促孕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管促孕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赤芍80g、白芍80g、牡丹皮50g、桃仁50g、香附50g、路路通50g、海螵蛸80g、王不留行50g、冬瓜皮50g、牛膝50g、灸甘草30g、桂枝30g、水蛭10g、茯苓50g、泽泻50g、水牛角80g、莱菔子50g、茜草80g,加水浸渍30分钟,煎煮两次;步骤二,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加入甜菊苷和对羟基甲苯甲酸乙酯,搅匀,加热溶解,冷却,滤过,继续加水至1000ml,充分搅拌均匀,灌装,即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管促孕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煎煮两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管促孕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900ml。5.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丽贞纪世健王英黄长水李小英许智勤徐心宇秦伟林显玲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福建省南平市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