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稻田履带式圆草捆打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5470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稻田履带式圆草捆打捆机,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上侧设置有壳体,所述底盘的下侧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履带车轮和大型车轮,所述履带车轮包括两个并排平行设置的小型车轮和履带,所述履带套接在两个小型车轮上。主要针对水稻秸秆,专门进行打捆的圆捆式打捆机,对于田间的稻茬,本打捆机前端采用的是履带式前驱轮,防止小车轮卡住或者下陷造成行车不便,对于稻草秸秆长度和韧性的问题,采用先剪切后碾压,最后打捆的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稻田履带式圆草捆打捆机
本技术涉及打捆机的工艺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稻田履带式圆草捆打捆机。
技术介绍
打捆机分为液压打捆机和拖拉机拖挂式打捆机,从原来角度来讲又分为玉米秸秆打捆机、麦草打捆机、稻草打捆机等。秸秆打捆机是用于对稻草、麦草、棉杆、玉米杆、油菜杆、花生藤、豆杆等秸秆、牧草捡拾打捆;配套功能多,可直接捡拾打捆,也可先割后捡拾打捆,还可以先粉碎再打捆。近年来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大量种植玉米、黄豆、油菜等农作物,收割后产生大量玉米秆、豆秆、油菜秆等农作物秸秆遗留在田间,由于其捡拾费时费力,多数地区选择就地焚烧的方式进行销毁,不仅浪费了资源,对环境也造成了破坏。水稻秸秆的特点是秸秆的长度一般较长且稻草的韧性很高,对于打捆成圆筒状难度相对较大,而且水稻田在收割完以后,在田间残留较多的稻茬,一般的打捆机前端以小车轮为主,在田间行车不太方便,本技术主要解决水稻秸秆难以打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解决水稻秸秆难以打捆的问题,对水稻秸秆先切割,后碾压,最后打捆。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用于水稻田履带式圆草捆打捆机,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上侧设置有壳体,所述底盘的下侧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履带车轮和大型车轮,所述履带车轮包括两个并排平行设置的小型车轮和履带,所述履带套接在两个小型车轮上;所述壳体内部容腔中由左至右依次包括搂草筒、过渡板、底槽和传送带;所述搂草筒的轴向设置有转轴I,所述搂草筒与转轴I旋转配合,所述转轴I的前、后两端固接在壳体的前后侧壁上;所述过渡板包括左侧上倾承板和右侧下倾承板,所述上倾承板与下倾承板之间弧状过渡,所述过渡板的左侧衔接搂草筒,所述过渡板的右侧衔接底槽,所述下倾承板上并排设置有若干个锯孔,所述据孔由内之外依次排列,若干个所述据孔中均设置有锯片,若干个所述锯片的中央均固接于同一个转轴III,所述转轴III的前、后两端与壳体前、后侧壁旋转连接;所述底槽的上方设置有压辊,所述压辊的轴向设置有转轴IV,所述压辊与转轴IV旋转配合,所述转轴IV的前、后两端均通过伸缩杆与壳体上侧壁固接,所述伸缩杆包括支杆和管槽,所述管槽的上端固接于壳体上侧壁,所述支杆的下端固接于转轴IV,所述支杆的上端延伸至管槽下端槽体中并与管槽下端槽体滑动配合,所述底槽的右侧与传动带衔接配合。优选的,所述搂草筒的上方设置有挡草壳,所述挡草壳的左侧设置有屡草筒,所述挡草筒的右侧固接于壳体上端,所述屡草筒的轴向设置有转轴II,所述转轴II的前、后两端固接于挡草壳,所述屡草筒与转轴II旋转配合。优选的,所述压辊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凸棱,所述底槽上设置有与凸棱相吻合的棱槽。优选的,所述压辊与壳体上侧壁之间还设置有簧片,所述簧片的上端固接于壳体上侧壁,所述簧片的中央设置有紧固套,所述紧固套与支杆固接。优选的,所述搂草筒的筒状侧壁包括外壁和磁性层,所述外壁包裹磁性层,所述外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由内之外依次排列,所述环形槽中均设置有金属套环,所述金属套环的外环侧均匀固接有若干个搂草爪,所述金属套环的内环侧与磁性层滑动配合。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主要针对水稻秸秆,专门进行打捆的圆捆式打捆机,对于田间的稻茬,本打捆机前端采用的是履带式前驱轮,防止小车轮卡住或者下陷造成行车不便,对于稻草秸秆长度和韧性的问题,采用先剪切后碾压,最后打捆的方式,在搂草筒和底槽之间有一段过渡板,过渡板包括上倾承板和下倾承板两部分,过渡板主要用于稻草的过渡;其中,下倾承板上设计有锯片,对稻草进行切割,而底槽的上方设置的压辊,正好可以对剪切过后的秸秆进行碾压,消除秸秆韧性,便于打捆。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下倾承板俯视图。图3:本技术下倾承板和底槽放大图。图4:本技术压辊局部放大图。图5:本技术屡草筒俯视图。图6:本技术搂草筒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中的上、下、左、右、前、后,均相对于图1所示为标准。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水稻田履带式圆草捆打捆机,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上侧设置有壳体1,所述底盘的下侧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履带车轮和大型车轮11,所述履带车轮包括两个并排平行设置的小型车轮12和履带13,所述履带13套接在两个小型车轮12上;所述壳体1内部容腔中由左至右依次包括搂草筒2、过渡板3、底槽4和传送带5;所述搂草筒2的轴向设置有转轴I21,所述搂草筒2与转轴I21旋转配合,所述转轴I21的前、后两端固接在壳体1的前后侧壁上;所述过渡板3包括左侧上倾承板31和右侧下倾承板32,所述上倾承板31与下倾承板32之间弧状过渡,所述过渡板3的左侧衔接搂草筒2,所述过渡板3的右侧衔接底槽4;如图2、图3所示:所述下倾承板32上并排设置有若干个锯孔33,所述据孔33由内之外依次排列,若干个所述据孔33中均设置有锯片34,若干个所述锯片34的中央均固接于同一个转轴III35,所述转轴III35的前、后两端与壳体1前、后侧壁旋转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底槽4的上方设置有压辊6,所述压辊6的轴向设置有转轴IV61,所述压辊6与转轴IV61旋转配合,所述转轴IV61的前、后两端均通过伸缩杆7与壳体1上侧壁固接,所述伸缩杆7包括支杆71和管槽72,所述管槽72的上端固接于壳体1上侧壁,所述支杆71的下端固接于转轴IV61,所述支杆71的上端延伸至管槽72下端槽体中并与管槽72下端槽体滑动配合,所述底槽4的右侧与传动带5衔接配合。所述搂草筒2的上方设置有挡草壳8,所述挡草壳8的左侧设置有屡草筒81,所述挡草筒81的右侧固接于壳体上端,如图5所示:所述屡草筒81的轴向设置有转轴II82,所述转轴II82的前、后两端固接于挡草壳8,所述屡草筒81与转轴II82旋转配合。所述压辊6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凸棱62,所述底槽4上设置有与凸棱62相吻合的棱槽36。所述压辊6与壳体1上侧壁之间还设置有簧片63,所述簧片63的上端固接于壳体1上侧壁,所述簧片63的中央设置有紧固套64,所述紧固套64与支杆71固接。如图6所示:所述搂草筒2的筒状侧壁包括外壁22和磁性层23,所述外壁22包裹磁性层23,所述外壁2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环形槽24,所述环形槽24由内之外依次排列,所述环形槽24中均设置有金属套环25,所述金属套环25的外环侧均匀固接有若干个搂草爪26,所述金属套环25的内环侧与磁性层23滑动配合。本技术主要针对水稻秸秆,专门进行打捆的圆捆式打捆机,对于田间的稻茬,本打捆机前端采用的是履带式前驱轮,防止小车轮卡住或者下陷造成行车不便。对于稻草秸秆长度和韧性的问题,本技术中采用先剪切后碾压,最后打捆的方式,在搂草筒2和底槽4之间有一段过渡板3,过渡板3包括上倾承板31和下倾承板32两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稻田履带式圆草捆打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上侧设置有壳体,所述底盘的下侧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履带车轮和大型车轮,所述履带车轮包括两个并排平行设置的小型车轮和履带,所述履带套接在两个小型车轮上;所述壳体内部容腔中由左至右依次包括搂草筒、过渡板、底槽和传送带;所述搂草筒的轴向设置有转轴I,所述搂草筒与转轴I旋转配合,所述转轴I的前、后两端固接在壳体的前后侧壁上;所述过渡板包括左侧上倾承板和右侧下倾承板,所述上倾承板与下倾承板之间弧状过渡,所述过渡板的左侧衔接搂草筒,所述过渡板的右侧衔接底槽,所述下倾承板上并排设置有若干个锯孔,所述据孔由内之外依次排列,若干个所述据孔中均设置有锯片,若干个所述锯片的中央均固接于同一个转轴III,所述转轴III的前、后两端与壳体前、后侧壁旋转连接;所述底槽的上方设置有压辊,所述压辊的轴向设置有转轴IV,所述压辊与转轴IV旋转配合,所述转轴IV的前、后两端均通过伸缩杆与壳体上侧壁固接,所述伸缩杆包括支杆和管槽,所述管槽的上端固接于壳体上侧壁,所述支杆的下端固接于转轴IV,所述支杆的上端延伸至管槽下端槽体中并与管槽下端槽体滑动配合,所述底槽的右侧与传动带衔接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稻田履带式圆草捆打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上侧设置有壳体,所述底盘的下侧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履带车轮和大型车轮,所述履带车轮包括两个并排平行设置的小型车轮和履带,所述履带套接在两个小型车轮上;所述壳体内部容腔中由左至右依次包括搂草筒、过渡板、底槽和传送带;所述搂草筒的轴向设置有转轴I,所述搂草筒与转轴I旋转配合,所述转轴I的前、后两端固接在壳体的前后侧壁上;所述过渡板包括左侧上倾承板和右侧下倾承板,所述上倾承板与下倾承板之间弧状过渡,所述过渡板的左侧衔接搂草筒,所述过渡板的右侧衔接底槽,所述下倾承板上并排设置有若干个锯孔,所述据孔由内之外依次排列,若干个所述据孔中均设置有锯片,若干个所述锯片的中央均固接于同一个转轴III,所述转轴III的前、后两端与壳体前、后侧壁旋转连接;所述底槽的上方设置有压辊,所述压辊的轴向设置有转轴IV,所述压辊与转轴IV旋转配合,所述转轴IV的前、后两端均通过伸缩杆与壳体上侧壁固接,所述伸缩杆包括支杆和管槽,所述管槽的上端固接于壳体上侧壁,所述支杆的下端固接于转轴IV,所述支杆的上端延伸至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立仁宋南生周帆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苜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