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建工程穿越既有道路设施的工后评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4907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22:08
一种新建工程穿越既有道路设施的工后评估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监测项目;步骤二:计算监测控制偏离度δ1max;步骤三,确定监测控制偏离度δ2;步骤四:比较δ1max与δ2大小;步骤五:确定既有道路设施的控制偏离度δ;步骤六:对既有道路设施工后的损伤进行分级;步骤七:建立工后评估模型;步骤八:进行结构安全性核算;步骤九:比较各个结构中的应力与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大应力的大小;步骤十:结构中的应力大于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大应力,则对该结构采取补救措施。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评估方法比较单一、没有进行定量的分级、不能定量的说明施工对既有道路设施的影响程度以及评估结果比较粗略、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Post-construct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a New Construction Project Crossing Existing Road Facilit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建工程穿越既有道路设施的工后评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建工程穿越既有道路设施的工后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新建工程指采用上穿、下穿、并行、上跨或连接等方式穿越既有道路设施,并对其结构或运行可能产生影响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根据穿越角度的不同,新建工程一般可分为正交(α=90°)、斜交(15°<α<90°)和平行(α≤15°)三种方式。既有道路设施指建设完成或投入使用的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市政道路、市政桥梁、城市隧道、地下通道、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人行天桥及上述结构的附属设施等。新建工程施工过程中,位于其影响范围内的既有道路设施势必会受其影响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当该附加应力或变形超过其承载极限时就会造成既有道路设施的损伤或破坏,从而威胁既有道路设施的运行安全。穿越施工完成后,为全面评定新建工程施工对既有道路设施的影响程度及既有道路设施的健康状况,需对新建工程进行工后评估;常规的工后评估方法方法主要是分析监测数据是否满足控制标准要求,满足即合格,方法比较单一,并不能定量的说明施工对设施的影响程度,没有进行定量的分级,将所有的工程影响都简单分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建工程穿越既有道路设施的工后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进行施工现场勘测,并确定新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范围内既有道路设施的监测项目;步骤二:根据不同的监测项目分别计算既有道路设施的监测控制偏离度δ1,并选择其中的最大值作为最终的监测控制偏离度δ1max;其中,监测控制偏离度δ1的确定方法为:步骤1,监测既有道路设施的最大变形值Umax:在新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既有道路设施进行布点,监测既有道路设施的变形值,然后得出既有道路设施的最大变形值Umax;步骤2:确定新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既有道路设施的监测控制偏离度δ1:既有道路设施的监测控制偏离度δ1根据既有道路设施的监测结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建工程穿越既有道路设施的工后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进行施工现场勘测,并确定新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范围内既有道路设施的监测项目;步骤二:根据不同的监测项目分别计算既有道路设施的监测控制偏离度δ1,并选择其中的最大值作为最终的监测控制偏离度δ1max;其中,监测控制偏离度δ1的确定方法为:步骤1,监测既有道路设施的最大变形值Umax:在新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既有道路设施进行布点,监测既有道路设施的变形值,然后得出既有道路设施的最大变形值Umax;步骤2:确定新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既有道路设施的监测控制偏离度δ1:既有道路设施的监测控制偏离度δ1根据既有道路设施的监测结果,按式计算;其中,U0为允许变形控制值;步骤三:确定新建工程施工后既有道路设施的监测控制偏离度δ2:当既有道路设施在新建工程施工后产生新的结构性损伤,δ2取1.0;否则δ2取0;步骤四:比较既有道路设施的监测控制偏离度δ1max与既有道路设施的监测控制偏离度δ2的大小;步骤五:确定既有道路设施的控制偏离度δ:将δ1max与δ2中大的值作为既有道路设施的控制偏离度δ;步骤六:依据“控制偏离度δ”对新建工程施工中既有道路设施工后的损伤进行分级,分级的具体方法为:当既有道路设施的控制偏离度δ≥1.0时,新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既有道路设施损伤大;当既有道路设施的控制偏离度0.8≤δ<1.0时,新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既有道路设施损伤较大;当既有道路设施的控制偏离度δ<0.8时,新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既有道路设施损伤较小;步骤七:在软件中建立工后评估模型;工后评估模型包括有道路结构模型、桥梁结构模型以及隧道结构模型和挡墙结构模型;步骤八:既有道路设施进行结构安全性核算:将测得到最大变形值Umax以及既有道路设施中各结构的材料参数输入到工后评估模型中;从而得到在既有道路设施在最大变形值Umax条件下,既有道路设施中各个结构的应力条件;步骤九:比较各个结构中的应力与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大应力的大小;步骤十:若结构中的应力大于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大应力,则对该结构采取补救措施,重复步骤七至步骤九的过程直至测得的各个结构中的应力比设计规范规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晓凯苏洁杨东波崔晓青张明宋伟吴冰张学广张海斌姚旭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逸群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