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管理高效水冷式机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4473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9:45
通信管理高效水冷式机柜,包括通信机箱和储水箱,通信机箱的内部安装换热箱体,换热箱体与储水箱之间安装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第一循环管的一端和第二循环管的一端均与换热箱体的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储水箱和半导体冷却片等构成的循环水冷装置与通信机箱相结合,能够向通信机箱内部的换热箱体内部通入循环的冷却水,换热箱体经过冷却水冷却后能够通过换热金属杆和换热金属片吸收通信机箱内部电路和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信管理高效水冷式机柜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信管理机柜,更确切的说是一种通信管理高效水冷式机柜。
技术介绍
通讯机箱机柜是指用在通讯方面的机箱机柜,这一类的产品主要是通过钣金设备加工而成的机箱机壳。现有的通信管理机箱内部一般会安装较为精密的通信电子元件,精密的通信电子元件受到灰尘和杂质以及水分的影响较大,长期暴露与灰尘潮湿环境中的通信电子元件十分容易损坏。现有的通信管理机箱为了提高散热性能一般为半封闭式的,与外界空气有较大的沟通通道,灰尘和水汽十分容易通过这个通道进入到机箱内部,造成机箱内部的电子元件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管理高效水冷式机柜,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通信管理高效水冷式机柜,包括通信机箱和储水箱,通信机箱的内部安装换热箱体,换热箱体与储水箱之间安装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第一循环管的一端和第二循环管的一端均与换热箱体的内部连通,第一循环管的另一端和第二循环管的另一端均与储水箱的内部连通,第一循环管上安装第一水泵,第一水泵能够控制第一循环管内部的水流动,换热箱体的外部连接数个换热金属杆,换热金属杆上连接数个换热金属片,换热金属杆和换热金属片均位于通信机箱的内部,储水箱的内部安装水泵式高效换热装置,所述水泵式高效换热装置包括第二水泵和半导体冷却片,半导体冷却片的侧部和第二水泵的固定端均与储水箱的内壁连接,半导体冷却片的侧部连接导热板,导热板的侧部连接数个第二散热杆,第二水泵输出的水流能够经过第二散热杆。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通信机箱的内部安装温度传感器,储水箱的外侧安装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水泵。所述储水箱为金属箱体,储水箱的外侧安装辅助散热装置,所述辅助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杆和风机,风机的固定端和第一散热杆的一端均与储水箱的侧壁连接,第一散热杆上连接散热板,风机吹出的风力能够经过第一散热杆。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储水箱和半导体冷却片等构成的循环水冷装置与通信机箱相结合,能够向通信机箱内部的换热箱体内部通入循环的冷却水,换热箱体经过冷却水冷却后能够通过换热金属杆和换热金属片吸收通信机箱内部电路和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使通信机箱无需开设较大的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通孔就能够实现内部电路和电子元件的降温,从而既能够保证通信机箱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下运行,同时能够避免通信机箱内部进入过多的灰尘和水汽,从而保证了通信机箱内部电路和电子元件的稳定运行。本技术的换热金属杆和换热金属片能够与通信机箱内部的电路和电子元件相贴合,从而辅助换热箱体对通信机箱内部的电路和电子元件进行吸热,从而有效降低了通信机箱内部的温度。本技术的第一水泵能够带动第一循环管内部水的水流流动,从而使换热箱体、第一循环管、第二循环管和储水箱内部形成冷却水循环。本技术的半导体冷却片能够在通电时吸收冷却水的热量,使冷却水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下运行,从而使换热箱体能够有效地对通信机箱内部进行降温。本技术的第二水泵与第二散热杆相结合,通过第二水泵泵送的冷却水能够加速通过第二散热杆,从而提高冷却水与第二散热杆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从而提高了半导体冷却片吸收冷却水热量的效率。本技术的换热箱体为金属箱体,能够扩展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与通信机箱内部空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通信机箱内部气体的降温速度,使通信机箱内部的空气保持较低温度下运行。本技术的第二水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位于储水箱的内部,第二水泵的出水口朝向第二散热杆。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标注部件:1换热箱体2换热金属杆3换热金属片4第一循环管5第二循环管6第一水泵7温度传感器8控制器9储水箱10第一散热杆11散热板12半导体冷却片13导热板14第二散热杆15风机16第二水泵16通信机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通信管理高效水冷式机柜,如图1所示,包括通信机箱17和储水箱9,通信机箱17的内部安装换热箱体1,换热箱体1与储水箱9之间安装第一循环管4和第二循环管5,第一循环管4的一端和第二循环管5的一端均与换热箱体1的内部连通,第一循环管4的另一端和第二循环管5的另一端均与储水箱9的内部连通,第一循环管4上安装第一水泵6,第一水泵6能够控制第一循环管4内部的水流动,换热箱体1的外部连接数个换热金属杆2,换热金属杆2上连接数个换热金属片3,换热金属杆2和换热金属片3均位于通信机箱17的内部,储水箱9的内部安装水泵式高效换热装置,所述水泵式高效换热装置包括第二水泵16和半导体冷却片12,半导体冷却片12的侧部和第二水泵16的固定端均与储水箱9的内壁连接,半导体冷却片12的侧部连接导热板13,导热板13的侧部连接数个第二散热杆14,第二水泵16输出的水流能够经过第二散热杆14。本技术通过储水箱9和半导体冷却片12等构成的循环水冷装置与通信机箱17相结合,能够向通信机箱17内部的换热箱体1内部通入循环的冷却水,换热箱体1经过冷却水冷却后能够通过换热金属杆2和换热金属片3吸收通信机箱17内部电路和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使通信机箱17无需开设较大的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通孔就能够实现内部电路和电子元件的降温,从而既能够保证通信机箱17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下运行,同时能够避免通信机箱17内部进入过多的灰尘和水汽,从而保证了通信机箱17内部电路和电子元件的稳定运行。本技术的换热金属杆2和换热金属片3能够与通信机箱17内部的电路和电子元件相贴合,从而辅助换热箱体1对通信机箱17内部的电路和电子元件进行吸热,从而有效降低了通信机箱17内部的温度。本技术的第一水泵6能够带动第一循环管4内部水的水流流动,从而使换热箱体1、第一循环管4、第二循环管5和储水箱9内部形成冷却水循环。本技术的半导体冷却片12能够在通电时吸收冷却水的热量,使冷却水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下运行,从而使换热箱体1能够有效地对通信机箱17内部进行降温。本技术的第二水泵16与第二散热杆14相结合,通过第二水泵16泵送的冷却水能够加速通过第二散热杆14,从而提高冷却水与第二散热杆14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从而提高了半导体冷却片12吸收冷却水热量的效率。本技术的换热箱体1为金属箱体,能够扩展第一循环管4和第二循环管5与通信机箱17内部空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通信机箱17内部气体的降温速度,使通信机箱17内部的空气保持较低温度下运行。本技术的第二水泵16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位于储水箱9的内部,第二水泵16的出水口朝向第二散热杆14。每个通信机箱17配置两套完全独立的冷却系统,保证一套系统故障的时,另一套系统能够完全承担机柜的冷却,防止发生散热系统故障时通信设备过热烧坏的情况发生。所述与外界空气有较大的沟通的通道是指专门为通风散热需要开设的通风孔,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通信管理高效水冷式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机箱(17)和储水箱(9),通信机箱(17)的内部安装换热箱体(1),换热箱体(1)与储水箱(9)之间安装第一循环管(4)和第二循环管(5),第一循环管(4)的一端和第二循环管(5)的一端均与换热箱体(1)的内部连通,第一循环管(4)的另一端和第二循环管(5)的另一端均与储水箱(9)的内部连通,第一循环管(4)上安装第一水泵(6),第一水泵(6)能够控制第一循环管(4)内部的水流动,换热箱体(1)的外部连接数个换热金属杆(2),换热金属杆(2)上连接数个换热金属片(3),换热金属杆(2)和换热金属片(3)均位于通信机箱(17)的内部,储水箱(9)的内部安装水泵式高效换热装置,所述水泵式高效换热装置包括第二水泵(16)和半导体冷却片(12),半导体冷却片(12)的侧部和第二水泵(16)的固定端均与储水箱(9)的内壁连接,半导体冷却片(12)的侧部连接导热板(13),导热板(13)的侧部连接数个第二散热杆(14),第二水泵(16)输出的水流能够经过第二散热杆(14)。

【技术特征摘要】
1.通信管理高效水冷式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机箱(17)和储水箱(9),通信机箱(17)的内部安装换热箱体(1),换热箱体(1)与储水箱(9)之间安装第一循环管(4)和第二循环管(5),第一循环管(4)的一端和第二循环管(5)的一端均与换热箱体(1)的内部连通,第一循环管(4)的另一端和第二循环管(5)的另一端均与储水箱(9)的内部连通,第一循环管(4)上安装第一水泵(6),第一水泵(6)能够控制第一循环管(4)内部的水流动,换热箱体(1)的外部连接数个换热金属杆(2),换热金属杆(2)上连接数个换热金属片(3),换热金属杆(2)和换热金属片(3)均位于通信机箱(17)的内部,储水箱(9)的内部安装水泵式高效换热装置,所述水泵式高效换热装置包括第二水泵(16)和半导体冷却片(12),半导体冷却片(12)的侧部和第二水泵(16)的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长洪
申请(专利权)人:齐鲁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