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充电功能的共振音响
本技术涉及充电
,具体是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共振音响。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娱乐功能也越来越强,但手机的电池电量及声音的效果一直限制人们通过手机获取更多娱乐观感。市场上尚无一款产品可以同时为手机解决这两个问题,设计一款可以同时充电与扩音的产品,在用户通过手机体验娱乐功能时,保障手机获得更长的续航能力和更优质的音频效果。因此,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改进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共振音响,该技术既可对手机进行充电,又可对手机音频进行扩音,进一步拓展了手机的娱乐功能,使手机用户获得更多娱乐观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充电音箱壳体以及设置于充电音箱壳体内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电池、与充电电池电性连接的充放电路、识别是否为手机的控制电路、提供系统关断静音控制功能的功放电路以及采用NMOS管、PMOS管组成的全桥电路,所述充放电路、控制电路上均连接有MCU控制单元Ⅰ以及充电电池,所述充放电路与全桥电路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充电音箱壳体为梯形结构,所述充电电池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共振音响,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音箱壳体以及设置于充电音箱壳体内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电池、与充电电池电性连接的充放电路、识别是否为手机的控制电路、提供系统关断静音控制功能的功放电路、采用NMOS管与PMOS管组成的全桥电路,所述充放电路、控制电路上均连接有MCU控制单元Ⅰ以及充电电池,所述充放电路与全桥电路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共振音响,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音箱壳体以及设置于充电音箱壳体内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电池、与充电电池电性连接的充放电路、识别是否为手机的控制电路、提供系统关断静音控制功能的功放电路、采用NMOS管与PMOS管组成的全桥电路,所述充放电路、控制电路上均连接有MCU控制单元Ⅰ以及充电电池,所述充放电路与全桥电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充电功能的共振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音箱壳体为梯形结构,所述充电电池设置于充电音箱壳体底部,所述充电电池上方的固定位摆放感应音箱操作主板,所述梯形结构正斜面内部设置有对靠近的金属进行检测的无线充电发射天线以及设置于梯形结构内部下方圆孔内对电磁信号起感应作用的音频无线感应线圈,所述梯形结构四周设置有两组电磁无线感应线圈,所述梯形结构内部上方的两个圆孔内分别设置有扩音喇叭,所述充电音箱壳体后下方设置有扩音喇叭音频接口以及充电装置与操作主板连接的USB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充电功能的共振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MCU控制单元Ⅰ采用具有九个引脚的IP5306芯片且第九引脚接地,所述第一引脚电性连接电压输入端,所述电压输入端与第一引脚之间并联有电阻R1以及电容C2,所述电阻R1电性连接有电容C1,所述电容C1、电容C2分别接地;所述第二引脚依次串联连接有电阻R2以及发光二极管Ⅰ,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二引脚与第三引脚之间并联有发光二极管Ⅱ以及发光二极管Ⅲ;所述第四引脚串接有电阻R3;所述第五引脚并联有电阻R4以及电阻R5,所述电阻R4电性连接有发光二极管Ⅳ,所述发光二极管Ⅳ与电阻R5之间电性连接后接地;所述第六引脚与第七引脚之间连接有电感线圈L1,所述电感线圈L1与充电电池接入端之间并联有电容C3以及电阻R6,所述电阻R6电性连接有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育,卢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瑞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