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收纳功能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4367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收纳功能移动电源,所述下壳体内底壁的下侧设置有插脚活动槽,所述插脚转动连接在所述下插脚固定座和上插脚固定座之间,所述固定块之间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下端面的前侧插装有USB接口,所述电路板下端面的右侧设置有转化模块,所述收纳腔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数据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限位板的侧壁上,所述数据线的活动端卷绕在所述旋转轴的侧壁、且穿过所述收纳腔的侧壁,所述下壳体内底壁的右侧设置有可充电电池容纳槽,所述可充电电池容纳槽内设置有可充电电池,所述滑槽上设置有电池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无需携带多余的充电线,使用方便,而且适用范围,维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收纳功能移动电源
本技术涉及移动电源
,特别涉及一种具备收纳功能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必备品。然而,这些电子设备本身的电池容量有限,经常会出现电量低以至无法使用的情况。因此移动电源作为能够提供电源的便携性电子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移动电源由于需要快速有效的充电,现有的移动电源大都结构简单,分别设置有安卓接口的充电插口和USB放电插口,需要额外的携带充电线,充电线容易丢失而且占用空间,使用十分不便;同时,现有的移动电源为一体结构,使用时间长,内置电池老化难以维修,大多消费者选择重新购置,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备收纳功能移动电源,不仅无需携带多余的充电线,使用方便,而且适用范围,维修方便。一种具备收纳功能移动电源,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上端面中心位置的左侧设有圆形通孔,所述上壳体前端面的左侧设有矩形通孔,所述上壳体后端面中间位置的下侧设有上线槽,所述下壳体内底壁的前后两侧均匀设置有下螺栓座,所述上壳体的内顶壁设置有相对应的上螺栓座,所述下壳体通过螺钉与所述上壳体相连,所述下壳体后端面中间位置的上侧设有下线槽,所述下线槽与所述上线槽扣合形成线槽,所述下壳体内底壁的下侧设置有插脚活动槽,所述插脚活动槽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固定块,两所述固定块通过所述螺钉固定有上插脚固定座,所述插脚活动槽的右侧设置有下插脚固定座,所述下插脚固定座的下端面粘接在所述下壳体的内底壁上,所述下插脚固定座和上插脚固定座扣合,所述插脚转动连接在所述下插脚固定座和上插脚固定座之间,所述固定块之间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下端面的前侧插装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置于所述矩形通孔处,所述电路板下端面的中心位置粘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通过所述螺钉与所述固定柱相连,所述电路板下端面的右侧设置有转化模块,所述转化模块包括充电电路转化模块和转化电路输出模块,所述充电电路转化模块与所述插脚电路连接,所述转化电路输出模块与USB接口电路连接,所述插脚的右侧设置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为圆柱形结构、且底部粘接在所述下壳体的内底壁上,所述收纳腔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上端穿过所述收纳腔的上端面、且突出于所述圆形通孔外,所述收纳腔内壁中间位置的上下两侧对称粘接有限位板,两所述限位板之间设置有数据线,所述数据线与所述转化电路输出模块电路连接,所述数据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限位板的侧壁上,所述数据线的活动端卷绕在所述旋转轴的侧壁、且穿过所述收纳腔的侧壁,所述数据线的活动端端部设置有安卓接口,所述数据线的活动端置于所述线槽内,所述下壳体内底壁的右侧设置有可充电电池容纳槽,所述可充电电池容纳槽内设置有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分别与充电电路转化模块和转化电路输出模块电路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池容纳槽的下端为敞口结构,所述下壳体下端面右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上设置有电池盖板,所述电池盖板可沿所述滑槽左右滑动。优选的,所述下螺栓座的数量为6个。优选的,所述下螺栓座的下端均设置有螺栓塞子。优选的,所述收纳腔内底壁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旋转轴下端的侧壁过盈配合。优选的,所述旋转轴的上端固定有旋钮,所述旋钮的侧壁设有方块纹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设置有插脚,使用时将插脚从插角活动槽旋出,与插排或插座直接相连取电,为可充电电池充电,无需携带多余的充电线,使用方便;当安卓接口移动设备需要充电时,直接从线槽取出安卓接口并拉出数据线与设备连接即可充电,充电完成后通过旋转旋转轴,将数据线旋回收纳腔内,并将留在外部的数据线置于线槽内,节省空间;同时,设置有USB接口,可以通过连接其他充电线对非安卓设备进行充电,适用范围广;此外,设置有电池盖板,便于更换老化的可充电电池,减少浪费;本技术不仅无需携带多余的充电线,使用方便,而且适用范围,维修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收纳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壳体;11-圆形通孔;12-矩形通孔;13-上线槽;2-下壳体;21-固定块;22-下插脚固定座;23-下螺栓座;24-可充电电池容纳槽;25-插脚活动槽;26-下线槽;27-滑槽;28-固定柱;3-收纳腔;31-旋转轴;311-旋钮;32-轴承;33-限位板;4-插脚;5-上插脚固定座;6-电路板;61-USB接口;62-转化模块;63-连接柱;7-数据线;71-安卓接口;8-螺钉;9-螺栓塞子;10-电池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5所示,一种具备收纳功能移动电源,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上端面中心位置的左侧设有圆形通孔11,所述上壳体1前端面的左侧设有矩形通孔12,所述上壳体1后端面中间位置的下侧设有上线槽13,所述下壳体2内底壁的前后两侧均匀设置有下螺栓座23,所述上壳体1的内顶壁设置有相对应的上螺栓座,所述下壳体2通过螺钉8与所述上壳体1相连,所述下壳体2后端面中间位置的上侧设有下线槽26,所述下线槽26与所述上线槽13扣合形成线槽,所述下壳体2内底壁的下侧设置有插脚活动槽25,所述插脚活动槽25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固定块21,两所述固定块21通过所述螺钉8固定有上插脚固定座5,所述插脚活动槽25的右侧设置有下插脚固定座22,所述下插脚固定座22的下端面粘接在所述下壳体2的内底壁上,所述下插脚固定座22和上插脚固定座5扣合,所述插脚4转动连接在所述下插脚固定座22和上插脚固定座5之间,所述固定块21之间设置有固定柱28,所述固定柱28上设置有电路板6,所述电路板6下端面的前侧插装有USB接口61,所述USB接口61置于所述矩形通孔12处,所述电路板6下端面的中心位置粘接有连接柱63,所述连接柱63通过所述螺钉8与所述固定柱28相连,所述电路板6下端面的右侧设置有转化模块62,所述转化模块62包括充电电路转化模块和转化电路输出模块,所述充电电路转化模块与所述插脚4电路连接,所述转化电路输出模块与USB接口61电路连接,所述插脚4的右侧设置有收纳腔3,所述收纳腔3为圆柱形结构、且底部粘接在所述下壳体2的内底壁上,所述收纳腔3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旋转轴31,所述旋转轴31的上端穿过所述收纳腔3的上端面、且突出于所述圆形通孔11外,所述收纳腔3内壁中间位置的上下两侧对称粘接有限位板33,两所述限位板33之间设置有数据线7,所述数据线7与所述转化电路输出模块电路连接,所述数据线7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限位板33的侧壁上,所述数据线7的活动端卷绕在所述旋转轴31的侧壁、且穿过所述收纳腔3的侧壁,所述数据线7的活动端端部设置有安卓接口71,所述数据线7的活动端置于所述线槽内,所述下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收纳功能移动电源,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上端面中心位置的左侧设有圆形通孔(11),所述上壳体(1)前端面的左侧设有矩形通孔(12),所述上壳体(1)后端面中间位置的下侧设有上线槽(13),所述下壳体(2)内底壁的前后两侧均匀设置有下螺栓座(23),所述上壳体(1)的内顶壁设置有相对应的上螺栓座,所述下壳体(2)通过螺钉(8)与所述上壳体(1)相连,所述下壳体(2)后端面中间位置的上侧设有下线槽(26),所述下线槽(26)与所述上线槽(13)扣合形成线槽,所述下壳体(2)内底壁的下侧设置有插脚活动槽(25),所述插脚活动槽(25)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固定块(21),两所述固定块(21)通过所述螺钉(8)固定有上插脚固定座(5),所述插脚活动槽(25)的右侧设置有下插脚固定座(22),所述下插脚固定座(22)的下端面粘接在所述下壳体(2)的内底壁上,所述下插脚固定座(22)和上插脚固定座(5)扣合,所述插脚(4)转动连接在所述下插脚固定座(22)和上插脚固定座(5)之间,所述固定块(21)之间设置有固定柱(28),所述固定柱(28)上设置有电路板(6),所述电路板(6)下端面的前侧插装有USB接口(61),所述USB接口(61)置于所述矩形通孔(12)处,所述电路板(6)下端面的中心位置粘接有连接柱(63),所述连接柱(63)通过所述螺钉(8)与所述固定柱(28)相连,所述电路板(6)下端面的右侧设置有转化模块(62),所述转化模块(62)包括充电电路转化模块和转化电路输出模块,所述充电电路转化模块与所述插脚(4)电路连接,所述转化电路输出模块与USB接口(61)电路连接,所述插脚(4)的右侧设置有收纳腔(3),所述收纳腔(3)为圆柱形结构、且底部粘接在所述下壳体(2)的内底壁上,所述收纳腔(3)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旋转轴(31),所述旋转轴(31)的上端穿过所述收纳腔(3)的上端面、且突出于所述圆形通孔(11)外,所述收纳腔(3)内壁中间位置的上下两侧对称粘接有限位板(33),两所述限位板(33)之间设置有数据线(7),所述数据线(7)与所述转化电路输出模块电路连接,所述数据线(7)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限位板(33)的侧壁上,所述数据线(7)的活动端卷绕在所述旋转轴(31)的侧壁、且穿过所述收纳腔(3)的侧壁,所述数据线(7)的活动端端部设置有安卓接口(71),所述数据线(7)的活动端置于所述线槽内,所述下壳体(2)内底壁的右侧设置有可充电电池容纳槽(24),所述可充电电池容纳槽(24)内设置有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分别与充电电路转化模块和转化电路输出模块电路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池容纳槽(24)的下端为敞口结构,所述下壳体(2)下端面右侧设置有滑槽(27),所述滑槽(27)上设置有电池盖板(10),所述电池盖板(10)可沿所述滑槽(27)左右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收纳功能移动电源,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上端面中心位置的左侧设有圆形通孔(11),所述上壳体(1)前端面的左侧设有矩形通孔(12),所述上壳体(1)后端面中间位置的下侧设有上线槽(13),所述下壳体(2)内底壁的前后两侧均匀设置有下螺栓座(23),所述上壳体(1)的内顶壁设置有相对应的上螺栓座,所述下壳体(2)通过螺钉(8)与所述上壳体(1)相连,所述下壳体(2)后端面中间位置的上侧设有下线槽(26),所述下线槽(26)与所述上线槽(13)扣合形成线槽,所述下壳体(2)内底壁的下侧设置有插脚活动槽(25),所述插脚活动槽(25)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固定块(21),两所述固定块(21)通过所述螺钉(8)固定有上插脚固定座(5),所述插脚活动槽(25)的右侧设置有下插脚固定座(22),所述下插脚固定座(22)的下端面粘接在所述下壳体(2)的内底壁上,所述下插脚固定座(22)和上插脚固定座(5)扣合,所述插脚(4)转动连接在所述下插脚固定座(22)和上插脚固定座(5)之间,所述固定块(21)之间设置有固定柱(28),所述固定柱(28)上设置有电路板(6),所述电路板(6)下端面的前侧插装有USB接口(61),所述USB接口(61)置于所述矩形通孔(12)处,所述电路板(6)下端面的中心位置粘接有连接柱(63),所述连接柱(63)通过所述螺钉(8)与所述固定柱(28)相连,所述电路板(6)下端面的右侧设置有转化模块(62),所述转化模块(62)包括充电电路转化模块和转化电路输出模块,所述充电电路转化模块与所述插脚(4)电路连接,所述转化电路输出模块与USB接口(61)电路连接,所述插脚(4)的右侧设置有收纳腔(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敏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佰仕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