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变电站内二次电缆对线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405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变电站内二次电缆对线的装置,其主要技术特点是:由发射端和接收端两部分组成,在发射端安装有转换开关模块、电源模块、试验线接口、蜂鸣器、通断指示灯和多功能试验线,转换开关模块与电源模块及试验线接口相连接用于控制电源模块及各个测试回路的选通;在接收端安装有试验线接口、蜂鸣器、通断指示灯和多功能试验线;通断指示灯及蜂鸣器安装在每条测试回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设置试验线接口并在发射端设置转换开关模块,并使用电缆芯对线专用的按压式自动插头,可极大程度提升线路连接的可靠性以及操作的便捷性,可极大减少人工重复劳动,节约人力成本,提升现场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变电站内二次电缆对线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继电保护
,尤其是一种用于变电站内二次电缆对线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变电站二次系统开始接线前,为确保接地正确,需要对二次电缆进行核对;在发现站内二次电缆接线错误时,也需要对线缆进行再次核对。目前,在对线时通常采用逐条试测法,需两组工作人员(A组、B组)。A组工作人员选定一根电缆芯接地,B组人员使用万用在电缆另一端逐一测量电缆芯对地的通断情况,两组工作人员通过对讲机时时通信,将核对好的电缆芯进行编号。之后,A组工作人员换另一跟电缆芯接地,重复上述工作流程,直至所有电缆芯核对完毕。以10芯电缆为例,采用上述方法,完成对线工作平均需要33次操作。其工作流程繁琐,且工作内容均为单一重复性劳动,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工作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效率高且使用方便的用于变电站内二次电缆对线的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变电站内二次电缆对线的装置,由发射端和接收端两部分组成,在发射端安装有转换开关模块、电源模块、试验线接口、蜂鸣器、通断指示灯和多功能试验线,所述转换开关模块与电源模块及试验线接口相连接用于控制电源模块及各个测试回路的选通;在接收端安装有试验线接口、蜂鸣器、通断指示灯和多功能试验线;所述通断指示灯及蜂鸣器安装在每条测试回路上。所述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所述电源模块采用可充电的12V锂电池安装在发射端内部。所述通断指示灯采用额定电压3V的发光二极管。所述蜂鸣器选用额定电压3V的蜂鸣器。所述试验线接口为多个直径为4mm的试验线插孔并设置在发射端和接收端的侧面。所述试验线还连接有按压式自动插头用于对电缆芯进行校核,该按压式自动插头由设置在插头两端的试验线插孔、电缆芯插孔及插头上端的接线按钮构成,接线按钮通过内部弹簧压片使试验线插孔内的测试电缆及电缆芯插孔内的电缆芯压紧或松开。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设置试验线接口并在发射端设置转换开关模块,并使用电缆芯对线专用的按压式自动插头,可极大程度提升线路连接的可靠性以及操作的便捷性,可极大减少人工重复劳动,节约人力成本,提升现场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是试验线接口上插孔排布示意图;图3a是按压式自动插头结构视图;图3b是图3a的侧视图;图3c是图3a的俯视图;其中,1-发射端,2-接收端,3-转换开关模块;4-电源模块,5-试验线接口,6-蜂鸣器;7-通断指示灯,8-多功能试验线,9-按压式自动插头,10-试验线插孔,11-接线按钮,12-电缆芯插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一种用于变电站内二次电缆对线的装置,如图1所示,由发射端1和接收端2两部分组成,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在发射端安装有转换开关模块3、电源模块4、试验线接口5、蜂鸣器6、通断指示灯7和多功能试验线8;在接收端安装有试验线接口5、蜂鸣器6、通断指示灯7和多功能试验线8。所述转换开关模块设置有12个档位并安装在发射端上,该转换开关模块与电源模块及试验线接口相连接,可控制电源通断以及10条测试回路的选通。所述电源模块采用可充电的12V锂电池安装在发射端内部。所述通断指示灯采用额定电压3V的发光二极管,所述蜂鸣器选用额定电压3V的蜂鸣器,所述通断指示灯及蜂鸣器安装在每条测试回路上。所述试验线接口为直径为4mm的试验线插孔并设置在发射端和接收端的侧面,试验线插孔排布如图2所示。多功能试验线采用两端插头直径4mm的标准试验线,可用于在端子排上对电缆进行校核;如需直接对电缆芯进行校核,可配置按压式自动插头9,如图3所示。该按压式自动插头由试验线插孔10、接线按钮11、电缆芯插孔12三部分组成。在使用时,试验线插孔与多功能试验线连接,电缆芯插孔与测试电缆芯连接,当接线按钮按动后,其内部弹簧压片作用将测试电缆固定,再次按动接线按钮,其内部弹簧压力释放,取出测试电缆芯。本技术在对线时,将电缆芯的一端套上事先准备好的回路号码后,接入发射端中的1~10测试通道;电缆芯另一端以任意顺序接入接收端的1~10测试回路;将电缆外壳屏蔽层接入两侧COM通道,构成公共回路。然后,通过转换开关,按照1~10档位顺序依次导通测试通道。每导通一个回路,发射端工作人员通过对讲机告知接收端工作人员该回路编号,同时回路中两侧的导通音响和通断指示灯均工作在额定电压状态,发光二极管亮、蜂鸣器响,在接收端的工作人员,根据亮灯指示,在相应的电缆芯上加装准备好的回路号。同时,在发射端的工作人员,通过观察指示灯亮灯情况,可有效判断转换开关是否切换到位、是否存在节点粘连的情况。利用本技术,在对线时不需要逐一核对电缆芯,只需10次操作即可实现10芯电缆的对线工作,而采用传统方法对线时,平均需操作33次,因此,工作效率提升69.7%。需要强调的是,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技术包括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变电站内二次电缆对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发射端和接收端两部分组成,在发射端安装有转换开关模块、电源模块、试验线接口、蜂鸣器、通断指示灯和多功能试验线,所述转换开关模块与电源模块及试验线接口相连接用于控制电源模块及各个测试回路的选通;在接收端安装有试验线接口、蜂鸣器、通断指示灯和多功能试验线;所述通断指示灯及蜂鸣器安装在每条测试回路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变电站内二次电缆对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发射端和接收端两部分组成,在发射端安装有转换开关模块、电源模块、试验线接口、蜂鸣器、通断指示灯和多功能试验线,所述转换开关模块与电源模块及试验线接口相连接用于控制电源模块及各个测试回路的选通;在接收端安装有试验线接口、蜂鸣器、通断指示灯和多功能试验线;所述通断指示灯及蜂鸣器安装在每条测试回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变电站内二次电缆对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变电站内二次电缆对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采用可充电的12V锂电池安装在发射端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变电站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其筠吴帆拱志新王新铭王志远李钊王瑜王楠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