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土壤污染物浸提的多层柱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4043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土壤污染物浸提的多层柱浸装置,包括用于分布浸提液的布液单元、用于提取污染物的浸提单元和用于收集浸提液的收集单元,所述布液单元、所述浸提单元和所述收集单元依次可拆卸的连接,浸提液依次流经所述布液单元、所述浸提单元和所述收集单元。将多个浸提单元串联组装,提高浸提液的利用率,使得单位浸提液中污染物浓度大幅度提高,减少了后续对污染物富集、分离的工序。

A Multilayer Column Leaching Device for Soil Pollutant Extr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土壤污染物浸提的多层柱浸装置
本技术属于土壤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柱浸装置。
技术介绍
土壤淋洗修复技术包括原位淋洗修复技术和异位淋洗修复技术两种。原位土壤淋洗修复技术适用于多空隙、易渗透的砂性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现有的异位土壤淋洗修复技术是采用矿石采选的原理,将污染土壤从污染场地挖掘运输到指定地点后,投加淋洗剂于特定容器中与污染土壤进行搅拌、混匀,通过一系列理化反应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转移到液相中去,从而分离出清洁土壤的过程。堆浸技术具有投资少、处理量大、工艺简单、建设周期短、操作管理简单等优点,特别是对易浸难选的低品位的贵金属矿、铜矿等的提取与回收具有很大的优势,是开发利用低品味矿产资源的主要方法之一。将堆浸应用在污染土壤处理上,可节省投资成本,并工艺简单。在设计堆浸参数时,通过是通过柱浸实验确定;柱浸是将矿石破碎到合适粒度后,装入竖直的耐酸碱的塑料柱体或有机玻璃,然后在柱体内矿石顶部进行滴加或者喷淋浸提剂,浸提剂在重力的作用下流经柱体中矿石,通过分析从底部流出的浸出液来调整浸提工艺。柱浸试验能模拟现场堆浸过程中目标元素的浸出率、pH、浸提剂浓度等随时间的变化,以确定合适的堆浸开发工艺参数。但由于土壤成分结构复杂,粒度较细,大量粘粒的存在,导致了土壤的渗透性差,当土壤在淋洗床层中的堆积高度达到一定值后,继续滴加或喷淋浸提剂,浸提剂会在淋洗床层里瘀滞严重,因而不能采用传统矿石的单柱浸出装置来浸提土壤中的目标污染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在柱浸时,浸提液容易瘀滞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土壤污染物浸提的多层柱浸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土壤污染物浸提的多层柱浸装置,包括用于分布浸提液的布液单元、用于提取污染物的浸提单元和用于收集浸提液的收集单元,所述布液单元、所述浸提单元和所述收集单元依次可拆卸的连接,浸提液依次流经所述布液单元、所述浸提单元和所述收集单元。进一步的,所述布液单元和所述浸提单元均设有用于将浸提液均匀导出的导液组件,所述导液组件包括第一导液层、第二导液层和导液线,所述第一导液层和所述第二导液层沿浸提液的流动方向依次叠设,所述导液线位于所述第二导液层远离所述第一导液层的一侧。导液组件中的第一导液层和第二导液层可吸收浸提液,当吸收至饱和状态后,浸提液从第二导液层中流出,在经导液线的引导,使浸提液均匀的流入到下一单元中。进一步的,所述布液单元包括进液组件和一端具有多个第一通孔的布液筒,所述进液组件的出液端位于所述布液筒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所述导液组件设于所述布液筒内,所述导液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且沿所述布液筒的轴向向外延伸。布液筒的远离第一通孔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导液组件可从开口处放入至布液筒中。导液线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通孔的内壁上,另一端则向外延伸。进一步的,所述浸提单元包括一端具有多个第二通孔的浸提筒,所述浸提筒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与所述布液单元连接,所述导液组件设于所述浸提筒内,所述导液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且沿所述浸提筒的轴向向外延伸。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液层为聚氨酯软泡沫,所述第二导液层为脱脂棉,所述导液线为亲水棉。进一步的,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收集筒和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设于所述收集筒的一端,所述收集筒的另一端与所述浸提单元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浸提筒内还设有筛网,所述筛网位于所述第一导液层远离所述第二导液层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收集单元靠近所述浸提单元的一端设有卡槽,所述浸提单元的靠近所述布液单元的一端设有卡槽。在使用时,先将浸提单元的底部放置在收集单元顶部的卡槽内,在将布液单元底部放置在浸提单元顶部的卡槽内,使各单元可拆卸连接,可快速的组装本技术装置,同时也便于拆卸。所述布液单元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设于所述布液单元远离所述浸提单元的一端,所述布液单元靠近所述盖体的一端设有卡槽。在使用时,将盖体的底部放置在布液筒顶部的卡槽内,使盖体和布液单元可拆卸连接。在布液筒的顶端开口处设置盖体,盖体将布液筒密封,避免在使用易挥发分解的浸提液时,浸提液挥发到空气中,污染环境的同时还降低了浸提液的浸提效率。进一步的,所述浸提单元为多个,多个所述浸提单元沿浸提液流动方向依次连接。多个浸提单元依次连接,可分段式的提取土壤中的污染物,降低了单个浸提单元中土壤堆积的高度,避免在浸提时土壤堆积较高,导致浸提液瘀滞在浸提单元中,降低了浸提剂的利用率。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柱浸装置包括布液单元、浸提单元和收集单元,浸提单元中的土壤在浸提液的作用下,将土壤中的污染物浸出,再通过收集单元收集含有污染物的浸提液,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并且本技术的浸提装置制作简单、可重复利用、成本低、实用性强。2.在本技术中,在布液单元和浸提单元中均设置与导液组件,导液组件中的第一导液层和第二导液层可吸收浸提液,当吸收至饱和后释放出浸提液,在第一导液层和第二导液层的作用下,改变了浸提液的流动方式:导液层中的浸提液的浸出的速度缓慢且均匀,并随着导液线均匀的流入到下一单元中,使单位面积上滴加的浸提液的量和滴加速度均匀,浸提单元中的浸提液分布更加均一,减小横向上的浸提差异,提高浸提效率。3.本技术的布液单元、浸提单元以及收集单元均设置有卡槽或者卡口,卡槽和卡口相互配合并可实现固定,方便在使用时组装和拆卸各单元,同时,H还可以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将多个浸提单元串联组装,提高浸提液的利用率,使得单位浸提液中污染物浓度大幅度提高,减少了后续对污染物富集、分离的工序。通过多个浸提单元的串联使用,可避免土壤高度超过极限值,防止因土壤本身重力的挤压而造成的淤塞问题,以保证浸提能顺畅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柱浸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柱浸装置的布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的柱浸装置的布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的柱浸装置的布液单元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柱浸装置的浸提单元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柱浸装置的收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柱浸装置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布液单元,11-进液组件,111-进液管,112-喷洒头,12-第一通孔,13-布液筒,2-浸提单元,21-第二通孔,22-浸提筒,3-收集单元,31-收集筒,32-出液管,4-导液组件,41-第一导液层,42-第二导液层,43-导液线,5-卡槽,6-盖体。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7,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土壤污染物浸提的多层柱浸装置,包括用于分布浸提液的布液单元1、用于提取污染物的浸提单元2和用于收集浸提液的收集单元3,所述布液单元1、所述浸提单元2和所述收集单元3依次可拆卸的连接,浸提液依次流经所述布液单元1、所述浸提单元2和所述收集单元3。在使用时,柱浸装置水平放置,收集单元3位于底部,浸提单元2位于收集单元3的顶部,布液单元1位于浸提单元2的顶部,浸提液经管蠕动泵流入到布液单元1中,在依次流经浸提单元2,最后富集在收集的单元中。在布液单元1和浸提单元2中均设于导液组件4,导液组件4包括第一导液层41、第二导液层42和导液线43。第一导液层4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土壤污染物浸提的多层柱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分布浸提液的布液单元、用于提取污染物的浸提单元和用于收集浸提液的收集单元,所述布液单元、所述浸提单元和所述收集单元依次可拆卸的连接,浸提液依次流经所述布液单元、所述浸提单元和所述收集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土壤污染物浸提的多层柱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分布浸提液的布液单元、用于提取污染物的浸提单元和用于收集浸提液的收集单元,所述布液单元、所述浸提单元和所述收集单元依次可拆卸的连接,浸提液依次流经所述布液单元、所述浸提单元和所述收集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土壤污染物浸提的多层柱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液单元和所述浸提单元均设有用于将浸提液均匀导出的导液组件,所述导液组件包括第一导液层、第二导液层和导液线,所述第一导液层和所述第二导液层沿浸提液的流动方向依次叠设,所述导液线位于所述第二导液层远离所述第一导液层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土壤污染物浸提的多层柱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液单元包括进液组件和一端具有多个第一通孔的布液筒,所述进液组件的出液端位于所述布液筒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所述导液组件设于所述布液筒内,所述导液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且沿所述布液筒的轴向向外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土壤污染物浸提的多层柱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提单元包括一端具有多个第二通孔的浸提筒,所述浸提筒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与所述布液单元连接,所述导液组件设于所述浸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吉周正郑若锋雷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西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