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土壤碳循环实验中细菌对秸秆分解效率的验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壤碳循环实验中细菌对秸秆分解效率的验证装置,属于土壤监测治理
技术介绍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他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粒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中国农民对作物秸秆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只是由于从前农业生产水平低、产量低,秸秆数量少,秸秆除少量用于垫圈、喂养牲口,部分用于堆沤肥外,大部分都作染料烧掉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秸秆数量也多,加之省柴节煤技术的推广,烧煤、用电和使用液化气的普及,使农村中有大量富余秸秆,很多农民为了省事,又不愿意深化利用秸秆,就在田间就地焚烧,于是在入冬季节,焚烧秸秆产生的大量浓烟严重污染空气,特别是人群密度较大的城市,几乎每年都会形成严重的雾霾天气。焚烧秸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秸秆不烧的话该怎么利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就地打 ...
【技术保护点】
1.土壤碳循环实验中细菌对秸秆分解效率的验证装置,由反应缸(1)和增深缸(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缸(1)的壁为透明的玻璃质,整体呈筒状的圆柱形,圆柱的直径为5‑20厘米,圆柱的高度为30‑50厘米,包括反应缸座(2)、取料窗(3)、反应缸体(24)、基底土层(6)、秸秆层(7)、覆土层(8)、反应缸贴签区(5)、反应缸体积刻度(9)、反应缸壁(10)和反应缸腔(11);反应缸座(2)是反应缸(1)最底部的部分,为实心玻璃质,整体为圆柱形,圆柱的直径为8‑30厘米,圆柱的高度为1‑5厘米,反应缸座(2)下表面水平,上底面中央在反应缸体(24)下方的部分也是水平的,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土壤碳循环实验中细菌对秸秆分解效率的验证装置,由反应缸(1)和增深缸(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缸(1)的壁为透明的玻璃质,整体呈筒状的圆柱形,圆柱的直径为5-20厘米,圆柱的高度为30-50厘米,包括反应缸座(2)、取料窗(3)、反应缸体(24)、基底土层(6)、秸秆层(7)、覆土层(8)、反应缸贴签区(5)、反应缸体积刻度(9)、反应缸壁(10)和反应缸腔(11);反应缸座(2)是反应缸(1)最底部的部分,为实心玻璃质,整体为圆柱形,圆柱的直径为8-30厘米,圆柱的高度为1-5厘米,反应缸座(2)下表面水平,上底面中央在反应缸体(24)下方的部分也是水平的,上底面周缘部分为球面形,球面形最大的高度为1-5厘米,球面形最小的高度为1-2厘米;反应缸体(24)是反应缸座(2)上面的部分,反应缸体(24)四周的壁为反应缸壁(10),反应缸壁(10)为玻璃质,厚度为0.5-2厘米,反应缸壁(10)上缘向外斜伸1-2厘米,倾斜的角度为20º-30º,倾斜部分内表面为磨砂面;反应缸壁(10)所围成的空腔为反应缸腔(11),反应缸腔(11)从下到上根据功能的不同依次为基底土层(6)、秸秆层(7)、覆土层(8);基底土层(6)是在制作细菌分解秸秆反应体系时,先在反应缸腔(11)底部铺设的一层厚度为1-2厘米深的土壤;秸秆层(7)是由人为截断成的一定长度的秸秆竖立排在基底土层(6)上方,填满该处的反应缸腔(11)所形成的一层,秸秆在填入反应缸腔(11)前,需要用一定浓度的细菌培养液浸泡并湿透,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标准是从细菌培养液里拿出后不再有液体滴落,之后再填入反应缸腔(11)形成秸秆层(7);覆土层(8)是模拟农田实际埋入深度所需要的土层,覆土层(8)的土壤来自于农田,其中,要把草根、作物根等植物残渣清除;反应缸贴签区(5)位于反应缸壁(10)上部的外表面,用于粘贴标签,记录下实验的时间、地点、操作人、反应条件等信息;反应缸体积刻度(9)是反应缸腔(11)容积的指示刻度,在反应缸壁(10)垂直方向上分布,并在相应刻度旁标有数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碳循环实验中细菌对秸秆分解效率的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料窗(3)由取料窗口(18)、取料窗口封片(19)、密封胶条(20)、固片拉带(21)、拉带扣环(22)和取料窗口封片合页(23)组成;取料窗口(18)是反应缸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苗,任建华,于万辉,谢桂林,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