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65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柱塞,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右端焊接连接有第二壳体,且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的连接处开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的中部右端连通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出油口密封圈,且出油口密封圈安装固定在第二壳体的右端口,所述第三壳体焊接连接在第一壳体的左端,且第三壳体和第一壳体的内部均贯穿连接有第一塞体,且第一壳体与第三壳体交界处开设有固定扣,所述第一塞体的左端连接有第二塞体,且第二塞体的左端通过滑动口固定安装在第三壳体的左端,所述第三壳体的左端表面开设有螺纹孔。该柱塞,使用高频淬火对柱塞的表面进行处理,保持柱塞的表面无毛刺,便于使用时,方便柱塞灵活的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柱塞
本技术涉及柱塞相关
,具体为一种柱塞。
技术介绍
目前,柱塞泵是液压系统的一个重要装置,它依靠柱塞在缸体中往复运动,使密封工作容腔的容积发生变化来实现吸油、压油,柱塞泵具有额定压力高、结构紧凑、效率高和流量调节方便等优点,柱塞泵被广泛应用于高压、大流量和流量需要调节的场合,诸如液压机、工程机械和船舶中。但是,柱塞在泵体的内部进行左右直线性的滑动时,容易受到柱塞外壁的摩擦作用,影响使用,同时也容易损坏柱塞和泵体,造成两者的磨损,影响使用寿命,同时也不方便对油液进行抽出与挤入,影响使用,容易使得油液渗出,造成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柱塞,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柱塞,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一般的柱塞在生产加工中,表面出现毛刺,影响柱塞灵活的运动,从而影响柱塞泵的使用,以及不方便快速的将油进行吸入与抽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柱塞,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右端焊接连接有第二壳体,且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的连接处开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的中部右端连通有出油管,且出油管贯穿固定块的内部,所述出油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出油口密封圈,且出油口密封圈安装固定在第二壳体的右端口,所述第三壳体焊接连接在第一壳体的左端,且第三壳体和第一壳体的内部均贯穿连接有第一塞体,且第一壳体与第三壳体交界处开设有固定扣,所述第一塞体的左端连接有第二塞体,且第二塞体的左端通过滑动口固定安装在第三壳体的左端,所述第三壳体的左端表面开设有螺纹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为焊接一体化结构,且第三壳体的左端表面等角度设置有4个螺纹孔。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呈圆柱状结构,且固定块的内部垂直贯穿连接有出油管,并且出油管与固定块的水平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塞体的右端为圆锥结构,且第二塞体为圆柱状结构,并且第二塞体和第一塞体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进油口与出油管为相互垂直设置,且进油口与出油管为连通设置。优选的,所述出油口密封圈的截面形状呈圆形结构,且出油口密封圈与第二壳体的右端的连接方式为镶嵌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柱塞,使用高频淬火对柱塞的表面进行处理,保持柱塞的表面无毛刺,便于使用时,方便柱塞灵活的运动,1、设有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为焊接一体化结构,而且该结构的表面经过高频淬火的处理,从而便于去毛刺,方便在运动过程中,避免出现磨损,影响使用;2、设有第一塞体和第二塞体,第一塞体和第二塞体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的内部,通过推动第二塞体和第一塞体,便于带动该柱塞运动,方便实现油液的抽入与排出,方便使用,同时也便于安装与拆卸第一塞体和第二塞体方便更换;3、设有出油管和进油口,两者垂直设置,方便油液在出油管和进油口的内部直接调节方向,避免油液渗出,造成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右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固定块;4、出油管;5、第三壳体;6、第一塞体;7、螺纹孔;8、固定扣;9、滑动口;10、进油口;11、出油口密封圈;12、第二塞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柱塞,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固定块3、出油管4、第三壳体5、第一塞体6、螺纹孔7、固定扣8、滑动口9、进油口10、出油口密封圈11和第二塞体12,第一壳体1的右端焊接连接有第二壳体2,且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的连接处开设有进油口10,进油口10的中部右端连通有出油管4,且出油管4贯穿固定块3的内部,出油管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出油口密封圈11,且出油口密封圈11安装固定在第二壳体2的右端口,第三壳体5焊接连接在第一壳体1的左端,且第三壳体5和第一壳体1的内部均贯穿连接有第一塞体6,且第一壳体1与第三壳体5交界处开设有固定扣8,第一塞体6的左端连接有第二塞体12,且第二塞体12的左端通过滑动口9固定安装在第三壳体5的左端,第三壳体5的左端表面开设有螺纹孔7。如图1和3中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5为焊接一体化结构,且第三壳体5的左端表面等角度设置有4个螺纹孔7,便于对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5进行一体化设计,从而便于对其进行高频淬火处理,避免出现毛刺,影响使用,如图2中固定块3呈圆柱状结构,且固定块3的内部垂直贯穿连接有出油管4,并且出油管4与固定块3的水平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便于对出油管4进行固定,避免出油管4在第二壳体2的内部晃动,影响使用。如图2中第一塞体6的右端为圆锥结构,且第二塞体12为圆柱状结构,并且第二塞体12和第一塞体6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方便安装与拆卸,同时也便于带动柱塞进行运动,方便使用,如图2中进油口10与出油管4为相互垂直设置,且进油口10与出油管4为连通设置,便于油液在出油管4和进油口10的内部进行流动,方便使用,同时也便于避免油液漏出,影响使用。如图4中出油口密封圈11的截面形状呈圆形结构,且出油口密封圈11与第二壳体2的右端的连接方式为镶嵌连接,便于对第二壳体2进行密封处理,避免油液漏出,影响使用。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柱塞时,首先将该柱塞安装在泵体的内部,由于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5的表面均进行高频淬火的处理,表面出现毛刺,从而便于在泵体的内部灵活的运动,避免出现摩擦的现象,接着将第一塞体6和第二塞体12固定安装在一起,然后将第一塞体6和第二塞体12插入到第一壳体1和第三壳体5的内部,用螺栓通过螺纹孔7将第二塞体12固定安装在第三壳体5的左端滑动口9处,工作时,通过推动第二塞体12,便于带动该柱塞在泵体的内部进行滑动,从而便于保护柱塞,避免磨损,方便使用,推动该柱塞时,出油口密封圈11与泵体接触,油液从进油口10处进入到出油管4中,然后拉动柱塞时,进油口10与泵体接触,从而便于油液从出油管4中流出,从而便于实现油液的抽入与挤出,这就是柱塞使用的整个过程。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柱塞,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三壳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右端焊接连接有第二壳体(2),且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的连接处开设有进油口(10),所述进油口(10)的中部右端连通有出油管(4),且出油管(4)贯穿固定块(3)的内部,所述出油管(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出油口密封圈(11),且出油口密封圈(11)安装固定在第二壳体(2)的右端口,所述第三壳体(5)焊接连接在第一壳体(1)的左端,且第三壳体(5)和第一壳体(1)的内部均贯穿连接有第一塞体(6),且第一壳体(1)与第三壳体(5)交界处开设有固定扣(8),所述第一塞体(6)的左端连接有第二塞体(12),且第二塞体(12)的左端通过滑动口(9)固定安装在第三壳体(5)的左端,所述第三壳体(5)的左端表面开设有螺纹孔(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塞,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三壳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右端焊接连接有第二壳体(2),且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的连接处开设有进油口(10),所述进油口(10)的中部右端连通有出油管(4),且出油管(4)贯穿固定块(3)的内部,所述出油管(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出油口密封圈(11),且出油口密封圈(11)安装固定在第二壳体(2)的右端口,所述第三壳体(5)焊接连接在第一壳体(1)的左端,且第三壳体(5)和第一壳体(1)的内部均贯穿连接有第一塞体(6),且第一壳体(1)与第三壳体(5)交界处开设有固定扣(8),所述第一塞体(6)的左端连接有第二塞体(12),且第二塞体(12)的左端通过滑动口(9)固定安装在第三壳体(5)的左端,所述第三壳体(5)的左端表面开设有螺纹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务本工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