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引排侧壁涌水的深基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495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引排侧壁涌水的深基坑结构,属于基坑防水工程领域,其包括基坑,所述基坑的侧壁涌水处开设有若干排水槽,所述基坑坑底的周缘开设有连通的集水沟,位于每个基坑侧壁上的所述排水槽与对应的所述集水沟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基坑侧壁的局部涌水进行集中引排水处理,具有使得施工场地不易产生积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引排侧壁涌水的深基坑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防水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引排侧壁涌水的深基坑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但由于深基坑侧壁时长会出现局部涌水的现象,涌水大量流入施工现场,往往容易导致施工现场积水严重,从而给施工带来较大的困扰和安全隐患,故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引排侧壁涌水的深基坑结构,具有能够对局部涌水进行集中引排水处理,从而使得施工场地不易产生积水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引排侧壁涌水的深基坑结构,包括基坑,所述基坑的侧壁涌水处开设有若干排水槽,所述基坑坑底的周缘开设有连通的集水沟,位于每个基坑侧壁上的所述排水槽与对应的所述集水沟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坑侧壁局部的涌水会通过排水槽集中流入至集水沟内,从而使得施工场地内不易产生积水,施工也不易受到影响,同时还降低了施工安全隐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坑坑顶的周缘设置有截水沟,所述基坑坑顶设置有抽水泵,所述集水沟内设置有第一引水管,所述截水沟内设置有第二引水管,所述第一引水管与第二引水管均与所述抽水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集水沟内集满水时,多余的渗水会通过抽水泵排至截水沟内,同时截水沟的设置还能够防止基坑外地表的水流入基坑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内嵌设有与其深度相等的引水盒,所述引水盒远离基坑侧壁的一端呈开口状,所述引水盒的盒底开设有若干渗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水盒能够使得引水槽的侧壁不易受到水流的冲刷,使得基坑侧壁水土不易流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渗水孔内设置有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能够过滤基坑侧壁上的泥土,使其不易直接受渗水作用而进入集水沟内,从而使得第一引水管不易发生堵塞,抽水泵的工作负载也不易增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水盒内填充有吸水层,所述吸水层由聚氯酯基底泡沫材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氯酯基底泡沫材料能够吸收渗水,不仅能够缓冲渗水对引水盒的冲击,同时还能够起到基坑支护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的槽深为10cm-12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引水盒嵌入至引水槽内的位置较深,使其安装位置不易发生变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水盒朝向基坑侧壁的一侧垂直固定有锚固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锚固杆插入至基坑侧壁内,不仅能够起到基坑侧壁支护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固定引水盒的安装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固杆的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均匀环绕设置有倒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刺能够增加锚固杆与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加引水盒的安装牢固程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基坑侧壁的涌水处开挖引水槽,能够使涌水沿着引水槽集中排入至集水沟内,以使得施工场地内不易产生积水,进而使得施工不易受到影响,降低了施工安全隐患;2.通过截水沟与抽水泵的设置,能够在集水沟达到储水极限之前再次将涌水集中排出;3.通过引水盒的设置,能够减小涌水对引水槽侧壁的冲刷,减小了水土流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基坑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引水盒与锚固杆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1、基坑;11、排水槽;12、集水沟;13、截水沟;2、引水盒;21、渗水孔;211、过滤网;22、吸水层;3、锚固杆;31、倒刺;4、抽水泵;41、第一引水管;42、第二引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引排侧壁涌水的深基坑结构,包括由放坡成型的基坑1,基坑1坑底的四周挖设有连通的集水沟12。当基坑1侧壁的局部可能出现涌水现象时,在基坑1侧壁上位于该处且沿着基坑1的坡度开挖排水槽11,排水槽11内安装有与其深度相等的引水盒2,引水盒2的下端与集水沟12连通,在引水盒2的盒底开设有若干渗水孔21(参见图2),涌水从渗水孔21排入至引水盒2内后集中引流至集水沟12内,以减小基坑1坑底积水的可能。排水槽11的开挖深度为10cm-12cm,本实施例中开挖深度优选为12cm,以使得引水盒2具有足够的嵌入深度。如图1所示,在基坑1坑顶的四周开挖有截水沟13,截水沟13与市政管网连通。在截水沟13的一侧设有抽水泵4,集水沟12内设置有第一引水管41,截水沟13内设置有第二引水管42,第一引水管41与第二引水管42均与抽水泵4连接。截水沟13的设置一方面可减小基坑1外围水源进入基坑1内部的可能,另一方面,当集水沟12即将达到其蓄水极限时,可通过抽水泵4将集水沟12内的水抽入至截水沟13内,并最终排入至市政管网。如图1和2所示,引水盒2的上端开口,引水盒2内设置有与其形状适配的条状吸水层22(图中未示出),吸水层22由聚氯酯基底泡沫材料制成。由于聚氯酯基底泡沫材料能够吸收大量的涌水,使得涌水在引水盒2内流动时不易产生湍流而飞溅的现象,同时吸水层22还具有较重的质量,其与引水盒2共同压在基坑1侧壁上还能够起到基坑1支护的作用。在渗水孔21内还设置有用于过滤泥沙的过滤网211,以减少其进入集水沟12,进而进入第一引水管41内而导致堵塞的可能。如图1和2所示,在引水盒2朝向基坑1侧壁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锚固杆3,锚固杆3与过滤孔的位置相互错开,锚固杆3的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均匀环绕设置有若干倒刺31。放置引水盒2时,锚固杆3的一端垂直插入至基坑1侧壁内,以固定引水盒2的位置,使其不易因涌水的冲击力而脱离排水槽11。倒刺31能够增加锚固杆3与基坑1侧壁土壤之间的紧密连接程度,从而能够强化基坑1侧壁的受力土体,起到支护基坑1的作用。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基坑1侧壁某个局部即将出现涌水现象时,先开挖引水槽,将锚固杆3垂直插入至引水槽的槽底,固定引水盒2的位置。再将吸水层22放置于引水盒2内,此时涌水便会直接从引水盒2排入至集水沟12内进行储存,从而使得基坑1坑底不易产生积水,不仅施工不易受到影响,还增大了施工安全。当集水沟12内涌水即将蓄满时,利用抽水泵4将集水沟12内的水抽入至截水沟13内即可。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引排侧壁涌水的深基坑结构,包括基坑(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1)的侧壁涌水处开设有若干排水槽(11),所述基坑(1)坑底的周缘开设有连通的集水沟(12),位于每个基坑(1)侧壁上的所述排水槽(11)与所述集水沟(1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引排侧壁涌水的深基坑结构,包括基坑(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1)的侧壁涌水处开设有若干排水槽(11),所述基坑(1)坑底的周缘开设有连通的集水沟(12),位于每个基坑(1)侧壁上的所述排水槽(11)与所述集水沟(1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引排侧壁涌水的深基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1)坑顶的周缘设置有截水沟(13),所述基坑(1)坑顶设置有抽水泵(4),所述集水沟(12)内设置有第一引水管(41),所述截水沟(13)内设置有第二引水管(42),所述第一引水管(41)与第二引水管(42)均与所述抽水泵(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引排侧壁涌水的深基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11)内嵌设有与其深度相等的引水盒(2),所述引水盒(2)远离基坑(1)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佳铭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三联建设工程勘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