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削减农田面源污染的生态沟渠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环境治理和农田污水处理技术,尤其是一种削减农田面源污染的生态沟渠。
技术介绍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的农资,化肥和农药施用量逐年增加,化肥、农药等随地表径流、农田退水等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问题日渐突出。随着对点源污染的有效控制,农田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河湖地表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农田排水沟渠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农田径流由分散流向集中流转变,在提高农田排水能力的同时,还可通过排水沟渠内底泥/土壤吸附、植物拦截与吸收、微生物降解等作用截留净化农田排水中的污染物,在农田面源污染阻控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将农田排水沟进行生态化改造构建生态沟渠是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热点方向之一,通过在现有农田排水沟中填充过滤沙土、种植水生植物、养殖水生动物,并适当设置节制闸坝、拦水坎、集泥井、透水坝等设施,对氮磷等污染物进行拦截。尽管已有研究证实,与自然排水沟相比,生态沟渠对农田排水中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削减能力,但现有生态沟渠仍存在以下不足:(1)生态沟渠内的水体流动较快,水力停留时间过短导致污染物削减率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削减农田面源污染的生态沟渠,包括排水沟渠(8)和位于排水沟渠渠底的土壤层(2),其特征在于,排水沟渠(8)的横断面为梯形,排水沟渠(8)的渠底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基底支撑层(5)、下层过滤层(4)、上层过滤层(3)和土壤层(2),沿着排水沟渠(8)的长度方向,在下层过滤层(4)和上层过滤层(3)中埋设有外部包裹有土工无纺布(6)的无砂混凝土管(7),土壤层(2)中种植湿生植物(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削减农田面源污染的生态沟渠,包括排水沟渠(8)和位于排水沟渠渠底的土壤层(2),其特征在于,排水沟渠(8)的横断面为梯形,排水沟渠(8)的渠底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基底支撑层(5)、下层过滤层(4)、上层过滤层(3)和土壤层(2),沿着排水沟渠(8)的长度方向,在下层过滤层(4)和上层过滤层(3)中埋设有外部包裹有土工无纺布(6)的无砂混凝土管(7),土壤层(2)中种植湿生植物(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削减农田面源污染的生态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渠(8)上顶挖掘宽度为1.3~1.7m、下底挖掘宽度为0.5~0.7m、深度为0.8~1.1m、边坡比为1:0.5~1:1.0,边坡上部0.5~1.0m植草防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削减农田面源污染的生态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层(2)的厚度为15~25cm,上层滤料层(3)的材质为多孔陶粒,上层滤料层(3)的高度为20~30cm,陶粒的粒径为9~11mm;下层滤料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红波,任喜龙,王文华,王成言,邬龙,任东红,李志华,于朝霞,扈幸伟,乔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