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3351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53
本申请提供有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中的污水净化装置一方面能够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另一方面还能够在持续使用中便于维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净化装置而言,本装置的实际使用寿命更长,更适于推广使用。

Sewage Purification Processing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本公开一般涉及环保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仍多采用污水厂集中处理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基建费用、运行维护费用,同时容易对污水管网沿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都在积极倡导污水分散处理的思想,就地处理,就地回用,实现水平衡和水循环具有重大意义。膜过滤在水处理上,由于成本低、效果好得到推广使用;然而,其极易被杂质污染而造成堵塞,需要经常进行冲洗处理,效率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ZL201611063103.8公开有一种污水处理过滤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设有平行且依次设置的端板一和端板二,所述端板一和端板二将筒体从左至右依次分隔为进水仓、过滤仓和排水仓,所述进水仓的外侧设有进水口,所述排水仓的外侧设有排水口;所述进水仓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朝向进水设置;所述过滤仓的顶部设有出水口,所述过滤仓内设有若干过滤膜管、曝气组件、摆板一、摆板二和一对刮板组件,若干过滤膜管均布设置端板一和端板二上,所述过滤膜管呈弧形设置;所述曝气组件包括鼓风机、主曝气管、一对支曝气管一和一对支曝气管二,所述鼓风机设在筒体外,所述主曝气管、一对支曝气管一和一对支曝气管二分别通过管道连接鼓风机,所述管道上设有电磁阀,所述主曝气管位于过滤膜管的中心下方,所述主曝气管的气口朝上设置,一对支曝气管一对称设置且位于过滤仓左侧的顶、底部,一对支曝气管二对称设置且位于过滤仓右侧的顶、底部;所述摆板一上设有若干通孔一,所述摆板一套设在若干过滤膜管的左侧,一对支曝气管一位于摆板一的左侧,所述支曝气管一上的气口朝向摆板一,所述摆板二上设有若干通孔一,所述摆板二套设在若干过滤膜管的右侧,一对支曝气管二位于摆板二的右侧,所述支曝气管二上的气口朝向摆板二;一对刮板组件对称设置且位于摆板一和摆板二之间;所述刮板组件包括刮板,所述刮板上设有若干通孔二,所述通孔二的孔径小于通孔一的孔径,所述刮板套设在若干过滤膜管上,一对刮板组件中的刮板分别通过弹性体连接摆板一以及摆板二;所述通孔二在内壁环面上设有用于接触过滤膜管的柔性刮齿;所述摆板一的顶、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对支曝气管一之间的中心距,所述摆板二的顶、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对支曝气管二之间的中心距。其工作原理为:在筒体的过滤仓内设置若干呈弧形设置的过滤膜管,一方面能够降低筒体的占地面积,另一方面使得杂质等在重力作用下分散、聚集在过滤膜管的中间底部,便于后续清除。工作时,首先,主曝气管、底部的支曝气管一和底部的支曝气管二同时开启,使得过滤膜管趋近于直管状态进行过滤,提高过滤顺畅性;其次,主曝气管停止,位于顶部的支曝气管一和支曝气管二先动作,再位于底部的支曝气管一和支曝气管二,依次交替动作,实现摆板一和摆板二摆动,一方面,使得杂质分散、积聚在过滤膜管的中间底部,另一方面,使得积聚在膜管的表面的杂质在摆动过程中,能够清除(摆动时,过滤膜管受到阻力,可清除表面的杂质);再其次,一对支曝气管一先动作,再一对支曝气管二动作,通过一对刮板组件中刮板上的柔性刮齿来回刮除位于过滤膜管表面的杂质;最后,主曝气管、底部的支曝气管一和底部的支曝气管二同时开启,将分散在中间的杂质进行可靠清除。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最初的技术问题得以一定程度地解决,但是,由于摆动件的存在和摆动作用,在具体的实践中,过滤膜管表面会在长期的使用中发生破损的情况,进而到导致了其过滤效果降低甚至于完全失效,最终只能将过滤膜管整体更换,最终影响了整个装置的实用寿命和使用效果,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有效地对沉积在内部的杂质进行有效处理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第一方面,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上净引管路,横向设置的下净引管路和用于将上净引管路与下净引管路之间连接过渡净引管路;所述上净引管路,包括:头净化部和与所述头净化部一端固接的中空式中净化管;所述头净化部包括:环式结构的方型外框,固接在所述方型外框一侧的引入部和固接在所述方型外框上且位于所述引入部对侧的排污部;所述方型外框内设有中空圆柱状第一通道;所述引入部和排污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所述方型外框倾斜设置且所述引入部的高度大于所述排污部的高度;所述头净化部上相对远离下净引管路的一端设有能将头净化部该端密封的密封盖且所述密封盖正中设有与之通过密封轴承相连的联通管路;所述联通管路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的一端固接有中空扫动盘且其暴露在所述第一通道外的一端与驱动电机机械连接;所述联通管路侧壁设有环形凹槽且所述环形凹槽底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联通管路内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且所有第二通道均与中空扫动盘连通;所述中空扫动盘远离所述连通管路的一端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二通孔且相邻的第二通孔之间设有橡胶材质的刷毛;所述排污部上设有排污开口且所述排污开口上设有密封型封盖;所述中净化管内部中空且其内套设内引路管;所述内引路管相对靠近头净化部的一端与中净化管密封固接且其该端设有第一滤网;所述中净化管为弯管结构且其相对远离头净化部的一端与地面垂直;所述中净化管相对远离头净化部的一端内壁固接有第一环形紧固件且所述第一环形紧固件与所述内引路管上相对远离头净化部的一端外壁固接;所述内引路管的自由端与过渡净引管路的一端固接;所述过渡净引管路整体呈中空扁圆柱状结构,其上靠近内引路管的一端开口且其上远离所述内引路管的一端覆盖有第一分路板;所述第一分路板上设有多个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三通孔上还连接有向远离第一分路板一侧延伸的分路引管;所述下净引管路整体呈中空柱状结构,其顶部覆盖有第二分路板,所述第二分路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通孔一一对应的第四通孔且所述第四通孔固接有能够与所述分路引管底部配接的过滤膜管;其底部覆盖有底部封板;其内还设有分别与第二分路板和底部封板平行的第四分路板,所述过滤膜管沿着所述下净引管路轴向延伸且其自由端与所述第四分路板上设有的第五通孔固接;所述第二分路板与第四分路板之间形成净化腔,所述净化腔侧壁底部设有用于排出净化水的外排净管;所述第四分路板与底部封板之间形成排污腔,所述底部封板上设有用于排出废水的外排废管。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独立设置的用于注入净水剂的注入装置,所述注入装置包括:用于储存液体净水剂的贮存箱,与贮存箱连接通过输入管路连接的驱动泵,与所述驱动泵输出口相连的输送管路和固接在所述输送管路的套接环;所述贮存箱上顶部设有注入口且其底部设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通过输入管路连接的驱动泵的输入口;当驱动泵启动时,其能够将贮存箱的排出口排出的净水剂输送至输送管路内;所述套接环整体呈环形结构且其内部中空;所述套接环外侧壁与所述输送管路连通;所述套接环的内侧壁上设有第六通孔且所述第六通孔与其内部连通;所述套接环能够套接在所述联通管路上的环形凹槽上;所述第六通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一一对应。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六通孔上还设有向靠近所述套接环中心一侧延伸的中空锥形注入管。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渡净引管路内部设有两个倾斜设置的椭圆形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所述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之间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净引管路(1),横向设置的下净引管路(2)和用于将上净引管路(1)与下净引管路(2)之间连接过渡净引管路(3);所述上净引管路(1),包括:头净化部(4)和与所述头净化部(4)一端固接的中空式中净化管(5);所述头净化部(4)包括:环式结构的方型外框(6),固接在所述方型外框(6)一侧的引入部(7)和固接在所述方型外框(6)上且位于所述引入部(7)对侧的排污部(8);所述方型外框(6)内设有中空圆柱状第一通道(9);所述引入部(7)和排污部(8)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9)连通;所述所述方型外框(6)倾斜设置且所述引入部(7)的高度大于所述排污部(8)的高度;所述头净化部(4)上相对远离下净引管路(2)的一端设有能将头净化部(4)该端密封的密封盖(10)且所述密封盖(10)正中设有与之通过密封轴承相连的联通管路(11);所述联通管路(11)位于所述第一通道(9)内的一端固接有中空扫动盘(16)且其暴露在所述第一通道(9)外的一端与驱动电机(12)机械连接;所述联通管路(11)侧壁设有环形凹槽(13)且所述环形凹槽(13)底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4);所述联通管路(11)内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通道(15);所述第二通道(15)与所述第一通孔(14)一一对应且所有第二通道(15)均与中空扫动盘(16)连通;所述中空扫动盘(16)远离所述连通管路(11)的一端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二通孔(17)且相邻的第二通孔(17)之间设有橡胶材质的刷毛(39);所述排污部(8)上设有排污开口(18)且所述排污开口(18)上设有密封型封盖(19);所述中净化管(5)内部中空且其内套设内引路管(20);所述内引路管(20)相对靠近头净化部(4)的一端与中净化管(5)密封固接且其该端设有第一滤网(21);所述中净化管(5)为弯管结构且其相对远离头净化部(4)的一端与地面垂直;所述中净化管(5)相对远离头净化部(4)的一端内壁固接有第一环形紧固件(22)且所述第一环形紧固件(22)与所述内引路管(20)上相对远离头净化部(4)的一端外壁固接;所述内引路管(20)的自由端与过渡净引管路(3)的一端固接;所述过渡净引管路(3)整体呈中空扁圆柱状结构,其上靠近内引路管(20)的一端开口且其上远离所述内引路管(20)的一端覆盖有第一分路板(23);所述第一分路板(23)上设有多个第三通孔(24)且所述第三通孔(24)上还连接有向远离第一分路板(23)一侧延伸的分路引管(25);所述下净引管路(2)整体呈中空柱状结构,其顶部覆盖有第二分路板(26),所述第二分路板(26)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通孔(24)一一对应的第四通孔(28)且所述第四通孔(28)固接有能够与所述分路引管(25)底部配接的过滤膜管(49);其底部覆盖有底部封板(27);其内还设有分别与第二分路板(26)和底部封板(27)平行的第四分路板(47),所述过滤膜管(49)沿着所述下净引管路(2)轴向延伸且其自由端与所述第四分路板(47)上设有的第五通孔(50)固接;所述第二分路板(26)与第四分路板(47)之间形成净化腔,所述净化腔侧壁底部设有用于排出净化水的外排净管(51);所述第四分路板(47)与底部封板(27)之间形成排污腔,所述底部封板(27)上设有用于排出废水的外排废管(4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净引管路(1),横向设置的下净引管路(2)和用于将上净引管路(1)与下净引管路(2)之间连接过渡净引管路(3);所述上净引管路(1),包括:头净化部(4)和与所述头净化部(4)一端固接的中空式中净化管(5);所述头净化部(4)包括:环式结构的方型外框(6),固接在所述方型外框(6)一侧的引入部(7)和固接在所述方型外框(6)上且位于所述引入部(7)对侧的排污部(8);所述方型外框(6)内设有中空圆柱状第一通道(9);所述引入部(7)和排污部(8)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9)连通;所述所述方型外框(6)倾斜设置且所述引入部(7)的高度大于所述排污部(8)的高度;所述头净化部(4)上相对远离下净引管路(2)的一端设有能将头净化部(4)该端密封的密封盖(10)且所述密封盖(10)正中设有与之通过密封轴承相连的联通管路(11);所述联通管路(11)位于所述第一通道(9)内的一端固接有中空扫动盘(16)且其暴露在所述第一通道(9)外的一端与驱动电机(12)机械连接;所述联通管路(11)侧壁设有环形凹槽(13)且所述环形凹槽(13)底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4);所述联通管路(11)内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通道(15);所述第二通道(15)与所述第一通孔(14)一一对应且所有第二通道(15)均与中空扫动盘(16)连通;所述中空扫动盘(16)远离所述连通管路(11)的一端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二通孔(17)且相邻的第二通孔(17)之间设有橡胶材质的刷毛(39);所述排污部(8)上设有排污开口(18)且所述排污开口(18)上设有密封型封盖(19);所述中净化管(5)内部中空且其内套设内引路管(20);所述内引路管(20)相对靠近头净化部(4)的一端与中净化管(5)密封固接且其该端设有第一滤网(21);所述中净化管(5)为弯管结构且其相对远离头净化部(4)的一端与地面垂直;所述中净化管(5)相对远离头净化部(4)的一端内壁固接有第一环形紧固件(22)且所述第一环形紧固件(22)与所述内引路管(20)上相对远离头净化部(4)的一端外壁固接;所述内引路管(20)的自由端与过渡净引管路(3)的一端固接;所述过渡净引管路(3)整体呈中空扁圆柱状结构,其上靠近内引路管(20)的一端开口且其上远离所述内引路管(20)的一端覆盖有第一分路板(23);所述第一分路板(23)上设有多个第三通孔(24)且所述第三通孔(24)上还连接有向远离第一分路板(23)一侧延伸的分路引管(25);所述下净引管路(2)整体呈中空柱状结构,其顶部覆盖有第二分路板(26),所述第二分路板(26)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通孔(24)一一对应的第四通孔(28)且所述第四通孔(28)固接有能够与所述分路引管(25)底部配接的过滤膜管(49);其底部覆盖有底部封板(27);其内还设有分别与第二分路板(26)和底部封板(27)平行的第四分路板(47),所述过滤膜管(49)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宪涛裴兰英李兴池孙秀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鲁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邱宪涛裴兰英李兴池孙秀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