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拔钉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2860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式拔钉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底座;设于该底座上且可沿底座上下移动的活动座;设于底座上并驱动该活动座的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活动座上下移动;固定安装于活动座一侧的钉夹,该钉夹的底面与底座的底面平齐;以及连接于底座的把手。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拔钉困难的问题,在拔钉过程中保证模板的完整性,提高作业效率,同时也节约了人力物力,且该装置小巧,操作简便。

Hand-held nail puller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式拔钉器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手持式拔钉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木制模板以满足工程所需,根据施工需要制作的模具往往需要重复使用,因此在回收时,需要将钉合在木制模板上的钉子拔出,以拆下模具并方便下次使用。然而现有技术大多是采用老虎钳或羊角锤进行撬取,一些钉子钉得比较深难以拔出,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拔钉效率也很低,另外这种方式难以保证模板的完整性,在拔钉过程中也容易造成模板损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手持式拔钉器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拔钉困难的问题,在拔钉过程中保证模板的完整性,提高作业效率,同时也节约了人力物力,且该装置小巧,操作简便。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拔钉器,包括:底座;设于该底座上且可沿底座上下移动的活动座;设于底座上并驱动该活动座的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活动座上下移动;固定安装于活动座一侧的钉夹,该钉夹的底面与底座的底面平齐;以及连接于底座的把手。本专利技术手持式拔钉器,通过将钉夹夹住待拆除的钉子,进而利用驱动组件驱动活动座,使得驱动组件带动活动座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活动座上的钉夹也随之向上移动并拔出该钉子,解决了拔钉困难的问题,在拔钉过程中保证模板的完整性,提高作业效率,同时也节约了人力物力,且该装置小巧,操作简便。本专利技术手持式拔钉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驱动组件为固定安装于底座上的气缸,该气缸的活塞杆与活动座固定连接,该气缸驱动活塞杆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活动座上下移动。本专利技术手持式拔钉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驱动组件包括开设于底座内的气腔以及与气腔连通的进气管,该气腔于底座顶面形成一开口,进气管连通于气腔的底部;该活动座对应开口形成有活动柱,该活动柱插设于气腔中且端部与气腔的底部之间具有设定距离,通过进气管向气腔输送高压空气,从而高压空气推顶活动柱的端部并带动活动座向上移动。本专利技术手持式拔钉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底座靠近开口的的位置向气腔内凸伸并形成围挡面,该活动柱的直径与开口的直径相匹配,该活动柱靠近端部的位置套设有活塞,且该活塞可沿活动柱上下移动,该活动柱位于围挡面与活塞之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承托板,通过高压空气推动活塞向上运动,使得活塞推抵承托板并带动活动柱和活动座向上运动。本专利技术手持式拔钉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紧固件为方管,还包括竖直设置且拉结连接于活动座与底座之间的回弹件,该活动座开设有供容置回弹件的第一容置腔,该底座对应第一容置腔开设有第二容置腔,该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相连通,且回弹件一端与第一容置腔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容置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手持式拔钉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活动座与底座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凸伸的定位柱,该底座对应定位柱设置有定位孔,该定位柱插设于定位孔中且可沿定位孔上下移动。本专利技术手持式拔钉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活动座上安装有挡片,且该挡片位于钉夹的上方。本专利技术手持式拔钉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把手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支架以及安装于支架上的握把,该握把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进气阀,该进气阀的另一端与进气管相连接。本专利技术手持式拔钉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底座底部靠近钉夹的位置固定有垫块,该垫块的截面呈半圆形,且垫块的圆弧面朝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拔钉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将钉夹夹住带拆除的钉子;S12.握住把手并打开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活动座向上移动,从而带动钉夹向上移动并拔出钉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手持式拔钉器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手持式拔钉器的气腔和回弹件部分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手持式拔钉器的定位柱部分的侧面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手持式拔钉器的使用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拔钉器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将钉夹夹住待拆除的钉子,进而利用驱动组件驱动活动座,使得驱动组件带动活动座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活动座上的钉夹也随之向上移动并拔出该钉子,解决了拔钉困难的问题,在拔钉过程中保证模板的完整性,提高作业效率,同时也节约了人力物力,且该装置小巧,操作简便。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手持式拔钉器进行说明。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手持式拔钉器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专利技术手持式拔钉器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手持式拔钉器,包括:底座11;设于该底座11上且可沿底座11上下移动的活动座12;设于底座11上并驱动连接活动座12的驱动组件,通过该驱动组件驱动活动座12上下移动;固定安装于活动座12一侧的钉夹1221,该钉夹1221的底面与底座11的底面平齐;以及连接于底座11的把手13。较佳地,该钉夹1221通过连接块122固定安装于活动座12上,该连接块122的一端连接于活动座12远离把手13的一侧,连接块122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与底座11的底面平齐的位置,连接块122远离活动座12的端部与钉夹1221固定连接,且钉夹1221的夹持端向外凸伸,以便于夹住带拆除的钉子。又佳地,该钉夹1221具有两个一端相互连接的夹持端,且该夹持端呈楔形,该夹持端的倾斜角度为30°,使得钉夹1221的夹持端能够更易夹住钉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该驱动组件为固定安装于底座11上的气缸,该气缸的活塞杆与活动座12固定连接,该气缸驱动活塞杆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活动座12上下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2所示,该驱动组件包括开设于底座11内的气腔111以及与气腔111连通的进气管1111,该气腔111于底座11顶面形成一开口,且该进气管1111连通于气腔111的底部;该活动座12对应开口形成有活动柱121,该活动柱121插设于气腔111中且端部与气腔111的底部之间具有设定距离,通过进气管1111向气腔111输送高压空气,从而高压空气推顶活动柱121的端部并带动活动座12向上移动。进一步的,该底座靠近开口的位置向气腔内凸伸并形成围挡面,该活动柱121的直径与开口的直径相匹配,该活动柱121靠近端部的位置套设有活塞1212,且该活塞1212可沿活动柱121上下移动,该活动柱121位于围挡面与活塞1212之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承托板1211,通过高压空气推动活塞1212向上运动,使得活塞1212推抵承托板1211并带动活动柱121和活动座12向上运动,且围挡面能够限制承托板1211带动活动柱121继续向上运动,避免活动柱121自气腔111中脱出。进一步的,还包括竖直设置且拉结连接于活动座12与底座11之间的回弹件15,该活动座12开设有供容置回弹件的第一容置腔,该底座11对应第一容置腔开设有第二容置腔,该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相连通,且回弹件15一端与第一容置腔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容置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活动座12向上运动后回弹件15被拉伸变长具有回弹力,该回弹件15对活动座12施加向下的回弹力使得活动座12向下移动并恢复初始位置。进一步的,结合图3所示,该活动座12与底座11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凸伸的定位柱123,该底座11对应定位柱123设置有定位孔,该定位柱123插设于定位孔中且可沿定位孔上下移动,该定位柱123的设置使得活动座12向上或向下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式拔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且可沿所述底座上下移动的活动座;设于所述底座上并驱动连接所述活动座的驱动组件,通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活动座上下移动;固定安装于所述活动座一侧的钉夹,所述钉夹的底面与所述底座的底面平齐;以及连接于所述底座的把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拔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且可沿所述底座上下移动的活动座;设于所述底座上并驱动连接所述活动座的驱动组件,通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活动座上下移动;固定安装于所述活动座一侧的钉夹,所述钉夹的底面与所述底座的底面平齐;以及连接于所述底座的把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拔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为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活动座固定连接,所述气缸驱动所述活塞杆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活动座上下移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拔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底座内的气腔以及与所述气腔连通的进气管,所述气腔于所述底座顶面形成一开口,所述进气管连通于所述气腔的底部;所述活动座对应所述开口形成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插设于所述气腔中且端部与所述气腔的底部之间具有设定距离,通过所述进气管向所述气腔输送高压空气,从而所述高压空气推顶所述活动柱的端部并带动所述活动座向上移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拔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向所述气腔内凸伸并形成围挡面,所述活动柱的直径与所述开口的直径相匹配,所述活动柱靠近端部的位置套设有活塞,且所述活塞可沿所述活动柱上下移动,所述活动柱位于所述围挡面与所述活塞之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承托板,通过高压空气推动所述活塞向上运动,使得所述活塞推低所述承托板并带动所述活动柱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修常蒋学虎黎汉杰李海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