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后康复治疗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506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产后康复治疗棒,其包括棒状壳体、限位卡板、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棒状壳体的外壁面上周向设有轴向排列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导电片无缝套接于第一凹槽上,第二导电片无缝套接于第二凹槽上,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上还设有与棒状壳体的内腔连通的接线孔,棒状壳体的内腔安装有导电线,导电线经由接线孔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卡接,限位卡板套接于棒状壳体上;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轴向宽度均为1.5cm,第一导电片与棒状壳体的端头的轴向距离为0.5cm,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之间的间距为1cm。本产后康复治疗棒能直接在患者的阴道对其进行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对盆底的训练效果好,不会给患者带来刺痛感和不适感。

A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Sti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后康复治疗棒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能在女性阴道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后康复治疗棒。
技术介绍
产后康复治疗(又叫产后恢复治疗),是指女性在生产完毕之后,常常会因为身体过于虚弱而需要一定的恢复和保养,而这种恢复和保养被称之为产后康复治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科学健康审美观念的日益重视,产后康复治疗在我国已悄然兴起。妊娠期随着子宫的增大,重力作用对盆底的慢性牵拉造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增加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分娩时盆底受胎头挤压,盆底拉伸延长,肌肉高度扩张,使盆底发生去神经改变,结缔组织间连接发生分离等变化。难产、器械助产等易引起盆底及尿道周围组织的损伤、膀胱颈位置及活动度改变、尿道闭合压下降,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妊娠及分娩过程中肛提肌及阴部神经机械性损伤,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产后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具有重要的预防意义。然而,现有的盆底康复训练一般都是通过治疗电极片与产后康复治疗仪配合,通过治疗电极片在女性的关元等穴位进行治疗,虽然穴位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产后康复治疗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棒状壳体、限位卡板、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棒状壳体的外壁面上周向设有轴向排列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导电片无缝套接于所述第一凹槽上,所述第二导电片无缝套接于所述第二凹槽上,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上还设有与所述棒状壳体的内腔连通的接线孔,所述棒状壳体的内腔安装有导电线,所述导电线经由所述接线孔与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卡接,所述限位卡板套接于所述棒状壳体上;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轴向宽度均为1.5cm,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棒状壳体的端头的轴向距离为0.5cm,所述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之间的间距为1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后康复治疗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棒状壳体、限位卡板、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棒状壳体的外壁面上周向设有轴向排列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导电片无缝套接于所述第一凹槽上,所述第二导电片无缝套接于所述第二凹槽上,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上还设有与所述棒状壳体的内腔连通的接线孔,所述棒状壳体的内腔安装有导电线,所述导电线经由所述接线孔与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卡接,所述限位卡板套接于所述棒状壳体上;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轴向宽度均为1.5cm,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棒状壳体的端头的轴向距离为0.5cm,所述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之间的间距为1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小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丰得利实业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