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后康复治疗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506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产后康复治疗棒,其包括棒状壳体、限位卡板、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棒状壳体的外壁面上周向设有轴向排列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导电片无缝套接于第一凹槽上,第二导电片无缝套接于第二凹槽上,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上还设有与棒状壳体的内腔连通的接线孔,棒状壳体的内腔安装有导电线,导电线经由接线孔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卡接,限位卡板套接于棒状壳体上;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轴向宽度均为1.5cm,第一导电片与棒状壳体的端头的轴向距离为0.5cm,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之间的间距为1cm。本产后康复治疗棒能直接在患者的阴道对其进行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对盆底的训练效果好,不会给患者带来刺痛感和不适感。

A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Sti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后康复治疗棒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能在女性阴道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后康复治疗棒。
技术介绍
产后康复治疗(又叫产后恢复治疗),是指女性在生产完毕之后,常常会因为身体过于虚弱而需要一定的恢复和保养,而这种恢复和保养被称之为产后康复治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科学健康审美观念的日益重视,产后康复治疗在我国已悄然兴起。妊娠期随着子宫的增大,重力作用对盆底的慢性牵拉造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增加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分娩时盆底受胎头挤压,盆底拉伸延长,肌肉高度扩张,使盆底发生去神经改变,结缔组织间连接发生分离等变化。难产、器械助产等易引起盆底及尿道周围组织的损伤、膀胱颈位置及活动度改变、尿道闭合压下降,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妊娠及分娩过程中肛提肌及阴部神经机械性损伤,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产后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具有重要的预防意义。然而,现有的盆底康复训练一般都是通过治疗电极片与产后康复治疗仪配合,通过治疗电极片在女性的关元等穴位进行治疗,虽然穴位治疗从中医的角度可以起到相应的盆底康复作用,但由于其为阴道外治疗,所以治疗效果欠佳,对女性盆底的训练作用不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能在女性阴道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后康复治疗棒,有效地提升了产后盆底康复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产后康复治疗棒,其包括棒状壳体、限位卡板、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棒状壳体的外壁面上周向设有轴向排列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导电片无缝套接于所述第一凹槽上,所述第二导电片无缝套接于所述第二凹槽上,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上还设有与所述棒状壳体的内腔连通的接线孔,所述棒状壳体的内腔安装有导电线,所述导电线经由所述接线孔与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卡接,所述限位卡板套接于所述棒状壳体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轴向宽度均为1.5cm,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棒状壳体的端头的轴向距离为0.5cm,所述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之间的间距为1cm。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之间的间距过大时,会影响治疗效果,过小则会导致有效治疗面积小,当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之间的间距为1cm时,既能保证治疗效果,又能保证治疗面积的大小适宜。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还发现,治疗棒于阴道内的插入深度为5cm时,能满足大多数女性患者的治疗舒适度要求。若导电片的轴向宽度过小,则会对治疗者的皮肤产生较强烈的刺痛感,若导电片的轴向宽度过大,则会导致伸入治疗者阴道内的治疗棒的长度超过5cm,如此,会给治疗者带来不适感。本技术的治疗棒在治疗时不会给患者带来刺痛感和不适感,治疗效果好。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与所述导电线的连接方式为卡接连接,安装方便,且无需焊接。且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为无缝套接于所述棒状壳体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上,如此,可使所述棒状壳体的外壁面形成平整的光滑面,防止液体及其它污物进入治疗棒内,保证治疗棒的使用寿命,且利于治疗。使用时,将本技术的产后康复治疗棒配合现有的产后康复治疗仪。具体是,把所述产后康复治疗棒置于治疗者的阴道内,然后连接产后康复治疗,并接通电源,进而通过所述产后康复治疗棒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对治疗者的阴道进行脉冲电流刺激,从而刺激盆底的肌肉与神经,使盆底的肌肉强度和弹性得到增强,提高神经的反应功能,唤醒因受到压力而发生功能暂停的神经细胞,从而有效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此外,所述产后康复治疗棒对阴道的电刺激还可有效改善治疗者盆底肌的结构,增加盆底肌Ⅰ类肌纤维数量,从而增强盆底抗疲劳的功能。治疗时,可通过产后康复治疗仪来调节适合患者的电流治疗强度。进一步地,所述棒状壳体的端头为由后至前圆滑过渡的渐缩径结构,所述棒状壳体的端尾设有手柄。所述棒状壳体的端头的设计使得本技术的治疗棒易于伸入女性阴道内,且不会对女性造成损伤。所述手柄便于操作者握持所述治疗棒。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的端部设有供所述导电线牵出的引线口,所述引线口上设有固线套。所述导电线安装于所述棒状壳体的内腔,且其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卡接、电输入端从所述手柄端部的引线口牵出与电源连接;所述固线套可对所述导电线起到固定和保护作用,防止其轴向位移,还防止其被折断。优选地,所述手柄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螺纹。如此,可便于操作者握紧所述治疗棒,避免因打滑而导致治疗棒从手上脱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地,所述棒状壳体为由两个对称的半壳体无缝盖合连接而成,两个所述半壳体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如此,安装时,只需将两个所述半壳体对称盖合即可,无需使用其它固定配件,还可防止污物渗入所述棒状壳体的内部,从而延长治疗棒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卡板与所述棒状壳体的端头的轴向距离为5cm。所述限位卡板的作用是保证治疗棒于患者阴道内的插入长度为5cm,以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舒适感,防止操作者将所述治疗棒过度地插入治疗者的阴道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产后康复治疗棒与产后康复治疗仪配合,能直接在患者的阴道对其进行脉冲电流刺激,对盆底的训练效果好,能有效刺激盆底的肌肉与神经,使盆底的肌肉强度和弹性得到增强。本技术的产后康复治疗棒设有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轴向宽度为1.5cm,且能保证治疗棒于患者阴道内的插入长度为5cm,不会给患者带来刺痛感和不适感,利于患者产后的盆底康复。本技术的产后康复治疗棒为由两个对称的半壳体无缝盖合连接而成,且两个所述半壳体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如此,安装时,只需将两个所述半壳体对称盖合即可,无需使用其它固定配件,还可防止污物渗入所述棒状壳体的内部,从而延长治疗棒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产后康复治疗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棒状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棒状壳体拆分成两个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棒状壳体1、限位卡板2、第一导电片3、第二导电片4、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接线孔7、导电线8、端头9、手柄10、引线口11、固线套12、防滑螺纹13、半壳体14。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的说明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产后康复治疗棒,如图1-3所示,其包括棒状壳体1、限位卡板2、第一导电片3和第二导电片4。具体地,棒状壳体1的外壁面上周向设有轴向排列的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第一导电片3无缝套接于第一凹槽5上,第二导电片4无缝套接于第二凹槽6上,如此,可使棒状壳体1的外壁面形成平整的光滑面,防止液体及其它污物进入治疗棒内,保证治疗棒的使用寿命,且利于治疗。此外,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上还设有与棒状壳体1的内腔连通的接线孔7,棒状壳体1的内腔安装有导电线8,导电线8经由接线7孔与第一导电片3和第二导电片4卡接,如此,可是第一导电片3和第二导电片4的电连接方便,无需与导电线焊接,简化制备工艺。再者,限位卡板2套接于棒状壳体1上,且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产后康复治疗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棒状壳体、限位卡板、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棒状壳体的外壁面上周向设有轴向排列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导电片无缝套接于所述第一凹槽上,所述第二导电片无缝套接于所述第二凹槽上,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上还设有与所述棒状壳体的内腔连通的接线孔,所述棒状壳体的内腔安装有导电线,所述导电线经由所述接线孔与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卡接,所述限位卡板套接于所述棒状壳体上;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轴向宽度均为1.5cm,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棒状壳体的端头的轴向距离为0.5cm,所述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之间的间距为1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后康复治疗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棒状壳体、限位卡板、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棒状壳体的外壁面上周向设有轴向排列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导电片无缝套接于所述第一凹槽上,所述第二导电片无缝套接于所述第二凹槽上,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上还设有与所述棒状壳体的内腔连通的接线孔,所述棒状壳体的内腔安装有导电线,所述导电线经由所述接线孔与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卡接,所述限位卡板套接于所述棒状壳体上;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轴向宽度均为1.5cm,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棒状壳体的端头的轴向距离为0.5cm,所述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之间的间距为1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小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丰得利实业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