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段式头绑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49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头绑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段式头绑带,包括固定面罩带,所述固定面罩带由均呈直条状的顶绑带、两根侧绑带和底绑带连接形成,所述顶绑带和底绑带上下对应设置,且顶绑带和底绑带位于同一侧的自由端通过侧绑带连接,一个侧绑带中间连接有第一绑带,另一个侧绑带中间连接有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的自由端设置有方形环,所述第二绑带的自由端设置有魔术勾,所述第二绑带包括前绑带、后绑带和连接带,所述前绑带的一端通过连接带与后绑带相连接,且前绑带的另一端连接侧绑带,所述后绑带的自由端设置魔术勾,所述连接带采用弹性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前绑带和后绑带的设置能够形成二段式绑带,形成多角度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段式头绑带
本技术属于头绑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段式头绑带。
技术介绍
头绑带被用来固定呼吸面罩于使用者面部适当位置,因此,头绑带应既能使面罩与面部接触时达到足够的密封效果防漏气,又要保持一定的紧固力以防止使用者在睡眠过程中面罩发生相对位移。此外,头绑带还应安全舒适,贴面柔软,功能设计可靠,且具有一定的拉伸开度和回弹性。为满足上述要求,头绑带一般使用复合织物制成。头绑带需要具有一根或多根绑带部件,连接呼吸面罩的同时,要合适地环绕佩戴在使用者头部后方或头部上方,使得呼吸面罩固定在使用者面部特定的位置。由于使用者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尤其是夜晚睡眠中,佩戴呼吸面罩,因此,头绑带能够保持长时间舒适地把面罩固定在使用者面部要求的部位非常重要。目前的头绑带采用直条型结构,只能直线上的连接,若形成多角度连接,则会形成褶皱,在皮肤上形成红印,甚至出现造成皮肤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分段式头绑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头绑带只能采用直条状的问题,采用前绑带和后绑带的设置能够形成二段式绑带,形成多角度连接。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段式头绑带,包括固定面罩带,所述固定面罩带由均呈直条状的顶绑带、两根侧绑带和底绑带连接形成,所述顶绑带和底绑带上下对应设置,且顶绑带和底绑带位于同一侧的自由端通过侧绑带连接,一个侧绑带中间连接有第一绑带,另一个侧绑带中间连接有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的自由端设置有方形环,所述第二绑带的自由端设置有魔术勾,所述第二绑带包括前绑带、后绑带和连接带,所述前绑带的一端通过连接带与后绑带相连接,且前绑带的另一端连接侧绑带,所述后绑带的自由端设置魔术勾,所述连接带采用弹性材料,且宽度是前绑带宽度的三分之一。所述连接带由数根间隔设置的弹性条组成,且弹性条的一端固定在前绑带上,另一端固定在后绑带上。所述弹性条的直径为3-5mm。所述前绑带和后绑带均为三层结构,包括纤维纺织层、弹性透气层和柔性纺织层,所述纤维纺织层、弹性透气层和柔性纺织层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所述连接带通过针织的方式与纤维纺织层相接。所述纤维纺织层采用锦纶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编而成。所述弹性透气层采用微孔聚氨酯层。所述柔性纺织层采用棉纤维混编而成。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1.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头绑带只能采用直条状的问题,采用前绑带和后绑带的设置能够形成二段式绑带,形成多角度连接。2.本技术采用连接带作为前绑带和后绑带的连接,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拉伸效果,同时减少了褶皱面,减少损伤。3.本技术采用采用针织的方式与纤维纺织层连接,具有良好的连接效果,保证其使用寿命,防止断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绑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绑带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分段式头绑带,包括固定面罩带1,所述固定面罩带1由均呈直条状的顶绑带1-1、两根侧绑带1-2和底绑带1-3连接形成,所述顶绑带1-1和底绑带1-3上下对应设置,且顶绑带1-1和底绑带1-3位于同一侧的自由端通过侧绑带1-2连接,一个侧绑带1-2中间连接有第一绑带2,另一个侧绑带1-2中间连接有第二绑带3,所述第一绑带2的自由端设置有方形环4,所述第二绑带3的自由端设置有魔术勾5,所述第二绑带3包括前绑带3-1、后绑带3-2和连接带3-3,所述前绑带3-1的一端通过连接带3-3与后绑带3-2相连接,且前绑带3-1的另一端连接侧绑带1-2,所述后绑带3-2的自由端设置魔术勾5,所述连接带3-3采用弹性材料,且宽度是前绑带3-1宽度的三分之一。所述连接带3-3由数根间隔设置的弹性条组成,且弹性条的一端固定在前绑带3-1上,另一端固定在后绑带3-2上。所述弹性条的直径为3-5mm。所述前绑带3-1和后绑带3-2均为三层结构,包括纤维纺织层8、弹性透气层7和柔性纺织层6,所述纤维纺织层8、弹性透气层7和柔性纺织层6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所述连接带3-3通过针织的方式与纤维纺织层相接。所述纤维纺织层采用锦纶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编而成。所述弹性透气层7采用微孔聚氨酯层。所述柔性纺织层6采用棉纤维混编而成。本技术通过顶绑带、底绑带和两根侧绑带形成良好的固定面罩带,用于与呼吸面罩的连接,同时两个侧绑带上分别连接有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的组合能够形成良好的拉伸固定作用,第一绑带自由端设置有方形环,第二绑带自由端设置有魔术勾,当捆绑距离比较大时,第二绑带自由端穿过方形环,然后利用魔术勾固定在第一绑带外表面,形成良好的双带固定效果;拉伸第二绑带,并且将第二绑带自由端穿过方形环,并将方形环停留在连接带处,此时,前绑带与第一绑带位于同一连接线上,后绑带通过方形环后转向至上方,并且通过上方直接与顶绑带相接,形成三带式结构,能够提升其固定效果。连接带采用数个弹性条连接,能够在不影响拉伸效果的同时减少了连接带转向的褶皱面积,减少其对皮肤的损伤。三层结构的前绑带和后绑带,不仅能够保证绑带的透气性,也能够保证其良好舒适性,同时纤维纺织层作为连接带的固定层,能偶形成良好的放置连接性,有效的提升连接效果,同时也能够保证连接点与皮肤之间存在空隙,从而达到一定的空间距离,防止连接带褶皱出血印。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头绑带只能采用直条状的问题,采用前绑带和后绑带的设置能够形成二段式绑带,形成多角度连接。2.本技术采用连接带作为前绑带和后绑带的连接,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拉伸效果,同时减少了褶皱面,减少损伤。3.本技术采用采用针织的方式与纤维纺织层连接,具有良好的连接效果,保证其使用寿命,防止断裂。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技术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受限于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段式头绑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面罩带,所述固定面罩带由均呈直条状的顶绑带、两根侧绑带和底绑带连接形成,所述顶绑带和底绑带上下对应设置,且顶绑带和底绑带位于同一侧的自由端通过侧绑带连接,一个侧绑带中间连接有第一绑带,另一个侧绑带中间连接有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的自由端设置有方形环,所述第二绑带的自由端设置有魔术勾,所述第二绑带包括前绑带、后绑带和连接带,所述前绑带的一端通过连接带与后绑带相连接,且前绑带的另一端连接侧绑带,所述后绑带的自由端设置魔术勾,所述连接带采用弹性材料,且宽度是前绑带宽度的三分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段式头绑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面罩带,所述固定面罩带由均呈直条状的顶绑带、两根侧绑带和底绑带连接形成,所述顶绑带和底绑带上下对应设置,且顶绑带和底绑带位于同一侧的自由端通过侧绑带连接,一个侧绑带中间连接有第一绑带,另一个侧绑带中间连接有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的自由端设置有方形环,所述第二绑带的自由端设置有魔术勾,所述第二绑带包括前绑带、后绑带和连接带,所述前绑带的一端通过连接带与后绑带相连接,且前绑带的另一端连接侧绑带,所述后绑带的自由端设置魔术勾,所述连接带采用弹性材料,且宽度是前绑带宽度的三分之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段式头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由数根间隔设置的弹性条组成,且弹性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廉斌冯美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百德福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