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骨缺损是指由于创伤、感染、骨髓炎手术清创、肿瘤切除或其它先天性疾病等导致的骨质缺如,破坏了骨骼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而形成较大的间隙。随着建筑、交通事故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存在骨缺损的患者日趋增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的卫生事业投入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承重部位的骨缺损及大段骨缺损的治疗一直是骨科学亟待解决的难题。大段骨缺损的定义是当骨缺损长度等于或大于长骨直径1.5倍时称为临界骨缺损或大段骨缺损,大段骨缺损无法自行愈合,需要有天然或人造的生物材料支架计入,通过提供结构支撑以及骨诱导作用方可使骨缺损得以修复。自体骨移植是治疗大段骨缺损的金标准,自体骨组织相容性好,不存在排异反应,同时成骨能力强,成骨迅速。但是自体骨移植因为存在:1)“剜肉补疮”,无法大量取骨;2)供区易发生局部疼痛、伤口感染等并发症;3)移植骨与骨缺损的形态、大小等方面难以很好的匹配等问题从而难以在临床推广。而同种异体骨或异种异体骨面临着免疫排异反应、潜在的疾病传播风险、新骨替代缓慢、生物力学性状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米羟基磷灰石与氧化锆粉末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进行研磨;(2)将步骤(1)所得研磨混合物压坯后进行高温烧结,升温步骤及时间参数为:室温~600℃,300分钟;600℃~850℃,100分钟;850℃~1500℃;1500℃条件下维持4小时;(3)烧结程序完成后,采取自然降温,降温至100℃后将烧结好的混合物进行粉碎,然后再与聚酰胺66进行预混;(4)将预混后的混合物注塑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米羟基磷灰石与氧化锆粉末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进行研磨;(2)将步骤(1)所得研磨混合物压坯后进行高温烧结,升温步骤及时间参数为:室温~600℃,300分钟;600℃~850℃,100分钟;850℃~1500℃;1500℃条件下维持4小时;(3)烧结程序完成后,采取自然降温,降温至100℃后将烧结好的混合物进行粉碎,然后再与聚酰胺66进行预混;(4)将预混后的混合物注塑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粒径为80-100nm;所述氧化锆的粒径为70-100nm;所述聚酰胺的分子量为30000,相对粘度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毓灵,蒋电明,蒋科,张静,赵维康,
申请(专利权)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