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栓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28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取栓器,所述取栓器包括由网状平面结构沿预设轴线螺旋形成的主体结构,所述预设轴线与所述网状平面结构的近端侧边缘和远端侧边缘上各自的一个点相连构成的直线重叠或平行,所述主体结构包括若干个波峰和若干个波谷,且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大于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取栓器能够稳定、高效地进行取栓,且取栓过程中对血管内壁造成的损伤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栓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介入医疗
,尤其涉及一种取栓器。
技术介绍
脑卒中是医学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中国也是世界脑卒中大国,脑卒中已成为导致中国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据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表示,每4个卒中患者中,就有3个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或死亡。急性缺血性卒中(AIS,acuteischemicstroke)俗称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流的突然阻塞而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所导致的神经组织损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卒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中老年人致死或致残的主要疾病。尤其是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脑卒中,病情凶险、死亡率或致残率高。一旦发生中风,给患者造成巨大身心伤害,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血管的再通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方法包括两大类:介入溶栓和机械取栓。介入溶栓是导管把溶栓剂注入病变所在的血管内的病灶附近,在病灶局部瞬间形成很高的溶栓剂浓度,加快血栓溶解速度,进而增加血管再通的机会。然而,对于超过溶栓时间窗或患有溶栓治疗禁忌症的患者,只能采用机械取栓的方式进行治疗。机械取栓因能够快速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溶栓药物剂量,降低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延长治疗时间窗,缩短再通时间,从而为可逆的缺血脑组织争取更多的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机械取栓可用于颅内取栓或外周血管内取栓等场景,主要借助植入体内的取栓器进行取栓。现有的取栓器外形多为圆柱型中空网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取栓器主要依赖于取栓器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与血栓接触进而抓捕血栓,由于取栓器与血栓的接触面积小,造成捕抓血栓不稳,或者捕抓大血栓、放过小血栓,使得捕抓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取栓器存在的抓捕效率低和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稳定且高效地取栓的取栓器。一种取栓器,所述取栓器包括由网状平面结构沿预设轴线螺旋形成的主体结构,所述预设轴线与所述网状平面结构的近端侧边缘和远端侧边缘上各自的一个点相连构成的直线重叠或平行,所述主体结构包括若干个波峰和若干个波谷,且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大于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状平面结构包括若干个网状平面组件,所述若干个网状平面组件串联在一起,且至少有一个所述网状平面组件的径向长度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状平面结构包括近端端点和远端端点,所述近端端点和所述远端端点中至少有一个端点在所述网状平面结构的中轴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轴线为所述网状平面结构的中轴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状平面结构的近端具有一尖角,所述尖角的夹角为30度至120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状平面结构包括若干个网格,且所述网状平面结构近端的网格的面积大于所述网状平面结构远端的网格的面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状平面结构的网格的面积从所述网状平面结构的近端至远端逐渐减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状平面结构的一端沿所述预设轴线螺旋的角度为180度的正整数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的角度范围为180度至1080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网状平面结构的一端朝另一端看去,所述网状平面结构的一端沿所述预设轴线顺时针螺旋,另一端沿所述预设轴线逆时针螺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轴线包括第一预设轴线和第二预设轴线,所述主体结构由所述网状平面结构的一端沿所述第一预设轴线螺旋,另一端沿所述第二预设轴线螺旋形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栓器包括若干个网格,所述网格由若干个网杆组成,所述网杆的宽度为0.05mm至0.5mm。上述取栓器,在与血管内壁接触时为螺旋型的线性接触,接触面积较小,使得取栓器与血管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同理,取栓器对血管内壁的径向支撑力也较小,在取栓过程中,取栓器对血管内壁和周围血管造成的损伤较小。另一方面,从取栓器的一端朝另一端看去时,取栓器的轴向中心具有多个重叠的网状结构,这些网状结构沿轴向方向间隔排列,使得取栓器在抓捕血栓的过程中,增大了抓捕到血栓的可能性,同时能够牢固地将血栓固定在取栓器上,防止血栓从取栓器上脱落,从而提高了抓捕血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取栓器的网状平面结构的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网状平面结构沿预设轴线螺旋后形成的取栓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取栓器从其一端朝另一端看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的取栓器的网状平面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网状平面结构沿预设轴线螺旋后形成的取栓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1的取栓器的网状平面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网状平面结构沿预设轴线螺旋后形成的取栓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1的取栓器在外鞘管内穿过血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1的取栓器从外鞘管内释放后抓捕到血栓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2的取栓器的网状平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网状平面结构沿预设轴线螺旋后形成的取栓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一般将植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医疗器械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称为近端,将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称为远端,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近端和远端。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实施例1提出的取栓器,可用于在血管内取栓。请一并参考图1-图3,取栓器100包括由网状平面结构110沿预设轴线120螺旋形成的主体结构,预设轴线120与网状平面结构110的近端侧边缘和远端侧边缘上各自的一个点相连构成的直线重叠或平行。优选地,预设轴线120为网状平面结构110的中轴线。在其他实施例中,预设轴线120还可以为网状平面结构110的对角线。请再次参考图1,构成取栓器100的网状平面结构110包括近端端点111、远端端点112和若干个网格113,网格113由若干个网杆114组成,网杆114的宽度为0.05mm-0.5mm。在取栓时,近端端点111与推拉导丝200的远端通过连接件115连接,连接件115可与近端端点111固定连接,也可作为零件分别与近端端点111和推拉导丝200的远端端点可拆卸连接。在推拉导丝200的推送下,取栓器100从外鞘管300的远端伸出以抓捕血栓,或在抓捕到血栓后从外鞘管300的远端伸入外鞘管300的内腔,以将血栓收容在外鞘管300内进行回收。网状平面结构110由具有超弹性和形状记忆性的金属材料和/或高分子材料制成。优选地,网状平面结构110至少由以下材料之一制成:镍钛合金、橡胶。网状平面结构110的各个网格113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各个网格113的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网格113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菱形、矩形和不规则形状。取栓器100可通过激光切割具有形状记忆性和超弹性的金属管材(如镍钛合金管),然后经过模具成型和热处理定型制得。取栓器100还可以通过切割具有形状记忆性和超弹性的金属片材(如镍钛合金片),然后经过模具成型和热处理定型制得。或者,取栓器100还可以采用具有形状记忆性和超弹性的金属丝编织和/或焊接、胶接后,再经过模具成型和热处理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器包括由网状平面结构沿预设轴线螺旋形成的主体结构,所述预设轴线与所述网状平面结构的近端侧边缘和远端侧边缘上各自的一个点相连构成的直线重叠或平行,所述主体结构包括若干个波峰和若干个波谷,且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大于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器包括由网状平面结构沿预设轴线螺旋形成的主体结构,所述预设轴线与所述网状平面结构的近端侧边缘和远端侧边缘上各自的一个点相连构成的直线重叠或平行,所述主体结构包括若干个波峰和若干个波谷,且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大于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平面结构包括若干个网状平面组件,所述若干个网状平面组件串联在一起,且至少有一个所述网状平面组件的径向长度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平面结构包括近端端点和远端端点,所述近端端点和所述远端端点中至少有一个端点在所述网状平面结构的中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轴线为所述网状平面结构的中轴线。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平面结构的近端具有一尖角,所述尖角的夹角为30度至120度。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平面结构包括若干个网格,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龙虎李思漪
申请(专利权)人: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