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可移动茶漏的茶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210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可移动茶漏的茶壶,包括茶壶,所述茶壶包括壶盖,所述茶壶内设置有茶漏,所述茶壶边侧设置有中空的把手,所述茶漏为全包围型、且茶漏上设置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茶漏上,连接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把手内部设置在把手末端,所述连接绳的末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把手下方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的槽孔,所述槽孔沿所述茶壶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且滑块在所述滑槽上可移动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带有可移动茶漏的茶壶,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水较少无法浸没茶叶,加水过多无法对茶水浓度进行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可移动茶漏的茶壶
本技术涉及茶壶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可移动茶漏的茶壶。
技术介绍
茶壶是用来盛茶水的用具,大杯用于直接泡茶和盛茶,多是瓷器、紫砂陶或者玻璃制作。茶漏又称茶斗,是茶具之一,在冲泡茶叶的时候,将茶漏放在茶壶口,茶漏上置放茶叶,谨防茶叶外泄散落,还能滤掉很多茶叶碎渣、一些杂质,是茶汤保持清亮,茶味保持清爽。现有技术中茶漏呈上端开口的圆柱状,设置在茶壶杯口,在茶漏内放置茶叶,加水进行冲泡,之后通过壶嘴进行倒茶。这种泡茶方式,由于茶漏的高度有限,加水较少时,无法浸没茶叶;加水过多时,又无法对茶水的浓度进行控制。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综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可移动茶漏的茶壶,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水较少无法浸没茶叶,加水过多无法对茶水浓度进行控制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可移动茶漏的茶壶,包括茶壶,所述茶壶包括壶盖,所述茶壶内设置有茶漏,所述茶壶边侧设置有中空的把手,所述茶漏为全包围型、且茶漏上设置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茶漏上,连接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把手内部设置在把手末端,所述连接绳的末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把手下方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的槽孔,所述槽孔沿所述茶壶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且滑块在所述滑槽上可移动设置。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茶漏为椭圆形,且茶漏从中间分为两段,两段茶漏通过卡扣或螺纹可拆分连接。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槽孔设置有三个,且各槽孔周边均设置有颜色标记,且颜色标记的饱和度从上到下依次降低。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滑块为透明结构,且所述滑块内设置有放大镜。更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槽孔内设置有向内设置的,分散布置的档条。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带有可移动茶漏的茶壶,将把手设置为中空型,并且通过连接绳对茶漏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调节茶壶中茶水的浓度;并且设置相互配合使用的滑块和滑槽,对特定位置进行固定,保证茶漏能够稳定置于茶壶的相应位置;最后在槽孔的周边设置用于观察的颜色标记,并且将颜色标记的深度从上到下依次减少,即颜色标记可直观地表示茶壶内茶水的浓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带有可移动茶漏的茶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滑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茶壶;2、壶嘴;3、壶盖;4、连接绳;5、把手;6、滑块;61、放大镜;7、茶漏;8、滑槽;81、槽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3所示,一种带有可移动茶漏的茶壶,包括茶壶1,并且通过壶嘴2进行倒茶,所述茶壶1包括壶盖3,所述茶壶1内设置有茶漏7,所述茶壶1边侧设置有中空的把手5,所述茶漏7为全包围型、且茶漏7上设置有连接绳4,所述连接绳4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茶漏7上,连接绳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把手5内部设置在把手5末端,所述连接绳4的末端设置有滑块6,所述把手5下方设置有滑槽8,所述滑槽8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的槽孔81,所述槽孔81沿所述茶壶1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滑块6设置在所述滑槽8内、且滑块6在所述滑槽8上可移动设置;把手为中空的管状结构,茶漏通过连接绳可移动设置在茶壶内,通过对茶漏的高度调节而对茶水的浓度进行控制。所述茶漏7为椭圆形,且茶漏7从中间分为两段,两段茶漏7通过螺纹可拆分连接;本实施例中两端茶漏采用螺纹拧接方式连接,便于使用和清洗,另一方面将茶叶包裹在其内部,能保证茶叶全方位接触茶水的同时还能有效过滤杂质,提高饮茶口感。另外还可以采用卡扣的方式连接,由于卡扣方式属于常见的技术方案,因此此处不作过多介绍。具体地,槽孔81设置有三个,且各槽孔81周边均设置有颜色标记,且颜色标记的饱和度从上到下依次降低;滑块6为透明结构,且所述滑块6内设置有放大镜61;在滑块内设置有放大镜,通过放大镜对颜色标记进行观察,由于颜色标记的饱和度从上到下逐渐降低,即颜色逐渐变浅,也能更加直观地反映茶壶内茶水的浓度,颜色浅则表示茶水浓度较低,颜色深则表示茶水浓度较高。更为具体的方案为,所述槽孔81内设置有向内设置的,分散布置的档条;滑块上的滑柱在滑槽内移动时,可滑到槽孔内,并通过向内设置的档条防止滑柱脱出,在需要调节茶水浓度时,取出滑柱,再向下滑动;同时本实施例中槽孔之间的间距为1.5cm,即滑块下滑1.5cm,茶壶内茶漏的高度上升1.5cm。总之,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可移动茶漏的茶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把手中空设置,通过在把手末端拉扯连接绳而将茶漏向上移动,从而对茶水的浓度进行控制;利用全包围型的茶漏,便于控制的同时还能够对茶叶进行集中处理。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技术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可移动茶漏的茶壶,包括茶壶(1),所述茶壶(1)包括壶盖(3),所述茶壶(1)内设置有茶漏(7),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壶(1)边侧设置有中空的把手(5),所述茶漏(7)为全包围型、且茶漏(7)上设置有连接绳(4),所述连接绳(4)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茶漏(7)上,连接绳(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把手(5)内部设置在把手(5)末端,所述连接绳(4)的末端设置有滑块(6),所述把手(5)下方设置有滑槽(8),所述滑槽(8)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的槽孔(81),所述槽孔(81)沿所述茶壶(1)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滑块(6)设置在所述滑槽(8)内、且滑块(6)在所述滑槽(8)上可移动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可移动茶漏的茶壶,包括茶壶(1),所述茶壶(1)包括壶盖(3),所述茶壶(1)内设置有茶漏(7),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壶(1)边侧设置有中空的把手(5),所述茶漏(7)为全包围型、且茶漏(7)上设置有连接绳(4),所述连接绳(4)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茶漏(7)上,连接绳(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把手(5)内部设置在把手(5)末端,所述连接绳(4)的末端设置有滑块(6),所述把手(5)下方设置有滑槽(8),所述滑槽(8)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的槽孔(81),所述槽孔(81)沿所述茶壶(1)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滑块(6)设置在所述滑槽(8)内、且滑块(6)在所述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晶金晓彤丁海青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