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日光温室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0183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温室大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日光温室大棚,包括大棚棚架,所述温室大棚还包括太阳能蓄热水循环装置、自动控制装置和地热水循环装置,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分别与蓄热水循环装置和地热水循环装置连接,所述太阳能蓄热水循环装置包括集热器、回水管道、供水管道、潜水泵、蓄热水池和水温传感器,所述集热器、回水管道、供水管道、潜水泵和蓄热水池构成一个循环结构;所述地热水循环装置包括地热水进水管道和地热水回水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将太阳辐射的能量通过水来蓄积热量,将水中的热量释放给温室大棚和土壤中,整个过程节能环保,不会耗费过多的能源,给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日光温室大棚
本技术属于温室大棚
,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日光温室大棚。
技术介绍
近年来,冬季温室夜间温度控制是温室果蔬种植的一大难题,对严寒地区的影响尤为突出。受制于冬季夜间室外温度过低、温室构造简易等因素,冷空气会以热传导的方式从室外进入温室导致室内温度失控,极易造成冷害、冻害等灾害,进而大幅削减温室果蔬种植产量。因此,温室大棚如何在冬季有效保证土壤热能储备、控制土壤温度成为确保冬季温室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温室太阳能加温技术包括被动式太阳能蓄热技术和主动式太阳能蓄热技术,传统日光温室的蓄热技术属于前者,其以自身作为太阳能集热器,依靠温室效应蓄积热量,蓄热结构主要为墙体和地面但因墙体和地面传热缓慢、传热能力有限,难以有效收集并蓄积足够的热量,满足夜间作物生长需求。因此,有必要进行日光温室主动蓄热技术研究。太阳能主动蓄热系统主要由独立于温室系统的太阳能集热系统和独立的储热系统构成。水的比热容大,廉价易得,且易于流动和传热,适合用作传热介质或储热介质。有较多研究人员利用水作为主动蓄热系统的传热、储热介质进行太阳能的收集、存储,用于提高温室夜间的气温或地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型日光温室大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日光温室大棚,包括大棚棚架,所述温室大棚还包括太阳能蓄热水循环装置、自动控制装置和地热水循环装置,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分别与蓄热水循环装置和地热水循环装置连接,所述太阳能蓄热水循环装置包括集热器、回水管道、供水管道、潜水泵、蓄热水池和水温传感器,所述集热器设在大棚棚架的后墙顶部,所述回水管道和供水管道分别设在大棚棚架的内壁和外壁,所述蓄热水池设置在大棚棚架底部的地面下,并在蓄热水池内设有潜水泵和水温传感器,所述集热器、回水管道、供水管道、潜水泵和蓄热水池构成一个循环结构;所述地热水循环装置包括地热水进水管道和地热水回水管道,所述地热水进水管道一端与供水管道通过三通阀连接,另一端铺设在大棚地面下并与地热水回水管道连接,所述地热水回水管道延伸至蓄热水池内;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包括自动控制箱,所述自动控制箱分别与水温传感器、设在大棚内的大棚温度传感器和土壤温度传感器连接。进一步的,集热器由外表面涂有黑色吸热涂料的中空PC板制成,其内部具有通过水流的“之”字形孔道。进一步的,所述的供水管道上设有压力表。进一步的,所述的供水管道上设有排污管道。进一步的,所述的回水管道上连接有补水管道。进一步的,所述的大棚棚架顶部还设有保温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将太阳辐射的能量通过水来蓄积热量,在夜晚或者阴天时通过自动控制箱将蓄积在水池中的温度较高的水进行循环,利用热对流的方式,将水中的热量释放给温室大棚和土壤中,一方面解决了温室大棚在夜晚和阴天温度较低影响作物生长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土壤温度较低的问题,而且整个过程节能环保,不会耗费过多的能源,给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集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集热器、2.回水管道、3.供水管道、4.潜水泵、5.蓄热水池、6.水温传感器、7.地热水进水管道、8.地热水回水管道、9.自动控制箱、10.大棚温度传感器、11.土壤温度传感器、12.压力表、13.排污管道、14.补水管道、15.保温被、111.孔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节能型日光温室大棚,包括大棚棚架,温室大棚还包括太阳能蓄热水循环装置、自动控制装置和地热水循环装置,其中自动控制装置分别与蓄热水循环装置和地热水循环装置连接。如图1所示,太阳能蓄热水循环装置包括集热器1、回水管道2、供水管道3、潜水泵4、蓄热水池5和水温传感器6,集热器1设在大棚棚架的后墙顶部,集热器1由外表面涂有黑色吸热涂料的中空PC板制成,其内部具有通过水流的“之”字形孔道111,回水管道2和供水管道3分别设在大棚棚架的内壁和外壁,蓄热水池5设置在大棚棚架底部的地面下,并在蓄热水池5内设有潜水泵4和水温传感器6,集热器1、回水管道2、供水管道3、潜水泵4和蓄热水池5构成一个循环结构;地热水循环装置包括地热水进水管道7和地热水回水管道8,地热水进水管道7一端与供水管道3通过三通阀连接,另一端铺设在大棚地面下并与地热水回水管道8连接,地热水回水管道8延伸至蓄热水池5内;自动控制装置包括自动控制箱9,自动控制箱9分别与水温传感器6、设在大棚内的大棚温度传感器10和土壤温度传感器11连接。本技术在具体使用时,白天,当卷帘机揭起保温被15后,太阳辐射增强,室内气温升高,当自动控制箱9通过室内的大棚温度传感器10监测到室内气温达到设定的集热气温,并且要求气温高于蓄热水池5中的水温,此时,自动控制箱9启动潜水泵4,使得蓄热水池5中的水不断经过供水管道3流过集热器1中的“之”字形孔道111,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及部分对流传热量,水流再通过回水管道2返回到蓄热水池5中,通过水的不断循环,蓄热水池5内的水温逐渐升高,从而将日光温室内富余热量收集并存储在蓄热水池5中。当温室内气温低于设定值时,或者温室内气温比蓄热水池5中的水温低时,自动控制箱9关闭潜水泵4。夜间,温室内气温不断降低,当自动控制箱9通过大棚温度传感器10和土壤温度传感器11监测到温室内和土壤的温度降低至设置的放热气温,并且温室内和土壤的气温均低于蓄热水池5中的水温,此时,自动控制箱9开启潜水泵4,使蓄热水池5中的水不断流过集热器1,将日间蓄积的热量通过与空气的对流等换热作用传递给室内空气,以及通过铺设在温室地面下的地热水进水管道7和地热水回水管道8,对温室内的土壤进行加热,实现系统在夜间的放热加温作用。当温室内和土壤的温度高于设定值,系统关停潜水泵4,水温具体由水温传感器6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自动控制箱9中与设定值相比较,自动控制箱9进行判断下一步动作,压力表12实时监测蓄热水池5中的水的压力值。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结构相同,只是在地热水回水管道8上设有补水管道14,补水管道14能够在阴天的时候,通过外部设置的锅炉等加热设备将加热的水补入到蓄热水池5中进行对温室大棚和土壤升温。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基本结构相同,只是在供水管道3上增加了排污管道13,当蓄热水池5中的水有污垢时进行排污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型日光温室大棚,包括大棚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大棚还包括太阳能蓄热水循环装置、自动控制装置和地热水循环装置,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分别与蓄热水循环装置和地热水循环装置连接,所述太阳能蓄热水循环装置包括集热器(1)、回水管道(2)、供水管道(3)、潜水泵(4)、蓄热水池(5)和水温传感器(6),所述集热器(1)设在大棚棚架的后墙顶部,所述回水管道(2)和供水管道(3)分别设在大棚棚架的内壁和外壁,所述蓄热水池(5)设置在大棚棚架底部的地面下,并在蓄热水池(5)内设有潜水泵(4)和水温传感器(6),所述集热器(1)、回水管道(2)、供水管道(3)、潜水泵(4)和蓄热水池(5)构成一个循环结构;所述地热水循环装置包括地热水进水管道(7)和地热水回水管道(8),所述地热水进水管道(7)一端与供水管道(3)通过三通阀连接,另一端铺设在大棚地面下并与地热水回水管道(8)连接,所述地热水回水管道(8)延伸至蓄热水池(5)内;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包括自动控制箱(9),所述自动控制箱(9)分别与水温传感器(6)、设在大棚内的大棚温度传感器(10)和土壤温度传感器(1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日光温室大棚,包括大棚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大棚还包括太阳能蓄热水循环装置、自动控制装置和地热水循环装置,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分别与蓄热水循环装置和地热水循环装置连接,所述太阳能蓄热水循环装置包括集热器(1)、回水管道(2)、供水管道(3)、潜水泵(4)、蓄热水池(5)和水温传感器(6),所述集热器(1)设在大棚棚架的后墙顶部,所述回水管道(2)和供水管道(3)分别设在大棚棚架的内壁和外壁,所述蓄热水池(5)设置在大棚棚架底部的地面下,并在蓄热水池(5)内设有潜水泵(4)和水温传感器(6),所述集热器(1)、回水管道(2)、供水管道(3)、潜水泵(4)和蓄热水池(5)构成一个循环结构;所述地热水循环装置包括地热水进水管道(7)和地热水回水管道(8),所述地热水进水管道(7)一端与供水管道(3)通过三通阀连接,另一端铺设在大棚地面下并与地热水回水管道(8)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万年
申请(专利权)人:古浪县华伟蔬菜保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