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多联网方式接入物联网平台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1838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多联网方式接入物联网平台的装置,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该实现多联网方式接入物联网平台的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前表面设置有开关,且机体相对于开关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输入端口,所述机体的一侧靠近输入端口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外壳,且第二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信号传输器,所述第一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天线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转轴、连接块、螺管和连接环,在连接块和螺管的作用下,可使第一外壳和其内部的天线杆一并向上运动,进而可增加天线杆在第二外壳外部的长度,解决了传统装置在长期反复拉动天线后,易使天线难以在外壳顶部稳定放置的问题。

A Device for Access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Platform by Multi-networ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多联网方式接入物联网平台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物联网
,具体涉及一种实现多联网方式接入物联网平台的装置。
技术介绍
物联网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在专利号为201721854981.1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实现多联网方式接入物联网云平台的装置,该专利描述到“通过PCB板上的处理器处理数据,将其数据传送到控制器上,使其控制PCB板的电元件,最后输出杆接收信号,通过天线将其数据传送出去,当信号较弱的时候通过拉取天线,经由天线滑动块与外壳相互配合,使天线拉长,增强信号,通过改良设备上的天线,使天线能够伸缩长度,从而增强设备信号的强度”,但是该拉动天线的方式在长期使用后,会因滑块和外壳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而脱落,致使天线难以在外壳的顶部稳定放置,此外,天线在收回外壳内部时,其天线杆底端的信号线会收缩聚集,进而易被滑块和外壳挤压,从而导致信号线出现破损现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多联网方式接入物联网平台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天线难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多联网方式接入物联网平台的装置,包括机体(17),所述机体(17)的前表面设置有开关(19),且机体(17)相对于开关(19)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输入端口(16),所述机体(17)的一侧靠近输入端口(16)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外壳(12),所述第二外壳(12)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外壳(5),且第二外壳(12)的内部设置有信号传输器(2),所述第一外壳(5)的内部设置有天线杆(7),所述天线杆(7)的顶部安装有放射头(6),且天线杆(7)与信号传输器(2)通过信号导线管(4)相连接,所述信号传输器(2)和输入端口(16)均与开关(19)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12)的内部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多联网方式接入物联网平台的装置,包括机体(17),所述机体(17)的前表面设置有开关(19),且机体(17)相对于开关(19)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输入端口(16),所述机体(17)的一侧靠近输入端口(16)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外壳(12),所述第二外壳(12)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外壳(5),且第二外壳(12)的内部设置有信号传输器(2),所述第一外壳(5)的内部设置有天线杆(7),所述天线杆(7)的顶部安装有放射头(6),且天线杆(7)与信号传输器(2)通过信号导线管(4)相连接,所述信号传输器(2)和输入端口(16)均与开关(19)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1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隔板(11),且第二外壳(12)的内部靠近第二隔板(11)的顶部位置处设置有螺管(8),所述螺管(8)的内部靠近第二隔板(11)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隔板(3),所述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11)之间设置有弹簧管(10),所述信号导线管(4)贯穿弹簧管(10),所述天线杆(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伟涂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