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面诊信息远程采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1584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医面诊信息远程采集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构建数码相机的光学成像系统来采集用户的人脸二维图像;对人脸二维图像进行仿射变换得到人脸三个不同视点的多视点图像;对人脸三个不同视点的多视点图像进行立体重构得到人脸三维图像;对人脸三维图像的人脸各部分区域进行人脸定位;从人脸三维图像提取人体脏腑对应人脸五个部分的皮肤块;提取每一皮肤块的主色调获得主像素点,并求取主像素点的均值作为每一皮肤块的肤色信息;将人脸三维图像和每一皮肤块的肤色信息发送至医生终端;采集医生与用户之间的问诊信息并发送至医生终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准确地远程获取中医面诊信息和问诊信息,提高中医面诊的准确度和效率。

Remote Coll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Facial Diagnosis Inform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医面诊信息远程采集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远程采集中医面诊信息的
,尤其涉及一种中医面诊信息远程采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中医学之精髓在于“辨证施治”,而“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又是完成“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望”是中医四诊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中医面诊是中医“望诊”中最为常用和最具临床应用价值的诊法之一,其现代化的程度对整个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面部犹如反映人体生理病理的一面镜子,望五官神色变化,可直接诊察五脏六腑的病变情况。传统的望诊都是依靠医生的目视观察进行判断分析,并用语言文字描述,主观依赖性强,缺乏客观化、定量化的依据。望诊涉及病人所处环境、精神状态、医生的经验和主观因素等,造成了对面像肤色的判别结果因人因地而异。此外,由于受许多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中医难以精确记录和保存人体面像等资料,这给临床、教学、科研带来很多不便,也不利于学术交流,使得中医在现代信息化发展缓慢。此外,医生在为用户进行中医面诊时,用户需要到医院与医生面对面进行问诊,造成医院效率低,且给病人就诊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面诊信息远程采集系统及方法,旨在现有中医面诊信息化中无法准确地远程获取中医面诊信息并结合问诊信息,而影响中医面诊的准确度和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医面诊信息远程采集系统,运行于计算机中,该计算机有线连接数码相机并通过通信网络连接医生终端,该计算机包括适于实现各种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器以及适于存储多条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下步骤:构建数码相机的光学成像系统;利用数码相机的光学成像系统采集用户的人脸数据,得到人脸二维图像;对人脸二维图像进行仿射变换,得到人脸三个不同视点的多视点图像;利用多视点立体匹配法对人脸三个不同视点的多视点图像进行立体重构,得到人脸三维图像;采用积分投影法对人脸三维图像的人脸各部分区域进行人脸定位;根据面部脏腑对应模型从定位的人脸三维图像提取人体脏腑对应人脸五个部分的皮肤块;提取每一皮肤块的主色调获得每一皮肤块的主像素点,并求取主像素点的均值作为每一皮肤块的肤色信息;将用户的人脸三维图像和每一皮肤块的肤色信息发送至医生终端;当接收到医生终端发送的视频连接指令时,将计算机的视频输入输出设备与医生终端之间建立视频通信连接以供用户与医生进行视频通话,记录医生与用户之间的问诊信息并发送至医生终端。优选地,所述数码相机包括圆锥内反射镜、相机镜头和微控制器,其中,所述构建数码相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微控制器调高相机镜头的分辨率;根据人脸与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产生镜筒调节指令,微控制器根据镜筒调节指令调节锥形反射镜与相机镜头之间的镜筒长度。优选地,所述采用积分投影法对人脸三维图像的人脸各部分区域进行人脸定位的实现步骤为:将人脸三维图像转换成灰度图;针对灰度图在水平方向进行积分投影得到积分曲线,在积分曲线上第一个明显的波谷对应着人脸的左边界,最后一个明显的波谷对应着人脸的右边界;得到脸的左右边界之后,再次对灰度图像进行局部的积分投影,在积分曲线上定位出四个波谷,分别得到眉毛、眼睛、鼻孔和嘴部的位置。优选地,所述五个部分的皮肤块为额头、左脸颊、鼻面、右脸颊、下巴五个典型区域。优选地,所述每一皮肤块的主色调采用MEPG-7的主颜色描述法来获得该皮肤块的主像素点,每一皮肤块的主像素点的均值采用HSV空间模型计算得到。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中医面诊信息远程采集方法,应用于计算机中,该计算机有线连接数码相机并通过通信网络连接医生终端,该方法包括步骤:构建数码相机的光学成像系统;利用数码相机的光学成像系统采集用户的人脸数据,得到人脸二维图像;对人脸二维图像进行仿射变换,得到人脸三个不同视点的多视点图像;利用多视点立体匹配法对人脸三个不同视点的多视点图像进行立体重构,得到人脸三维图像;采用积分投影法对人脸三维图像的人脸各部分区域进行人脸定位;根据面部脏腑对应模型从定位的人脸三维图像提取人体脏腑对应人脸五个部分的皮肤块;提取每一皮肤块的主色调获得每一皮肤块的主像素点,并求取主像素点的均值作为每一皮肤块的肤色信息;将用户的人脸三维图像和每一皮肤块的肤色信息发送至医生终端;当接收到医生终端发送的视频连接指令时,将计算机的视频输入输出设备与医生终端之间建立视频通信连接以供用户与医生进行视频通话,记录医生与用户之间的问诊信息并发送至医生终端。优选地,所述数码相机包括圆锥内反射镜、相机镜头和微控制器,其中,所述构建数码相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微控制器调高相机镜头的分辨率;根据人脸与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产生镜筒调节指令,微控制器根据镜筒调节指令调节锥形反射镜与相机镜头之间的镜筒长度。优选地,所述采用积分投影法对人脸三维图像的人脸各部分区域进行人脸定位的实现步骤为:将人脸三维图像转换成灰度图;针对灰度图在水平方向进行积分投影得到积分曲线,在积分曲线上第一个明显的波谷对应着人脸的左边界,最后一个明显的波谷对应着人脸的右边界;得到脸的左右边界之后,再次对灰度图像进行局部的积分投影,在积分曲线上定位出四个波谷,分别得到眉毛、眼睛、鼻孔和嘴部的位置。优选地,所述五个部分的皮肤块为额头、左脸颊、鼻面、右脸颊、下巴五个典型区域,每一皮肤块的主色调采用MEPG-7的主颜色描述法来获得该皮肤块的主像素点,每一皮肤块的主像素点的均值采用HSV空间模型计算得到。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多条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由计算机的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所述中医面诊信息远程采集方法。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中医面诊信息远程采集系统及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医面诊信息远程采集系统及方法,由于在捕获人脸图像时构建光学成像系统获得清晰的人脸二维图像,并根据人脸二维图像对人脸进行三维重构得到人脸三维图像,能够实现在单一人脸二维图像中获取人脸的所有结构、纹理和深度信息,从而使获取的人脸信息更完整。此外,本专利技术结合人脸的特征对人脸图像进行脏腑反映区域划分为五个典型区域皮肤块,并对该五个典型区域皮肤块的面色信息进行分析面色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医生进行中医面诊的需求,并结合医生与用户之间的中医问诊信息对用户进行远程医学诊断,不仅提高了中医面诊结果的准确性,而且无需用户到医院就诊,提高了就诊效率且方便了用户。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医面诊信息远程采集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医面诊信息远程采集方法的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照图1所示,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医面诊信息远程采集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医面诊信息远程采集系统10安装并运行于计算机1中,所述计算机1连接有数码相机2,该数码相机2有线连接至计算机1上,能够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面诊信息远程采集系统,运行于计算机中,该计算机有线连接数码相机并通过通信网络连接医生终端,该计算机包括适于实现各种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器以及适于存储多条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下步骤:构建数码相机的光学成像系统;利用数码相机的光学成像系统采集用户的人脸数据,得到人脸二维图像;对人脸二维图像进行仿射变换,得到人脸三个不同视点的多视点图像;利用多视点立体匹配法对人脸三个不同视点的多视点图像进行立体重构,得到人脸三维图像;采用积分投影法对人脸三维图像的人脸各部分区域进行人脸定位;根据面部脏腑对应模型从定位的人脸三维图像提取人体脏腑对应人脸五个部分的皮肤块;提取每一皮肤块的主色调获得每一皮肤块的主像素点,并求取主像素点的均值作为每一皮肤块的肤色信息;将用户的人脸三维图像和每一皮肤块的肤色信息发送至医生终端;当接收到医生终端发送的视频连接指令时,将计算机的视频输入输出设备与医生终端之间建立视频通信连接以供用户与医生进行视频通话,记录医生与用户之间的问诊信息并发送至医生终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面诊信息远程采集系统,运行于计算机中,该计算机有线连接数码相机并通过通信网络连接医生终端,该计算机包括适于实现各种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器以及适于存储多条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下步骤:构建数码相机的光学成像系统;利用数码相机的光学成像系统采集用户的人脸数据,得到人脸二维图像;对人脸二维图像进行仿射变换,得到人脸三个不同视点的多视点图像;利用多视点立体匹配法对人脸三个不同视点的多视点图像进行立体重构,得到人脸三维图像;采用积分投影法对人脸三维图像的人脸各部分区域进行人脸定位;根据面部脏腑对应模型从定位的人脸三维图像提取人体脏腑对应人脸五个部分的皮肤块;提取每一皮肤块的主色调获得每一皮肤块的主像素点,并求取主像素点的均值作为每一皮肤块的肤色信息;将用户的人脸三维图像和每一皮肤块的肤色信息发送至医生终端;当接收到医生终端发送的视频连接指令时,将计算机的视频输入输出设备与医生终端之间建立视频通信连接以供用户与医生进行视频通话,记录医生与用户之间的问诊信息并发送至医生终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面诊信息远程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相机包括圆锥内反射镜、相机镜头和微控制器,其中,所述构建数码相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微控制器调高相机镜头的分辨率;根据人脸与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产生镜筒调节指令,微控制器根据镜筒调节指令调节锥形反射镜与相机镜头之间的镜筒长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面诊信息远程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积分投影法对人脸三维图像的人脸各部分区域进行人脸定位的实现步骤为:将人脸三维图像转换成灰度图;针对灰度图在水平方向进行积分投影得到积分曲线,在积分曲线上第一个明显的波谷对应着人脸的左边界,最后一个明显的波谷对应着人脸的右边界;得到脸的左右边界之后,再次对灰度图像进行局部的积分投影,在积分曲线上定位出四个波谷,分别得到眉毛、眼睛、鼻孔和嘴部的位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医面诊信息远程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五个部分的皮肤块为额头、左脸颊、鼻面、右脸颊、下巴五个典型区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面诊信息远程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皮肤块的主色调采用MEPG-7的主颜色描述法来获得该皮肤块的主像素点,每一皮肤块的主像素点的均值采用HSV空间模型计算得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贯京葛新科王海荣高伟明张红治周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易特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