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加工轧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871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7:10
地面加工轧辊包括载体结构(11),其中,为了形成可围绕轧辊转动轴线(A)转动的轧辊主体(36)在载体结构(11)的径向外部区域处设置多个基本沿轧辊转动轴线(A)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或/和设置多个基本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地面加工单元(38)。

Ground Processing Ro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面加工轧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面加工轧辊,地面加工轧辊尤其可用于粉碎牢固的地基,例如混凝土地基。这种地面加工轧辊通常也称为碾碎轧辊。
技术介绍
US4,523,873公开了具有构造成碾碎轧辊的地面加工轧辊的自行式地面加工机。已知的地面加工机的地面加工轧辊包括圆柱形的轧辊外罩,轧辊外罩经由设置在轧辊外罩的内部中的载体结构可围绕轧辊转动轴线转动地支承在机械框架上。在轧辊外罩的外周面上设置多排以锯齿样式沿周向方向延伸的地面加工突出部。DE102013208261A1公开了一种地面加工轧辊,在其中在基本圆柱形的轧辊外罩的外周上设置环形包围轧辊外罩且突出于轧辊外罩的外周的地面加工突出部。EP3031526B1公开了一种可使用在冲击式粉碎机中的用于粉碎岩石的转子。转子在其两个轴向端部区域处具有近似正方形的载体盘片,在载体盘片之间,设置用于粉碎岩石的撞击条沿径向向外突出地延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置用于地面加工机的地面加工轧辊,在结构简单的构造中地面加工轧辊为地面加工提供更好的有效性。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一种地面加工轧辊实现,该地面加工轧辊包括载体结构,其中,为了形成可围绕轧辊转动轴线转动的轧辊主体在载体结构的径向外部区域处设置多个基本沿轧辊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或/和多个基本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地面加工单元。不同于现有技术已知的地面加工轧辊,根据本专利技术构造的地面加工轧辊在外周上没有沿径向向外基本封闭地面加工板的轧辊外罩。通过构造具有载体结构、例如具有多个载体盘片或载体支杆以及设置在其上的地面加工单元的轧辊主体实现了轧辊主体的原则上沿径向向外开放的框架结构。该结构本身原则上非常牢固,从而该结构可承载地面加工机的尤其粉碎地基、例如混凝土材料所需的高支承重量,但是另一方面本身具有相对小的质量。这尤其在为这种地面加工轧辊配备振动发生机构时是非常有利的,通过振动发生机构可使地面加工轧辊进行振动以便更好地粉碎地基。对此尤其设置成,轧辊主体在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中构造成沿径向向外基本开放。如所述地,可设置多个沿轧辊转动轴线的方向依次连续布置的、为了形成轧辊主体彼此连接的载体盘片,其中,在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处设置多个基本沿轧辊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或/和在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处设置多个基本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地面加工单元。为了支持滚动运动,载体盘片可构造有基本圆形的外周轮廓。此外,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包括多个彼此以周向间距布置的载体盘片部段。这也有助于减小轧辊主体的整体质量。在可替代的具有同样有助于使轧辊主体的质量很小的结构的构造方式中,轧辊载体结构可包括在其径向外部区域中承载多个基本沿轧辊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或/和多个基本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地面加工单元的多个载体支杆。载体结构、例如至少一部分载体盘片可布置成包围用于振动发生机构的壳体的周壁。为了紧凑的稳固的构造提出,包围周壁布置的载体盘片与周壁固定连接,或/和在轧辊主体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部区域中至少一个载体盘片与包围周壁布置的载体盘片通过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连接,其中可以有利的方式设置成,包围周壁布置的载体盘片与周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为了产生与地面加工轧辊的滚动运动叠加的振动运动、例如振荡,即,基本上正交于轧辊转动轴线的振动而提出,在壳体中布置具有至少一个可围绕不平衡转动轴线转动的不平衡质量的振动发生机构,或/和在至少一个轴向端部区域中通过端壁闭合壳体,其中优选地,不平衡转动轴线基本相应于轧辊转动轴线或/和为至少一个不平衡质量分配的不平衡驱动马达支承在端壁上。在至少一个第一地面加工单元包括与载体结构、例如与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固定连接的地面加工板时可实现可简单制造、特别稳固的构造。因为根据本专利技术轧辊主体在轧辊载体结构、例如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处没有轧辊外罩,第一地面加工单元或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地面加工单元的地面加工板可开放式地、例如构造成框架状地直接安装在载体结构上。有利地在此可设置成,每个第一地面加工单元包括一个地面加工板,或/和多个地面加工板彼此带有周向间距地布置。如果载体结构包括载体盘片,至少一个地面加工板与所有载体盘片固定连接,或/和至少一个地面加工板与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为了获得可变的且在磨损的情况下可轻松修复的构造而提出,至少一个第一地面加工单元包括与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固定连接的工具载体,以及地面加工工具可松脱地与至少一个工具载体连接或可连接。因为在该构造中用于加工地面的工具原则上可松脱地与相应的工具载体连接,一方面可轻松地将不同的工具安装在轧辊主体上。另一方面可将受到磨损的工具轻松地更换为新的工具。在此有利地可规定,每个第一地面加工单元包括一个工具载体,或/和至少一个工具载体具有关于轧辊主体的外周凹形的轮廓,或/和多个工具载体彼此带有周向间距地布置。在载体结构具有载体盘片的构造方式中,至少一个工具载体与每个载体盘片固定连接,或/和至少一个工具载体可与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例如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工具可构造成地面加工板。这种地面加工板此时基本平行于轧辊转动轴线地延伸并且其可在地面加工轧辊旋转且同时向前运动的过程中碰撞到待加工的地基上时此时通过同时以冲击式导入地基中的力使地基粉碎。为了使地面加工板稳固地连接到相应的工具载体上而提出,地面加工板包括构造成用于固定在工具载体上的底座区域和在地面加工工具安装在工具载体上时从底座区域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地面加工区域。通过以下方式可实现稳固的、但是可简单松脱的连接,即,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工具可以其底座区域通过螺接或/和夹紧与工具载体连接或可连接。在另一构造方案中,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工具可包括与至少两个工具载体连接的或可连接的、在径向外部在周向区域中包围载体结构、例如形成载体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载体盘片地定位的或可定位的地面加工壁板。在此为了实现地面加工轧辊的闭合的可轻松实现的结构而提出,多个地面加工壁板沿周向方向依次连续地分别在两个周向端部区域中与工具载体连接或可连接。如果载体结构包括载体盘片,可规定,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壁板定位或可定位成在径向外部在周向区域中包围所有载体盘片。此外,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壁板可与至少两个工具载体通过螺接连接或可连接。在这种地面加工壁板在其外周上可原则上基本平滑地构造,从而借此构造的地面加工轧辊原则上也可用作压路机的碾压轧辊时,原则上也可规定,在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壁板处支承至少一个碾压工具。因此尤其可能的是,在载体结构的例如两个载体盘片之间的轴向区域中也设置一个或多个碾压工具。在重量有利的构造方案中,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壁板可构造成具有格栅状的结构。例如可规定,在每个地面加工壁板上支承至少一个碾压工具,或/和在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壁板上支承多个碾压工具,或/和至少一个更换支架与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壁板固定连接且至少一个碾压工具可松脱地与至少一个更换支架连接或可连接。至少一个、优选每个碾压工具可包括凿刀。至少一个、优选每个碾压工具也可包括夯实座。为了使地面加工壁板牢固地连接到设置在载体盘片的外周上的工具载体上提出,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壁板在至少一个周边端部区域中具有与工具载体的凹形轮廓匹配的工具载体接合区域。至少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地面加工轧辊,所述地面加工轧辊包括载体结构(11),其中,为了形成能围绕轧辊转动轴线(A)转动的轧辊主体(36)在所述载体结构(11)的径向外部区域处设置多个基本沿所述轧辊转动轴线(A)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或/和设置多个基本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地面加工单元(38)。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14 DE 102017129932.71.地面加工轧辊,所述地面加工轧辊包括载体结构(11),其中,为了形成能围绕轧辊转动轴线(A)转动的轧辊主体(36)在所述载体结构(11)的径向外部区域处设置多个基本沿所述轧辊转动轴线(A)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或/和设置多个基本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地面加工单元(3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加工轧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主体(36)在其外周区域中构造成沿径向向外基本开放。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面加工轧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结构(11)包括多个沿轧辊转动轴线(A)的方向依次连续布置的、为了形成轧辊主体(36)彼此连接的载体盘片(12、14、16、18、20),其中,在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12、14、16、18、20)的外周区域处设置多个基本沿所述轧辊转动轴线(A)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或/和在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12、14、16、18、20)的外周区域处设置多个基本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地面加工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面加工轧辊,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12、14、16、18、20)构造有基本圆形的外周轮廓,或/和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14)包括多个彼此以周向间距布置的载体盘片部段(14a、14b、14c、14d、14e)。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加工轧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结构(11)包括在其径向外部区域中承载多个基本沿所述轧辊转动轴线(A)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或/和多个基本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地面加工单元(38)的多个载体支杆(35)。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加工轧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结构(11)布置成包围用于振动发生机构(98)的壳体(24)的周壁(22)或/和连接到所述周壁(22)上。7.根据权利要求3和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面加工轧辊,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12、14、16、18、20)布置成包围所述壳体(24)的周壁(22),其中,包围所述周壁(22)布置的载体盘片(14、16、18)与所述周壁(22)固定连接,或/和在所述轧辊主体(36)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部区域中至少一个载体盘片(12、20)与包围所述周壁(22)布置的载体盘片(14、16、18)通过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连接,或/和包围所述周壁(22)布置的载体盘片(14、16、18)与所述周壁(2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地面加工轧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24)中布置具有至少一个能围绕不平衡转动轴线(U)转动的不平衡质量(100、102)的振动发生机构(98),或/和在至少一个轴向端部区域中通过端壁(26、28)闭合所述壳体(24)。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面加工轧辊,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平衡转动轴线(U)基本相应于所述轧辊转动轴线(A)或/和为所述至少一个不平衡质量(100、102)分配的不平衡驱动马达(106)支承在端壁上。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加工轧辊,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包括与所述载体结构(11)固定连接的地面加工板(32)。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地面加工轧辊,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包括一个地面加工板(32),或/和多个地面加工板(32)彼此带有周向间距地布置。12.根据权利要求3和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地面加工轧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地面加工板(32)与所有载体盘片(12、14、16、18、20)固定连接,或/和所述至少一个地面加工板(32)与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12、14、16、18、20)通过焊接固定连接。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加工轧辊,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包括与所述载体机构(11)固定连接的工具载体(42),以及地面加工工具(46)能松脱地与至少一个工具载体(42)连接或能连接。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地面加工轧辊,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包括一个工具载体(42),或/和至少一个工具载体(42)具有关于所述轧辊主体(36)的外周凹形的轮廓,或/和多个工具载体(42)彼此带有周向间距地布置。15.根据权利要求3和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地面加工轧辊,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工具载体(42)与每个载体盘片(12、14、16、18、20)固定连接,或/和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载体(42)与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12、14、16、18、20)通过焊接固定连接。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加工轧辊,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工具(46)构造成地面加工板(48)。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地面加工轧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加工板(48)包括构造成用于固定在工具载体(42)上的底座区域(50)和在地面加工工具(46)安装在工具载体(42)上时从所述底座区域(50)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地面加工区域(52)。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地面加工轧辊,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工具(46)以其底座区域(50)通过螺接或/和夹紧与工具载体(42)连接或能连接。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加工轧辊,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工具(46)包括与至少两个工具载体(42)连接的或能连接的、在径向外部在周向区域中包围所述载体结构(11)地定位的或能定位的地面加工壁板(66)。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地面加工轧辊,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梅尔
申请(专利权)人:哈姆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