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织造积层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38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非织造积层布,该非织造积层布包括纳米纤维层和异形截面纤维层,所述纳米纤维层中至少含有平均直径为150~450nm的纳米纤维,所述异形截面纤维层中至少含有截面为多叶形结构的异形截面纤维,所述纳米纤维层在非织造积层布的表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非织造积层布具有柔软性好、保水率高、密着性好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护肤以及卫生清洁材料领域。

A Nonwoven Accumulated Layered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织造积层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织造积层布。
技术介绍
非织造材料由于具有生产流程短、成本低、应用面广的特点,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同时随着非织造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对非织造布材料本身的性能也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护肤清洁产品的功能不断多样化,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护肤清洁产品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目前中国已具有世界上最大的护肤面膜和清洁卫生产品市场。由于人们对护肤意识的不断增强,市场上对清洁护肤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各种功能性产品层出不穷。但是总体来说,护肤无纺布产品的研究趋势,正逐渐向更加亲肤、手感更加温和、同时更加吸水保水的方向前进。然而,现存市场上的非织造材料大多数为轻薄柔软型的,其保水量以及强力方面都会受到制约,无法充分发挥作为化妆液载体的功效,而也有为了改善产品的保水量来提高产品的克重,但是产品的柔软性相对来说无法得到保障。另外,现在市场上的膜布类产品都更加推崇密着性,然而,大多都采用纤度较大的普通纤维制得膜布,所得膜布的密着性低,因此,膜布的密着性还有待提高。如中国公开专利CN103660416A中公开了一种较柔软无纺布,该无纺布材料通过使用较柔软的大豆纤维等原料经加工制得,由于纤维的性能较为优异,使无纺布材料具有一定的柔软风格,但这种结构的产品原料成本高,产品功能单一,同时相对于市场现有产品,其柔软性增加也比较有限,密着性也一般,并不是非常理想的护肤清洁用无纺布材料,无法广泛得到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软性好、保水率高、密着性高的非织造积层布。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非织造积层布包括纳米纤维层和异形截面纤维层,所述纳米纤维层中至少含有平均直径为150~450nm的纳米纤维,所述异形截面纤维层中至少含有截面为多叶形结构的异形截面纤维,所述纳米纤维层在非织造积层布的表层。本专利技术的多叶形结构的异形截面纤维上优选具有2个以上的凸起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凸起部之间的微孔隙的面积优选0.5~10μm2。本专利技术的异形截面纤维的扁平度优选2~5。本专利技术的异形截面纤维的内凹度优选0~0.5。本专利技术的纳米纤维层中纳米纤维的含量优选15~95%,普通纤维的含量优选5~85%。本专利技术的异形截面纤维层中异形截面纤维的含量优选30~80%,普通纤维的含量优选20~70%。本专利技术的普通纤维优选再生纤维素纤维或合成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的非织造积层布在湿润状态下的KES风格测试的压缩比功优选0.2~1.0gf・cm/cm2。本专利技术的非织造层积布的湿态静摩擦系数优选0.7~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的普通清洁护肤用无纺布材料相比,本专利技术以纳米纤维与异形截面纤维作为原料,制得纳米纤维层和异形截面纤维层形成的非织造积层布具有柔软性好、保水率高、密着性好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非织造积层布的中间层采用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Si为微孔隙的面积、Ti为(凸起部分)最大短半径长度、Di为(凹下部分)最小短半径长度、D0为长半径长度。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非织造积层布三层构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非织造积层布包括纳米纤维层和异形截面纤维层,所述纳米纤维层中至少含有平均直径为150~450nm的纳米纤维,所述异形截面纤维层中至少含有截面为多叶形结构的异形截面纤维,所述纳米纤维层在非织造积层布的表层。本专利技术的纳米纤维网层可以是通过静电纺加工而成的,也可以是海岛纤维通过梳理、水刺、开纤、成网、加固后,再经脱海开纤处理后所得的,还可以是通过其它加工方法制得的。考虑到制品加工的经济性及产品性能的稳定性等因素,本专利技术的纳米纤维网层是优选通过海岛纤维经梳理、水刺、开纤工序制得的,制得的纳米纤维网层作为表层。由于纳米纤维具有极细的纤维直径,制得的非织造积层布表面非常柔软,服帖性佳。同时,由于纤维越细,表面能就越大,对水分子的吸附性也就越强,使得产品的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而且极细纤度的纳米纤维制得的非织造积层布在湿润状态下,具有极高的静摩擦性能,这样就会使得非织造积层布在使用时具有优异的密着性和良好的擦拭除污性。本专利技术的纳米纤维的成分可以为聚酰胺、聚酯、聚乳酸、聚乙烯、聚丙烯等。其中优选聚酰胺作为纳米纤维层的主要成分,聚酰胺由于其纳米化生产加工较为容易,纤维较为柔软,且吸湿性能良好,因此优选其作为纳米纤维层的主要成分。上述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在150~450nm之间,如果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大于450nm的话,纳米纤维的比表面积以及柔软度都会大幅下降,那么加工而得的化妆品用膜布的密着性、药液保持性、保水性以及静摩擦性能都会显著降低,进而导致产品性能下降;如果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小于150nm,则制得的片状无纺布强力极低,不利于片状无纺布再进行后道的加工程序;同时纳米纤维直径过于极细的话,产品很容易产生毛羽和粉尘,对产品的外观和使用性能也会造成影响。考虑到产品的性能以及加工的可行性,上述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优选200~400nm之间。上述纳米纤维层在非织造积层布的表层,纳米纤维层主要提供材料的保水性和密着性,而密着性主要体现在与皮肤接触的时候,因此纳米纤维层需要层积在非织造积层布的表层。非织造积层布的结构可以是纳米纤维层和异形截面纤维层形成的两层结构,也可以是纳米纤维层、异形截面纤维层、纳米纤维层形成的三层结构。考虑到能容易区分非织造积层布的正反面,本专利技术的非织造积层布优先上下表面为纳米纤维层的三层结构。本专利技术的非织造积层布中异形截面纤维层中至少含有截面为多叶形结构的异形截面纤维。如果采用圆形截面纤维的话,虽然其成本较低,产品性能稳定,但是其柔软度一般、保水性较差。而相对于普通圆形截面纤维材料,多叶形结构的异形截面纤维可以赋予材料本身所不具备的附加性能,比如所得膜布的保水性等。多叶形结构可以为扁平六角多叶形结构,也可以为扁平双椭圆形结构,还可以为其它多叶形结构。采用这些纤维所得的非织造积层布的柔软性更加优异。同时,由于多叶形结构的异形截面纤维本身表面存在微孔隙,材料的锁水性能也会得到大幅度上升。考虑到所得非织造积层布的柔软性以及锁水性,优选截面为扁平六角多叶形结构的纤维。本专利技术的多叶形结构的异形截面纤维上优选具有2个以上的凸起结构。异形截面纤维的凸起结构越多,最终制成产品的微孔隙Si就越多,微孔隙可以提高产品的锁水和保水性能,多叶形结构的异形截面纤维上更优选具有4~10个凸起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凸起部之间的微孔隙的面积Si优选0.5~10μm2。如果微孔隙的面积过大的话,孔隙的表面能较低,水分进入孔隙中后,很容易流出,无法达到锁水的效果;如果微孔隙的面积过小的话,水分子将难于进入到微孔隙中,而且即便水分可以进入,由于微孔隙较小,会造成材料的保水量不足,无法充分发挥锁水微孔隙的效果。考虑到维持产品的保水量以及优异的锁水效果,凸起部之间的微孔隙的面积Si更优选2~6μm2。本专利技术的异形截面纤维的扁平度优选2~5,扁平度的计算公式如下:Ф=D0/Di,其中D0为长半径长度,Di为最小短半径长度。纤维的扁平度越大产品的柔软性就越佳。本专利技术的异形截面纤维是经熔融法纺制加工制成,纤维经熔融纺丝,由于挤出胀大现象,纺制扁平度超过5的异形截面纤维的效率极低,生产成本也会急剧增加,性价比不高。考虑到加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织造积层布,其特征在于:该非织造积层布包括纳米纤维层和异形截面纤维层,所述纳米纤维层中至少含有平均直径为150~450nm的纳米纤维,所述异形截面纤维层中至少含有截面为多叶形结构的异形截面纤维,所述纳米纤维层在非织造积层布的表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织造积层布,其特征在于:该非织造积层布包括纳米纤维层和异形截面纤维层,所述纳米纤维层中至少含有平均直径为150~450nm的纳米纤维,所述异形截面纤维层中至少含有截面为多叶形结构的异形截面纤维,所述纳米纤维层在非织造积层布的表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积层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叶形结构的异形截面纤维上具有2个以上的凸起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织造积层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之间的微孔隙的面积为0.5~10μm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积层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截面纤维的扁平度为2~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积层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截面纤维的内凹度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