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0225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上通过U形支撑架固定连接L形坐板的一侧,所述L形坐板的一侧前部两端分别固定有U形连块,两个所述U形连块内分别铰接摆动杆的一端,两个所述摆动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有脚踏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医用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本装置能够使心血管病患者在进行腿部训练的同时带动双臂进行锻炼,实现更好的锻炼效果。

A Medic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covery Exercis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医用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他们需要适当的锻炼,病情严重的患者不能进行如跑步、快走等活动,只能进行缓慢的行走,但缓慢行走进行锻炼所需时间长,目前还缺少一种针对心血管病患者的辅助他们进行锻炼的装置,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心血管病的辅助锻炼。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医用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上通过U形支撑架固定连接L形坐板的一侧,所述L形坐板的一侧前部两端分别固定有U形连块,两个所述U形连块内分别铰接摆动杆的一端,两个所述摆动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有脚踏板。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摆动杆的外侧中部分别固定连接耳块,两个所述耳块的侧面分别固定圆轴的一端,两个所述圆轴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杆一的一端,两个所述连杆一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竖板的一侧,两个所述竖板分别固定在梯形滑块的一侧,两个所述梯形滑块分别设置在梯形滑槽内,两个所述梯形滑槽的下侧中部分别固定在支撑块上,两个所述支撑块的一侧分别对应固定连接所述U形支撑架的两侧上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竖板的另一侧分别铰接连杆二的一端,两个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横杆的一端侧面,两个所述横杆一端端部分别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把手,两个所述横杆的另一端端部分别铰接凸轴,两个所述凸轴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L形坐板的另一侧的两个侧面。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脚踏板为内部底面带有纹路的方形槽体。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L形坐板的上表面为橡胶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使用时,患者坐在L形坐板上,双脚分别放在脚踏板内,手持把手,双腿用力在脚踏板内交替来回摆动带动摆动杆来回摆动,摆动杆带动耳块和圆轴来回摆动,圆轴带动连杆一来回摆动,连杆一通过竖块带动梯形滑块在梯形滑槽内来回滑动,梯形滑块带动连杆二来回摆动,连杆二带动横杆与连杆二铰接的一端上下摆动,横杆通过连接杆带动把手上下摆动,由于双脚交替来回摆动,最终实现握住把手的双手带动双臂交替上下摆动,最终实现锻炼。本装置能够使心血管病患者在进行腿部训练的同时带动双臂进行锻炼,实现更好的锻炼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摆动杆、圆轴、耳块和脚踏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中:1、L形坐板,2、横杆,3、凸轴,4、连杆二,5、竖板,6、梯形滑块,7、梯形滑槽,8、连杆一,9、圆轴,10、U形支撑架,11、底板,12、脚踏板,13、摆动杆,14、U形连块,15、把手,16、连接杆,17、耳块,18、支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上通过U形支撑架10固定连接L形坐板1的一侧,所述L形坐板1的一侧前部两端分别固定有U形连块14,两个所述U形连块14内分别铰接摆动杆13的一端,两个所述摆动杆13的另一端分别固定有脚踏板12。两个所述摆动杆13的外侧中部分别固定连接耳块17,两个所述耳块17的侧面分别固定圆轴9的一端,两个所述圆轴9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杆一8的一端,两个所述连杆一8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竖板5的一侧,两个所述竖板5分别固定在梯形滑块6的一侧,两个所述梯形滑块6分别设置在梯形滑槽7内,两个所述梯形滑槽7的下侧中部分别固定在支撑块18上,两个所述支撑块18的一侧分别对应固定连接所述U形支撑架10的两侧上部。两个所述竖板5的另一侧分别铰接连杆二4的一端,两个所述连杆二4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横杆2的一端侧面,两个所述横杆2一端端部分别通过连接杆16固定连接把手15,两个所述横杆2的另一端端部分别铰接凸轴3,两个所述凸轴3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L形坐板1的另一侧的两个侧面。所述脚踏板12为内部底面带有纹路的方形槽体。所述L形坐板1的上表面为橡胶层。本技术的工作流程为:使用时,患者坐在L形坐板1上,双脚分别放在脚踏板12内,手持把手15,双腿用力在脚踏板12内交替来回摆动带动摆动杆13来回摆动,摆动杆13带动耳块17和圆轴9来回摆动,圆轴9带动连杆一8来回摆动,连杆一8通过竖块5带动梯形滑块6在梯形滑槽7内来回滑动,梯形滑块6带动连杆二4来回摆动,连杆二4带动横杆2与连杆二4铰接的一端上下摆动,横杆2通过连接杆16带动把手15上下摆动,由于双脚交替来回摆动,最终实现握住把手15的双手带动双臂交替上下摆动,最终实现锻炼。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包括底板(11),其特征是:所述底板(11)上通过U形支撑架(10)固定连接L形坐板(1)的一侧,所述L形坐板(1)的一侧前部两端分别固定有U形连块(14),两个所述U形连块(14)内分别铰接摆动杆(13)的一端,两个所述摆动杆(13)的另一端分别固定有脚踏板(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包括底板(11),其特征是:所述底板(11)上通过U形支撑架(10)固定连接L形坐板(1)的一侧,所述L形坐板(1)的一侧前部两端分别固定有U形连块(14),两个所述U形连块(14)内分别铰接摆动杆(13)的一端,两个所述摆动杆(13)的另一端分别固定有脚踏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其特征是:两个所述摆动杆(13)的外侧中部分别固定连接耳块(17),两个所述耳块(17)的侧面分别固定圆轴(9)的一端,两个所述圆轴(9)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杆一(8)的一端,两个所述连杆一(8)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竖板(5)的一侧,两个所述竖板(5)分别固定在梯形滑块(6)的一侧,两个所述梯形滑块(6)分别设置在梯形滑槽(7)内,两个所述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曼丽曹清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海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