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内井盖逃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0104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4:4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井内井盖逃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包括井盖、电控锁、转轴装置、锁紧装置、井圈和逃生把手;电控锁包括第一基座和锁转轴;转轴装置包括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锁紧装置包括锁杆、连接杆和卡扣;井圈包括第一横板;井盖锁紧状态,第一横板位于锁杆和井盖之间;井盖开启状态,锁杆收缩并脱离锁杆和井盖之间的位置;逃生把手包括第二基座和把手装置;第二基座还包括传动凸起,井盖锁紧状态,传动凸起穿过第一和第二转盘;向远离井盖的方向拉动把手装置,传动凸起脱离第一和第二转盘,旋转把手装置,第二转盘在第二基座的带动下发生旋转,井盖进入开启状态。有利于井下人员不借助外部设备打开井盖逃生。

An in-well cover escape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内井盖逃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申请涉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井内井盖逃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许多电力、通讯、燃气、雨水等窨井都安装了电子控制的智能井盖,此种井盖具有井下环境信息监测、信息上传、电子锁等功能。电子化的智能井盖相对传统井盖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但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当井盖被打开进行井下检修维护时,因人员工作疏忽或管理不规范,导致行人误入井下,或检修人员下井检修而地上工作人员未发现,此时未察觉井下有人的地上工作人员将井盖关闭锁死,结束检修作业。由于窨井设计一般较深,加上周围车辆行驶、施工等噪声,当井盖关闭时,井下人员呼喊声音很难被地上人员察觉,从而造成井下人员被困。由于井下空间狭小黑暗,空气稀薄,被困人员在井下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如不及时逃出,生还概率极低,因此为智能井盖设计一种井内井盖逃生装置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智能井盖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井下逃生装置: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智能井盖都没有井下逃生装置。当井下人员被困时,一种逃生方法是井下呼救,引起井上人员注意,从而联系警方或其他人员通过远程开锁等形式,在井上进行开锁操作,此种逃生方法成功率极低且对井下被困人员生理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另一种逃生方法是在井下通过手机等通讯工具与他人取得联系,但由于井下封闭的空间和铁质井盖的信号屏蔽作用,通过手机等通讯工具与外界取得联系的概率极低,逃生成功几率渺茫;最后一种逃生方案是在井下破坏锁具进行逃生,但电子锁具一般都具有防暴力拆解设计,井下人工拆解破坏电子锁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逃生概率极低。2、具有井下逃生装置,但操作复杂、可靠性差或断电后无法使用:目前市面上有少量智能井盖进行了逃生设计,逃生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井下电子按钮进行开锁逃生:当井下有人员被困时,被困人员在井下按下电子按钮,电子锁具便可以在无授权的情况下开启,从而实现井下快速逃生。但此种方法受设备供电及电路控制影响,一旦出现电池电量不足或者设备电路损坏等情况,逃生按钮便失效无法使用,井下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可靠保障;另一种是在井下使用应急钥匙进行开锁逃生:当井下有人员被困时,通过随身携带的应急钥匙插入井下锁孔处,在电子锁无授权的情况下通过机械传动开启锁具。此种方式需要下井人员随身携带应急钥匙,并且在黑暗的情况下将应急钥匙插入锁孔,此种方法存在较大困难,在开启锁具后,还需手动转动锁轴来开启井盖,操作较为复杂。另外,如果电子锁具因为进水、进灰等原因引起机械故障,导致齿轮传动出现异常,应急钥匙也无法开启锁具。如果困在井下的人员为路人,因其没有携带应急钥匙,所以无法从井下逃离,井下被困人员生命安全依旧无法得到保障。因此,无论从人员的生命安全,还是从逃生装置的便捷性、可靠性和稳定性,都急切需要一种井内井盖逃生装置,可以在人员被困时,简单快捷、安全可靠的在井下开启井盖逃生,从而保障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井内井盖逃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对逃生装置的逃生把手进行拉动,使得井盖内部的机械结构失去限位关系,进而通过旋转逃生把手,带动井盖内部机械结构的活动,从而打开井盖;该井内井盖逃生装置能够实现在人员被困井下时,无需使用应急钥匙及外界的帮助,便可简单可靠地开启井盖进行逃生。整个开启井盖的过程中,对于井盖锁的开启不受电池电量、电子锁内部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井内井盖无逃生装置、逃生装置不可靠不稳定、操作复杂等难题,有利于为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一种井内井盖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盖以及位于井盖第一表面的电控锁、转轴装置、锁紧装置、固定于井壁上的井圈和逃生把手;所述电控锁包括:第一基座和锁转轴,所述第一基座固定于所述井盖第一表面,所述锁转轴位于所述第一基座远离所述井盖的一侧;所述转轴装置包括: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转盘包括第二通孔,所述锁转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转盘位于所述第二转盘和所述第一基座之间,所述第二转盘与所述锁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锁杆、与所述锁杆连接的连接杆和与所述锁杆配合的卡扣,所述锁杆穿过所述卡扣,所述卡扣固定于所述井盖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转盘固定连接;所述井圈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井壁垂直设置的第一横板,所述井盖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直接接触,所述锁杆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包括第一间隔,所述第一间隔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横板的厚度;在井盖锁紧状态,所述锁杆与所述第一横板在所述井盖的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交叠,所述第一横板位于所述第一间隔内;在井盖开启状态,所述锁杆收缩,所述锁杆与所述第一横板在所述井盖的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不交叠;所述逃生把手包括:第二基座和与第二基座固定的把手装置,所述第二基座包括第三通孔,所述锁转轴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基座位于所述第二转盘远离所述第一转盘的一侧;所述第二基座朝向所述第二转盘的一侧包括传动凸起,所述第一转盘还包括与所述传动凸起对应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转盘还包括与所述传动凸起对应的第五通孔,在井盖锁紧状态,所述传动凸起位于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中;向远离所述井盖的方向拉动所述把手装置时,所述传动凸起脱离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旋转所述把手装置时,所述第二转盘在所述第二基座的带动下发生旋转,使所述井盖进入开启状态。可选地,其中:所述第二转盘还包括有保险杆,所述保险杆上包括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保险杆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二基座包括与所述保险杆对应的第六通孔,在井盖锁紧状态,所述保险杆穿过所述第二基座的第六通孔,且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第二基座远离所述第一转盘的一侧;所述井盖逃生装置还包括保险铅封,保险铅封穿过所述贯穿孔,且所述保险铅封的长度大于所述贯穿孔的长度。可选地,其中:所述锁杆通过第一定位销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通过第二定位销与第二转盘固定连接。可选地,其中:所述锁转轴包括第一限位缺口,所述第一通孔包括与所述第一限位缺口对应的第二限位缺口,所述锁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时,所述锁转轴与所述第一转盘形成限位关系。可选地,其中:所述转轴装置还包括铆钉,所述第二基座还包括第七通孔,铆钉穿过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第二转盘固定连接;所述铆钉与所述第二转盘之间包括第二间隔,所述第二基座位于所述第二间隔中,所述第二间隔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基座的厚度。可选地,其中:所述锁转轴远离所述第一基座的一侧包括第一凹陷空间,所述锁转轴远离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依次安装有弹簧、垫片和螺丝,所述锁转轴穿过所述弹簧,所述垫片位于所述锁转轴和所述螺丝之间,所述螺丝穿过所述垫片固定于所述第一凹陷空间内。第二方面,一种的井内井盖逃生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内井盖逃生装置包括:井盖以及位于井盖第一表面的电控锁、转轴装置、锁紧装置、固定于井壁上的井圈和逃生把手;所述电控锁包括:第一基座和锁转轴,所述第一基座固定于所述井盖第一表面,所述锁转轴位于所述第一基座远离所述井盖的一侧;所述转轴装置包括: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内井盖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盖以及位于井盖第一表面的电控锁、转轴装置、锁紧装置、固定于井壁上的井圈和逃生把手;所述电控锁包括:第一基座和锁转轴,所述第一基座固定于所述井盖第一表面,所述锁转轴位于所述第一基座远离所述井盖的一侧;所述转轴装置包括: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转盘包括第二通孔,所述锁转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转盘位于所述第二转盘和所述第一基座之间,所述第二转盘与所述锁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锁杆、与所述锁杆连接的连接杆和与所述锁杆配合的卡扣,所述锁杆穿过所述卡扣,所述卡扣固定于所述井盖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转盘固定连接;所述井圈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井壁垂直设置的第一横板,所述井盖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直接接触,所述锁杆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包括第一间隔,所述第一间隔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横板的厚度;在井盖锁紧状态,所述锁杆与所述第一横板在所述井盖的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交叠,所述第一横板位于所述第一间隔内;在井盖开启状态,所述锁杆收缩,所述锁杆与所述第一横板在所述井盖的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不交叠;所述逃生把手包括:第二基座和与第二基座固定的把手装置,所述第二基座包括第三通孔,所述锁转轴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基座位于所述第二转盘远离所述第一转盘的一侧;所述第二基座朝向所述第二转盘的一侧包括传动凸起,所述第一转盘还包括与所述传动凸起对应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转盘还包括与所述传动凸起对应的第五通孔,在井盖锁紧状态,所述传动凸起位于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中;向远离所述井盖的方向拉动所述把手装置时,所述传动凸起脱离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旋转所述把手装置时,所述第二转盘在所述第二基座的带动下发生旋转,使所述井盖进入开启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内井盖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盖以及位于井盖第一表面的电控锁、转轴装置、锁紧装置、固定于井壁上的井圈和逃生把手;所述电控锁包括:第一基座和锁转轴,所述第一基座固定于所述井盖第一表面,所述锁转轴位于所述第一基座远离所述井盖的一侧;所述转轴装置包括: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转盘包括第二通孔,所述锁转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转盘位于所述第二转盘和所述第一基座之间,所述第二转盘与所述锁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锁杆、与所述锁杆连接的连接杆和与所述锁杆配合的卡扣,所述锁杆穿过所述卡扣,所述卡扣固定于所述井盖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转盘固定连接;所述井圈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井壁垂直设置的第一横板,所述井盖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直接接触,所述锁杆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包括第一间隔,所述第一间隔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横板的厚度;在井盖锁紧状态,所述锁杆与所述第一横板在所述井盖的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交叠,所述第一横板位于所述第一间隔内;在井盖开启状态,所述锁杆收缩,所述锁杆与所述第一横板在所述井盖的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不交叠;所述逃生把手包括:第二基座和与第二基座固定的把手装置,所述第二基座包括第三通孔,所述锁转轴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基座位于所述第二转盘远离所述第一转盘的一侧;所述第二基座朝向所述第二转盘的一侧包括传动凸起,所述第一转盘还包括与所述传动凸起对应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转盘还包括与所述传动凸起对应的第五通孔,在井盖锁紧状态,所述传动凸起位于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中;向远离所述井盖的方向拉动所述把手装置时,所述传动凸起脱离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旋转所述把手装置时,所述第二转盘在所述第二基座的带动下发生旋转,使所述井盖进入开启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内井盖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盘还包括有保险杆,所述保险杆上包括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保险杆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二基座包括与所述保险杆对应的第六通孔,在井盖锁紧状态,所述保险杆穿过所述第二基座的第六通孔,且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第二基座远离所述第一转盘的一侧;所述井盖逃生装置还包括保险铅封,保险铅封穿过所述贯穿孔,且所述保险铅封的长度大于所述贯穿孔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内井盖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通过第一定位销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通过第二定位销与第二转盘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内井盖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转轴包括第一限位缺口,所述第一通孔包括与所述第一限位缺口对应的第二限位缺口,所述锁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时,所述锁转轴与所述第一转盘形成限位关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内井盖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装置还包括铆钉,所述第二基座还包括第七通孔,铆钉穿过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第二转盘固定连接;所述铆钉与所述第二转盘之间包括第二间隔,所述第二基座位于所述第二间隔中,所述第二间隔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基座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内井盖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转轴远离所述第一基座的一侧包括第一凹陷空间,所述锁转轴远离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依次安装有弹簧、垫片和螺丝,所述锁转轴穿过所述弹簧,所述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敬全王淑平吴立强郑昕璐李遵敏齐鹏管彦广马述杰
申请(专利权)人:泰华智慧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