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丰圣专利>正文

一种家用压蒜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004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家用压蒜器,包括底座、底座架、下压机构支撑杆和下压机构;底座设有内凹的压槽,在压槽的底部均匀排布有出蒜通孔和助破锥台且每个助破锥台周围均为等间距的出蒜通孔;下压机构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底座上且上端与下压机构通过第一定点铰接;下压机构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铰接杆、回复弹簧和压盘;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均与下压机构支撑杆的上端铰接且第一压板设于第二压板的上方,铰接杆的一端与第一压板滑动铰接且另一端与第二压板铰接,压盘连接于第二压板的下表面与压槽配合挤压蒜瓣,压盘的下表面设有多个与出蒜通孔一一对应的挤压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省力且具有多样性,结构稳定,易于清洗,能快速破碎,方便快捷。

A Household Garlic Pr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压蒜器
本技术属于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体涉及一种家用压蒜器。
技术介绍
蒜具有暖脾胃、消积症、解毒和杀虫的功效而深受广大食蒜者的喜爱,并且可以除腥而作为人们炒菜常用的作料之一,但是蒜的处理过程较为复杂,特别是在制作蒜蓉时,一般需要剥蒜、拍蒜、切蒜等工序,形成蒜蓉的制作时间长、切蒜危险和剁蒜辣眼睛等弊端。针对以上弊端,现有解决的方式是设计出家用压蒜器,例如申请公告号为:CN105708301A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家用压蒜器”,免去了传统处理蒜的剥蒜、拍蒜和切蒜的工序,而是将完好的蒜瓣直接放入该家用压蒜器压槽中而将蒜瓣压碎,该家用压蒜器虽然解决了传统蒜瓣处理的弊端,但是存在费力的弊端,对于力气相对较小的妇女而言,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需要进行二次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压蒜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家用压蒜器,包括底座、底座架、下压机构支撑杆和下压机构;所述底座架设于底座的底部,所述底座靠近下压机构支撑杆的一端上表面设有内凹的压槽,在压槽的底部均匀排布有出蒜通孔和助破锥台且每个助破锥台周围均为等间距的出蒜通孔;所述下压机构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底座上,下压机构支撑杆的上端与下压机构通过第一定点铰接;所述下压机构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铰接杆、回复弹簧和压盘;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均通过第一定点与下压机构支撑杆的上端铰接且第一压板设于第二压板的上方,铰接杆的一端与第一压板通过设于第一压板上的滑动槽滑动铰接,铰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压板通过第二定点铰接,回复弹簧设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的夹角,压盘连接于第二压板的下表面与压槽的位置相对应配合挤压蒜瓣,压盘的下表面设有多个与出蒜通孔一一对应的挤压柱。由于蒜瓣一般较硬,而传统的家用压蒜器一般需要较大的力才能实现压蒜的目的,而此种下压机构的结构达到省力的目的,并且结构稳定,也易于清洗。底座的底部悬空,即使该家用压蒜器放置于平台上,蒜瓣被压碎后也可通过出蒜通孔被挤出。为了蒜瓣易破易碎,所述助破锥台的顶部设有尖端部,侧壁为内凹且向下逐渐增大的过渡连接部;所述挤压柱的下端为与助破锥台的侧壁结构适配的弧面结构。通过助破锥台,蒜瓣在受挤压的过程中会迅速破碎,随之由继续向下的压力而被压成蒜蓉,最后通过出蒜通孔被挤出。为了使用方便,所述压槽为向下延伸的圆柱形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板的自由端上表面设有按压部,在底座远离下压机构支撑杆的一端还设有手动按压件,同时作用按压部和手动按压件,无需放置于操作平台上,同样由出蒜通孔出蒜。进一步地,所述压盘与第二压板连接的方式为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压盘与第二压板连接的方式为铰接,在第二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件,该限位件设于压盘靠近下压机构支撑杆的侧面,用于限制压盘的活动路径。再进一步地,所述压盘连接于第一定点和第二定点之间的第二压板下表面,压盘的大小与压槽的大小匹配,使压盘刚好能卡入压槽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下压机构的结构达到省力的目的,并且结构稳定,也易于清洗;助破锥台、挤压柱和出蒜通孔的配合使用有助于蒜瓣快速破碎;本技术使用具有多样性,方便快捷,特别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压槽底部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压盘和压槽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101-压槽;102-出蒜通孔;103-助破锥台;103a-尖端部;103b-过渡连接部;2-底座架;3-下压机构支撑杆;401-第一压板;401a-滑动槽;402-第二压板;403-铰接杆;404-回复弹簧;405-压盘;405a-挤压柱;406-限位件;5-手动按压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家用压蒜器,包括底座1、底座架2、下压机构支撑杆3和下压机构。其中,底座1靠近下压机构支撑杆3的一端上表面设有内凹的压槽101,该压槽101为向下延伸的柱形槽,为了使用方便,一般优选圆柱形槽。在压槽101的底部均匀排布有出蒜通孔102和助破锥台103,出蒜通孔102和助破锥台103交错设置,即每个助破锥台103周围均设有等间距的出蒜通孔102。本实施例中,为了蒜瓣易破易碎,助破锥台103的顶部设有尖端部103a,侧壁为内凹且向下逐渐增大的过渡连接部103b,该过渡连接部103b与压槽101的底部一体成型。通过助破锥台103,蒜瓣在受挤压的过程中会迅速破碎,随之由继续向下的压力而被压成蒜蓉,最后通过出蒜通孔102被挤出。底座架2设于底座的底部,使底座的底部悬空,即使该家用压蒜器放置于平台上,蒜瓣被压碎后也可通过出蒜通孔102被挤出。下压机构支撑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底座上,下压机构支撑杆3的上端与下压机构通过第一定点铰接。在本实施例中,下压机构包括第一压板401、第二压板402、铰接杆403、回复弹簧404和压盘405,第一压板401和第二压板402均通过第一定点与下压机构支撑杆3的上端铰接且第一压板401设于第二压板402的上方,铰接杆403的一端与第一压板401通过设于第一压板401上的滑动槽401a滑动铰接,铰接杆403的另一端与第二压板402通过第二定点铰接。回复弹簧404设于第一压板401和第二压板402之间的夹角,压盘405连接于第二压板402的下表面并与压槽101的位置相对应。由于蒜瓣一般较硬,而传统的家用压蒜器一般需要较大的力才能实现压蒜的目的,而此种下压机构的结构达到省力的目的,并且结构稳定,也易于清洗。第一压板401的自由端作为下压作用力受力点,在第一压板401的该自由端上表面设有按压部,在底座1远离下压机构支撑杆3的一端还设有手动按压件5。本家用压蒜器的一种使用方式为放置于操作平台上,用手按住按压部,直接下压,由出蒜通孔102出蒜,另一种使用方式为同时作用按压部和手动按压件5,无需放置于操作平台上,同样由出蒜通孔102出蒜。第一种压盘405与第二压板402连接的方式为固定连接。第二种压盘405与第二压板402连接的方式为铰接,但铰接方式需要每次使用时手动对齐压盘405和压槽101,因此在第二压板40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件406,该限位件406设于压盘405靠近下压机构支撑杆3的侧面,用于限制压盘405的活动路径。本实施例中,压盘405连接于第一定点和第二定点之间的第二压板402下表面,压盘405的大小与压槽101的大小匹配,使压盘405刚好能卡入压槽101中,压盘405的下表面设有多个与出蒜通孔102一一对应的挤压柱405a,该挤压柱405a的下端为与助破锥台103的侧壁结构适配的弧面结构,使蒜瓣能够快速破碎并被挤出。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家用压蒜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架(2)、下压机构支撑杆(3)和下压机构;所述底座架设于底座的底部,所述底座靠近下压机构支撑杆的一端上表面设有内凹的压槽(101),在压槽的底部均匀排布有出蒜通孔(102)和助破锥台(103)且每个助破锥台周围均为等间距的出蒜通孔;所述下压机构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底座上,下压机构支撑杆的上端与下压机构通过第一定点铰接;所述下压机构包括第一压板(401)、第二压板(402)、铰接杆(403)、回复弹簧(404)和压盘(405);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均通过第一定点与下压机构支撑杆的上端铰接且第一压板设于第二压板的上方,铰接杆的一端与第一压板通过设于第一压板上的滑动槽(401a)滑动铰接,铰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压板通过第二定点铰接,回复弹簧设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的夹角,压盘连接于第二压板的下表面与压槽的位置相对应配合挤压蒜瓣,压盘的下表面设有多个与出蒜通孔一一对应的挤压柱(405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压蒜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架(2)、下压机构支撑杆(3)和下压机构;所述底座架设于底座的底部,所述底座靠近下压机构支撑杆的一端上表面设有内凹的压槽(101),在压槽的底部均匀排布有出蒜通孔(102)和助破锥台(103)且每个助破锥台周围均为等间距的出蒜通孔;所述下压机构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底座上,下压机构支撑杆的上端与下压机构通过第一定点铰接;所述下压机构包括第一压板(401)、第二压板(402)、铰接杆(403)、回复弹簧(404)和压盘(405);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均通过第一定点与下压机构支撑杆的上端铰接且第一压板设于第二压板的上方,铰接杆的一端与第一压板通过设于第一压板上的滑动槽(401a)滑动铰接,铰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压板通过第二定点铰接,回复弹簧设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的夹角,压盘连接于第二压板的下表面与压槽的位置相对应配合挤压蒜瓣,压盘的下表面设有多个与出蒜通孔一一对应的挤压柱(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圣
申请(专利权)人:丰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