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形隔热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00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变形隔热垫,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中心弧臂、内环弧臂与外环弧臂,所述中心弧臂一端的外侧与外环弧臂转动连接,另一端的内侧与内环弧臂转动连接,从而实现隔热垫由收纳状态向展开状态之间的变换;所述收纳状态是所述内环弧臂和外环弧臂并排分置于中心弧臂的内、外侧;所述展开状态是所述内环弧臂和外环弧臂分别旋转至与中心弧臂水平共面,由外环弧臂、中心弧臂和内环弧臂围成环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满足承托发热物的功能需求,又可最大限度地减小隔热垫的用料、体积与重量,便于闲置时的摆放与携带,生产成本亦大大降低;各弧臂之间通过卡栓与卡扣槽进行拼装,无需工具、焊接,组装简易、方便,具有较佳的技术性和实用性。

A Deformable Heat Insulation P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形隔热垫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变形隔热垫。
技术介绍
隔热垫是生活中用来分隔发热物和受热物的一种垫子,起到隔热和保护餐桌等受热物的效果,其材质一般是竹子、木材或者塑料。现有隔热垫的形状是固定的,占用面积较大,闲置时无法进行折叠收藏,不便于携带或收纳摆放。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可变形隔热垫,实现闲置时的收折放置,节省摆放空间,便于携带,其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一种可变形隔热垫,其至少包括中心弧臂、内环弧臂与外环弧臂,所述中心弧臂一端的外侧与外环弧臂转动连接,另一端的内侧与内环弧臂转动连接,从而实现隔热垫由收纳状态向展开状态之间的变换;所述收纳状态是所述内环弧臂和外环弧臂并排分置于中心弧臂的内、外侧;所述展开状态是所述内环弧臂和外环弧臂分别旋转至与中心弧臂水平共面,由外环弧臂、中心弧臂和内环弧臂围成环状。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弧臂一端的外侧设置有与外环弧臂配合连接的第一卡栓,另一端的内侧设置有与内环弧臂配合连接的第二卡栓,所述外环弧臂绕所述第一卡栓转动、所述内环弧臂绕所述第二卡栓转动以实现隔热垫的变形。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环弧臂上设置有供第一卡栓扣入的第一卡扣槽,所述内环弧臂上设置有供第二卡栓扣入的第二卡扣槽。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槽具有容放所述第一卡栓的槽腔,所述槽腔的开口收窄至略小于第一卡栓的口径,施力于所述第一卡栓令其压迫槽腔的开口,所述槽腔的开口受力形变扩张令第一卡栓通过以实现安装;所述第二卡扣槽与第一卡扣槽的结构相同。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栓的基部具有凸起的第一限位块,所述外环弧臂朝向中心弧臂的一侧设有配合所述第一限位块的第一凹位,所述第一限位块于展开状态时陷入至所述第一凹位中实现外环弧臂与中心弧臂之间的水平限位;所述第二卡栓的基部具有凸起的第二限位块,所述内环弧臂朝向中心弧臂的一侧设有配合所述第二限位块的第二凹位,所述第二限位块于展开状态时陷入至所述第二凹位中实现内环弧臂与中心弧臂之间的水平限位。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弧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朝外侧伸出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外环弧臂上的第一限位槽配合,所述内环弧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朝外侧伸出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中心弧臂上的第二限位槽配合。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分别具有伸出部,以及横向尺寸大于伸出部的端头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越性体现在:通过若干弧臂的拼接旋转设计,既满足承托发热物的功能需求,又可最大限度地减小隔热垫的用料、体积与重量,便于闲置时的摆放与携带,生产成本亦大大降低;各弧臂之间通过卡栓与卡扣槽进行拼装,无需工具、焊接,组装简易、方便,具有较佳的技术性和实用性,适合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可变形隔热垫实施例1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可变形隔热垫实施例1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可变形隔热垫实施例1的收纳状态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的可变形隔热垫实施例1的收纳状态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的可变形隔热垫实施例2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可变形隔热垫实施例3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B部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的可变形隔热垫实施例3的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C部放大图。图11为图9的D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参见附图1至5一种可变形隔热垫,其包括中心弧臂1、内环弧臂2与外环弧臂3,所述中心弧臂1一端的外侧与外环弧臂3转动连接,另一端的内侧与内环弧臂2转动连接,从而实现隔热垫由收纳状态向展开状态之间的变换;所述收纳状态是所述内环弧臂2和外环弧臂3并排分置于中心弧臂1的内、外侧;所述展开状态是所述内环弧臂2和外环弧臂3分别旋转至与中心弧臂1水平共面,由外环弧臂3、中心弧臂1和内环弧臂2围成环状。具体的,所述中心弧臂1一端的外侧设置有与外环弧臂3配合连接的第一卡栓11,另一端的内侧设置有与内环弧臂2配合连接的第二卡栓12,所述外环弧臂3上设置有供第一卡栓11扣入的第一卡扣槽31,所述内环弧臂2上设置有供第二卡栓12扣入的第二卡扣槽21,所述外环弧臂3绕所述第一卡栓11转动、所述内环弧臂2绕所述第二卡栓12转动以实现隔热垫的变形。作为等效实施手段,也可以在外环弧臂3上设置卡栓结构,在中心弧臂1上设置与卡栓相配合的卡扣槽结构,在此不一一细述。为方便产品的组装,所述第一卡扣槽31具有容放所述第一卡栓11的槽腔310,所述槽腔310的开口311收窄至略小于第一卡栓11的口径,施力于所述第一卡栓11令其压迫槽腔310的开口311,所述槽腔310的开口311受力形变扩张令第一卡栓11通过以实现安装;所述第二卡扣槽21与第一卡扣槽31的结构相同,在此不一一细述。为实现收纳状态下对各弧臂的限位,本技术采取如下方式:所述中心弧臂1的上表面1a设置朝外侧伸出的第一限位块13,所述第一限位块13与外环弧臂3上的第一限位槽32配合,所述内环弧臂2的上表面2a设置朝外侧伸出的第二限位块22,所述第二限位块22与中心弧臂1上的第二限位槽14配合。实施例2,参见附图6本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13、第二限位块22分别具有伸出部,以及横向尺寸大于伸出部的端头部,以第一限位块为例,其端头部可以是横条状13a,与伸出部13b构成“T”型,所述第一限位槽32形状与第一限位块13相符,当第一限位块13嵌放于第一限位槽32当中后,不会因横向受力而脱离第一限位槽32,保证收合时外环弧臂3与中心弧臂1之间的位置固定。作为等效构造,所述端头部也可以是圆形、椭圆、方形等形状,在此不一一列举。实施例3,参见附图7至11本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卡栓11的基部具有凸起的第一限位块111,所述外环弧臂3朝向中心弧臂1的一侧设有配合所述第一限位块111的第一凹位30,所述第一限位块111于展开状态时陷入至所述第一凹位30中实现外环弧臂3与中心弧臂1之间的水平限位;所述第二卡栓12的基部具有凸起的第二限位块121,所述内环弧臂2朝向中心弧臂1的一侧设有配合所述第二限位块121的第二凹位20,所述第二限位块121于展开状态时陷入至所述第二凹位20中实现内环弧臂2与中心弧臂1之间的水平限位。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应视为本申请方案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凡与本申请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为基础作出的技术推演、替换、改进等,均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形隔热垫,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中心弧臂、内环弧臂与外环弧臂,所述中心弧臂一端的外侧与外环弧臂转动连接,另一端的内侧与内环弧臂转动连接,从而实现隔热垫由收纳状态向展开状态之间的变换;所述收纳状态是所述内环弧臂和外环弧臂并排分置于中心弧臂的内、外侧;所述展开状态是所述内环弧臂和外环弧臂分别旋转至与中心弧臂水平共面,由外环弧臂、中心弧臂和内环弧臂围成环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形隔热垫,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中心弧臂、内环弧臂与外环弧臂,所述中心弧臂一端的外侧与外环弧臂转动连接,另一端的内侧与内环弧臂转动连接,从而实现隔热垫由收纳状态向展开状态之间的变换;所述收纳状态是所述内环弧臂和外环弧臂并排分置于中心弧臂的内、外侧;所述展开状态是所述内环弧臂和外环弧臂分别旋转至与中心弧臂水平共面,由外环弧臂、中心弧臂和内环弧臂围成环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隔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弧臂一端的外侧设置有与外环弧臂配合连接的第一卡栓,另一端的内侧设置有与内环弧臂配合连接的第二卡栓,所述外环弧臂绕所述第一卡栓转动、所述内环弧臂绕所述第二卡栓转动以实现隔热垫的变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形隔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弧臂上设置有供第一卡栓扣入的第一卡扣槽,所述内环弧臂上设置有供第二卡栓扣入的第二卡扣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形隔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槽具有容放所述第一卡栓的槽腔,所述槽腔的开口收窄至略小于第一卡栓的口径,施力于所述第一卡栓令其压迫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敦邓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诺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