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吸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995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尘器吸头,属于家用电器领域,解决了电线被卡住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壳体、连接管、插接管、滚刷和带动滚刷的电机,连接管的一端与壳体铰接,插接管的一端与连接管的另一端铰接,滚刷转动连接于壳体,插接管的另一端设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通过电线与电机电连接,插接管与连接管的铰接处由插接管与连接管围成过渡走线通道,过渡走线通道沿基本垂直于插接管相对连接管转动的轴线的方向延伸,电线依次从插接管、过渡走线通道、连接管和壳体走线至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有效避免电线被卡住。

A vacuum cleaner suction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尘器吸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特别是一种吸尘器吸头。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种吸尘器吸头,包括壳体和滚刷,壳体会设置电机来带动滚刷转动,从而提高清洁效果,因此需要从吸尘器主体的电池上连接电缆到吸头的电机来给电机供电,而为了避免电缆影响外观,会将电缆隐藏起来走线。而为了用户操作方便,现有吸尘器多设有具有转向功能的颈部结构,典型的颈部结构包括可枢转的硬管和设于硬管内的软管。为对吸头电机供电,现有技术多将输电缆直接设置在波纹软管内部;这增加了波纹管结构的复杂程度,导致软管部分的成本占产品成本的比重过大,另外通过软管走线时,软管与硬管的结合部位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等问题;特别的,当软管堵塞时,拆卸清洗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替代性的走线方案以克服通过软管走线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吸尘器吸头,有效避免电缆被卡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尘器吸头,包括壳体、下枢转段和上枢转段,所述下枢转段下部与壳体铰接,所述上枢转段下部与下枢转段上部铰接,所述上枢转段和/或下枢转段内部设有供气流通过的柔性管,所述上枢转段设有接线端子,所述壳体设有滚刷驱动电机,所述接线端子通过电缆为电机供电,所述电缆一端与接线端子相连,另一端依次经过上枢转段、上枢转结合部、下枢转段、下枢转结合部后进入壳体对电机进行供电;所述上枢转结合部构造有大致垂直于上枢转轴线的上走线通道,所述上走线通道一端与上枢转段电缆出口相连,另一端与下枢转段电缆入口相连。进一步,所述下枢转结合部构造有大致平行于下枢转轴线的下走线通道,所述电缆经下走线通道后进入壳体。进一步,所述上枢转结合部的枢转轴线与下枢转部的枢转轴线基本垂直。进一步,所述上枢转段侧壁设有上走线腔,所述电缆经上走线腔进入上枢转结合部,所述上枢转段侧壁至少部分区域为双层壁结构,双层壁之间形成所述上走线腔。进一步,所述下枢转段侧壁设有下走线腔,所述电缆经下走线腔进入下枢转结合部,所述下枢转段内壁设有卡嵌件,所述卡嵌件与下枢转段内壁件形成下走线腔。进一步,所述上枢转结合部包括第二枢转座和与之转动配合的第一枢转座,所述第一枢转座至少部分套设在第二枢转座外,所述第二枢转座与下枢转段固定,所述下枢转段电缆入口位于第二枢转座上。进一步,所述第一枢转座与上枢转段固定,所述第一枢转座内侧壁设有上枢转段电缆出口,所述第二枢转座与上枢转段电缆出口对应位置处设有所述走线通道。进一步,所述上走线通道沿第二枢转座径向延伸,所述下枢转段电缆入口位于第二枢转座端面,所述上走线通道长度大于第二枢转座的径向长度的二分之一。进一步,所述第二枢转座设有两个限位凸筋,两个限位凸筋之间形成上走线通道。进一步,所述第二枢转座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可拆卸的设有电缆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盖壳和两根连接臂,所述盖壳抵靠第一枢转座,所述连接臂穿过第一枢转座和第二枢转座后与第二枢转座底部连接,所述上走线通道在两连接臂之间延伸。进一步,所述下枢转结合部包括下枢转轴和与之转动配合的下枢转轴套,所述下枢转轴套至少部分套设在下枢转轴外,所述下枢转轴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通孔,至少部分形成下走线通道,所述电缆经过所述通孔穿过下枢转结合部后进入壳体。本专利技术直接在硬管内部走线,有效克服了通过软管走线带来的可靠性差,清洗不便,成本较高等缺点。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在上枢转结合部位构造一大致垂直于上枢转轴线的上走线通道,电缆通过该通道沿径向穿过上枢转结合部,可有效减小枢转结合部尺寸,使枢转关节结构紧凑;在上枢转段侧壁构造双层壁走线腔,在下枢转段设置卡嵌件,可避免线缆外露与其他部件产生磨损且可同时保持颈部结构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上枢转结合部包括枢转座和与之枢转配合的枢转座套,并将下枢转段电缆入口设置在枢转座端面,将上枢转段电缆入口设置在枢转座套内壁,可以减小电缆的长度,缩小上枢转段尺寸,避免上线枢转段相对运动时卡夹电缆;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限位凸筋和电缆限位件,可将线缆限定在上枢转轴附近区域,减小电缆的活动空间,进一步降低枢转运动时线缆损坏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在下枢转结合部构造有大致平行于下枢转轴线的下走线通道,电缆直接沿下枢转结合部轴线方向进入壳体,因枢转过程中轴线附近区域运动幅度最小,大幅降低和电缆卡夹、扭曲的可能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吸尘器吸头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吸尘器吸头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吸尘器吸头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图2中I处的放大图;图5为图3中II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吸尘器吸头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吸尘器吸头中连接管与插接管铰接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尘器吸头,包括壳体1、下枢转段3和上枢转段4,所述下枢转段3下端与壳体1铰接,所述上枢转段4下部与下枢转段3上部铰接,所述上枢转段和/或下枢转段内部设有用于供气流通过的柔性管,所述上枢转段4的上端设有接线端子,壳体1与下枢转段3的枢转轴线(即下枢转轴)与上枢转段4与下枢转段3的枢转轴线(即上枢转轴)不平行,一般是件下枢转轴与上枢转轴设置为相互垂直,壳体1内设有滚刷2和用于驱动滚刷旋转的驱动电机5,接线端子通过电缆51为电机供电,电缆51一端与接线端子相连,另一端依次经过上枢转段4、上枢转结合部、下枢转段3、下枢转结合部后进入壳体1并对电机进行供电;其中上枢转结合部构造有大致垂直于上枢转轴线X1的上走线通道T1,上走线通道T1一端与上枢转段电缆出口45相连,另一端与下枢转段电缆入口38相连,这里的大致垂直是指垂直或接近于垂直,例如上走线通道T1的延伸方向与上枢转轴线X1之间的夹角处于75°~105°即可满足基本垂直的要求。上枢转段4用来和吸尘器主体插接,也可以通过插接延长管后与吸尘器主体连接,并利用接线端子获得电力。需要明确的是,电缆51既可以直接对电机供电也可间接对电机供电,间接供电时电缆可首先通过变压等电气元件然后再对电机供电;上枢转结合部是指与下枢转段3和上枢转段4转动直接相关的部位,上枢转连接部的各组成部分既可以与下枢转段3或上枢转段4一体设置,也可以与下枢转段3或上枢转段4可拆卸设置;下枢转结合部是指与下枢转段3和壳体1的转动限位直接相关的部位,下枢转连接部的各组成部分既可以与下枢转段3或壳体1一体成型,也可以与下枢转段3或壳体1可拆卸设置。通过直接在硬管内部设置走线通道,有效克服了通过软管走线带来的可靠性差,清洗不便,成本较高等缺点。而在上枢转结合部位构造一大致垂直于上枢转轴线的上走线通道,电缆通过该通道沿径向穿过上枢转结合部,可有效减小枢转结合部尺寸,使枢转关节结构紧凑,而且这种方式可以缩短铰接部位电缆长度,因为电缆自身因为绝缘层橡胶的缘故而具有一定的抗弯曲能力,所以在上枢转段4相对下枢转段3转动时,电缆跟随插上枢转段4转动的幅度也会降低,从而可以减少电缆被上枢转段4和下枢转段3夹住的机率。如图3、4、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枢转结合部包括第一枢转座42和与之转动配合的第二枢转座30,所述第一枢转座42与上枢转段4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第二枢转座30与下枢转段3一体注塑成型;第一枢转座42至少部分套设在第二枢转座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尘器吸头,包括壳体、下枢转段和上枢转段,所述下枢转段下端与壳体铰接,所述上枢转段下部与下枢转段上部铰接,所述上枢转段和/或下枢转段内部设有供气流通过的柔性管,所述上枢转段设有接线端子,所述壳体设有滚刷驱动电机,所述接线端子通过电缆为电机供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一端与接线端子相连,另一端依次经过上枢转段、上枢转结合部、下枢转段、下枢转结合部后对电机进行供电;所述上枢转结合部构造有大致垂直于上枢转轴线的上走线通道,所述上走线通道一端与上枢转段电缆出口相连,另一端与下枢转段电缆入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尘器吸头,包括壳体、下枢转段和上枢转段,所述下枢转段下端与壳体铰接,所述上枢转段下部与下枢转段上部铰接,所述上枢转段和/或下枢转段内部设有供气流通过的柔性管,所述上枢转段设有接线端子,所述壳体设有滚刷驱动电机,所述接线端子通过电缆为电机供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一端与接线端子相连,另一端依次经过上枢转段、上枢转结合部、下枢转段、下枢转结合部后对电机进行供电;所述上枢转结合部构造有大致垂直于上枢转轴线的上走线通道,所述上走线通道一端与上枢转段电缆出口相连,另一端与下枢转段电缆入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吸尘器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枢转结合部构造有大致平行于下枢转轴线的下走线通道,所述电缆经下走线通道后进入壳体。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吸尘器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枢转结合部的枢转轴线与下枢转部的枢转轴线基本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吸尘器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枢转段侧壁设有上走线腔,所述电缆经上走线腔进入上枢转结合部;所述上枢转段侧壁至少部分区域为双层壁结构,双层壁之间形成所述上走线腔。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吸尘器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枢转段侧壁设有下走线腔,所述电缆经下走线腔进入下枢转结合部;所述下枢转段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
申请(专利权)人:尚科宁家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