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鸡舍回鸡抓捕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888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鸡舍回鸡抓捕笼,包括笼体、吊门和释放机构;笼体一侧设有开口,笼体的开口两侧分别设有龙门柱,龙门柱的顶部设有设有龙门横梁,吊门四个顶角处均设有套接在龙门柱上的水平滑圈,用于吊门沿着龙门柱竖直升降;释放装置包括吊门拉绳、卡钩、卡钩拉绳、踏板和限位装置;笼体内底面设有连接轴基座,踏板的一端设有与连接轴基座相连接的连接轴,踏板的另一端通过卡钩拉绳与卡钩相互连接,卡钩穿过固定在笼体顶部上方的限位装置并扣在吊门拉绳的中部,吊门拉绳的两端端头分别固定在吊门顶部;笼体内还设置有照明装置。

A Kind of Chicken House Back to Chicken Catching C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鸡舍回鸡抓捕笼
本技术涉及家禽养殖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鸡舍回鸡抓捕笼。
技术介绍
在笼养鸡舍中,鸡只从鸡笼中逃脱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鸡舍内空间的限制与鸡舍内部设备的阻隔,人工将鸡抓回鸡笼是一件很费事的工作,由于鸡舍内鸡笼林立,鸡笼离地面高度较低能使鸡只东跑西躲畅通无阻,而抓捕者却因鸡舍内鸡笼林立及鸡笼离地面高度低而无法对鸡只实施有效抓捕。此外,由于人工在抓捕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产生较大声响,使整个鸡舍内的鸡只受惊,很容易出现惊群现象,从而影响整个鸡群的生长。因此,有必要对笼养鸡舍内的鸡只抓捕工作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鸡舍回鸡抓捕笼,该鸡舍回鸡抓捕笼能够通过替代人工抓捕从鸡舍逃离出来的鸡,通过吸引鸡只自动进入回鸡笼替代人工抓捕,省事省力,并且避免惊群现象的发生。技术方案一种鸡舍回鸡抓捕笼,包括笼体、吊门和释放机构;所述笼体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笼体的开口两侧分别设有龙门柱,所述龙门柱的顶部设有设有龙门横梁,所述吊门四个顶角处均设有套接在所述龙门柱上的水平滑圈,用于所述吊门沿着所述龙门柱竖直升降;所述释放装置包括吊门拉绳、卡钩、卡钩拉绳、踏板和限位装置;所述笼体内底面设有连接轴基座,所述踏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连接轴基座相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踏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卡钩拉绳与所述卡钩相互连接,所述卡钩穿过固定在笼体顶部上方的所述限位装置并扣在所述吊门拉绳的中部,所述吊门拉绳的两端端头分别固定在吊门顶部;所述笼体内设有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设置在笼体内顶部的LED灯珠以及为所述LED灯珠提供电源的电源装置。所述释放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笼体顶部的1条横向限位杆和2条横向限位杆。所述龙门横梁顶部沿所述卡钩的方向进行延伸折弯形成折弯段。所述踏板连接所述卡钩的一端底部设有海绵垫。所述笼门开口底面一端设有缓冲海绵层。所述笼体顶部设有一端可开启的笼门。所述电源装置为电池盒。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鸡舍回鸡抓捕笼在抓捕逃脱鸡只的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对鸡只进行追捕,只需要将回鸡笼放于逃脱鸡只的不远处鸡舍地面上,笼门打开,在踏板上加上适量饲料及打开LED灯珠珠,静待鸡只进回鸡笼即可,当鸡只进笼踩在踏板上吃饲料时,踏板由于鸡只的重力使卡钩与吊门拉绳脱离,失去拉绳拉力的吊门通过水平滑圈沿着龙门柱竖直降落,使笼体开口被封住,通过笼体顶部的笼门可将困在笼体内的鸡只捉住,或往笼体内的踏板上投放饲料诱饵,笼体开口底面的缓冲海绵层和踏板下方的海绵垫均能有效减少声响,避免发出较大声响从而对鸡群产生惊群现象。此外,本技术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一种鸡舍回鸡抓捕笼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吊门落下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1中鸡舍回鸡抓捕笼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笼体1、吊门2、开口3、龙门柱4、龙门横梁5、折弯段6、水平滑圈7、笼门8、吊门拉绳9、卡钩10、卡钩拉绳11、踏板12、横向限位杆13、纵向限位杆14、连接轴基座15、连接轴16、LED灯珠17、电源装置18、海绵垫19、缓冲海绵层20。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地说明阐述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示意图及实施实例进行展开说明:由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鸡舍回鸡抓捕笼,包括笼体1、吊门2和释放机构;本实施例中笼体1采用立方形的铁丝笼体1,笼体1的一侧为开口3,方便鸡只进入笼体1,笼体1的开口3两侧分别设有龙门柱4,龙门柱4的顶部设有设有龙门横梁5,吊门2四个顶角处均设有套接在龙门柱4上的水平滑圈7,用于吊门2沿着龙门柱4竖直升降,自由滑动,笼体1开口3一端底面设有缓冲海绵层20,大大减少了吊门2落地时发出的声音。释放装置包括吊门拉绳9、卡钩10、卡钩拉绳11、踏板12和限位装置;笼体1内底面设有连接轴基座15,踏板12的一端设有与连接轴基座15相连接的连接轴16,踏板12的另一端通过卡钩拉绳11与卡钩10相互连接,踏板12可以以连接轴16为支点上下起伏。卡钩10穿过固定在笼体1顶部上方的限位装置并扣在吊门拉绳9的中部,吊门拉绳9的两端端头分别固定在吊门2顶部;释放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笼体1顶部的1条横向限位杆13和2条横向限位杆14,吊门拉绳9在绷紧的状态有卡钩10扣拉着,所述传动钩伸出铁丝笼顶部并且由两根横向限位杆139和一根纵向限位杆1410维持工作姿势,具体的,通过1条横向限位杆13和2条横向限位杆14,与笼体1侧壁形成了一个C形的限位效果,防止卡钩拉绳11位移过大受到过多磨损。笼体1内设有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包括设置在笼体1内顶部的LED灯珠17以及为LED灯珠17提供电源的电源装置18。进一步的,龙门横梁5顶部沿卡钩10的方向进行延伸折弯形成折弯段6,折弯段6的曲面表面能够减少吊门拉绳9的磨损。进一步的,踏板12连接卡钩10的一端底部设有海绵垫19,大大减少卡钩10与吊门拉绳9脱离时踏板12落到笼体1内底面的声音。进一步的,笼体1顶部设有一端可开启的笼门8,通过笼体1顶部的笼门8可将困在笼体1内的鸡只捉住,或往笼体1内的踏板12上投放饲料诱饵。进一步的,电源装置18为电池盒,方便更换电池,保证LED灯珠17的供电。具体的,本技术提供的鸡舍回鸡抓捕笼,是用于在笼养里抓捕逃离鸡只的工具,当有鸡只从鸡舍里逃出时,饲养员可将本技术中的鸡舍回鸡抓捕笼放到离鸡只比较靠近的位置,然后用吊门拉绳9把吊门2吊起来直至笼体1开口3完全打开,将吊门拉绳9扣拉在卡钩10上,打开笼体1顶部的笼门8在踏板12上放上适量的饲料(最好是有芳香性的),打开LED灯珠17,引诱鸡只进入回鸡笼,待鸡只踩踏踏板12,踏板12因受重而向下运动,与此同时卡钩10也被向下拉,从而使吊门拉绳9与卡钩10脱离,吊门2受重力沿着龙门柱4向下掉到缓冲海绵层20上(缓冲海绵使吊门2掉下时不产生大的声响,从而使鸡只及周围鸡群不会受到惊吓),最终吊门2将笼体1开口3关住,鸡只被限制在笼体1内,饲养员通过打开笼体1顶部的笼门8将鸡只抓回原先逃离的鸡笼,整个鸡只抓捕工作完成。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鸡舍回鸡抓捕笼,其特征在于:包括笼体、吊门和释放机构;所述笼体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笼体的开口两侧分别设有龙门柱,所述龙门柱的顶部设有设有龙门横梁,所述吊门四个顶角处均设有套接在所述龙门柱上的水平滑圈,用于所述吊门沿着所述龙门柱竖直升降;所述释放机构包括吊门拉绳、卡钩、卡钩拉绳、踏板和限位装置;所述笼体内底面设有连接轴基座,所述踏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连接轴基座相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踏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卡钩拉绳与所述卡钩相互连接,所述卡钩穿过固定在笼体顶部上方的所述限位装置并扣在所述吊门拉绳的中部,所述吊门拉绳的两端端头分别固定在吊门顶部;所述笼体内设有照明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鸡舍回鸡抓捕笼,其特征在于:包括笼体、吊门和释放机构;所述笼体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笼体的开口两侧分别设有龙门柱,所述龙门柱的顶部设有设有龙门横梁,所述吊门四个顶角处均设有套接在所述龙门柱上的水平滑圈,用于所述吊门沿着所述龙门柱竖直升降;所述释放机构包括吊门拉绳、卡钩、卡钩拉绳、踏板和限位装置;所述笼体内底面设有连接轴基座,所述踏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连接轴基座相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踏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卡钩拉绳与所述卡钩相互连接,所述卡钩穿过固定在笼体顶部上方的所述限位装置并扣在所述吊门拉绳的中部,所述吊门拉绳的两端端头分别固定在吊门顶部;所述笼体内设有照明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鸡舍回鸡抓捕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设置在笼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振华凡秀清陈贤惠张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光大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